曹胜华 作品数:8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被引量:3 2018年 病人,男,66岁。因无痛性血便2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平软,无明显阳性体征。直肠指诊:距肛缘5cm处可触及大小约3cm×2cm质硬肿块,活动度欠佳,约占据管腔2/3,指套染血(+)。 饶慕圣 曹胜华 王学成关键词:黑色素瘤 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诊断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 2018年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现代医学诊疗技术日新月异,在直肠癌的治疗上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无论是新的化疗方案还是外科治疗术式都得到提升,使得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然而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诊断,本文对直肠癌的现有及前沿诊断方式做一综述。 饶慕圣 曹胜华 王学成关键词:直肠癌 肿瘤细胞主导的血管生成拟态与肿瘤侵袭转移 被引量:17 2019年 实体肿瘤的生长依赖于从现有血管中产生新血管,即肿瘤血管新生。恶性肿瘤在侵袭转移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物质,为满足自身需求,肿瘤细胞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产生新的脉管系统,以供应营养和氧气,以及消除自身代谢废物。血管生成拟态是一种由肿瘤细胞自身主导的血管生成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模式,其在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血管生成拟态与肿瘤侵袭转移、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相关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饶慕圣 曹胜华 徐兴东 王刚 王学成关键词:肿瘤转移 肿瘤侵润 血管生成拟态 腹膜后淋巴管瘤一例 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男,16岁。因右上腹疼痛3天入院。体格检查:腹平软,右上腹肋缘下可及-6cm×5cm大小包块,质软,边界尚清楚,无明显触痛。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CEA、CA199、AFP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检查提示腹膜后不规则囊性占位(图1),考虑淋巴管瘤。手术探查:囊肿位于腹膜后,上至右肝,左近肝门,下与胰腺粘连,后靠近右肾, 徐兴东 葛婷 李幸子 王涛 王刚 曹胜华关键词:淋巴管瘤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给予4个周期的化疗,术后继续行8个周期的化疗。对照组则在术后给予12个周期的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的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CEA转阴率为69.44%,CA199的转阴率为6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1.31±1.0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2.04±2.13)个月,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有助于提高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增加手术风险,安全性好。 何正峰 曹胜华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 疗效 XIAP siRNA对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SW620凋亡能力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XIAP siRNA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SW620凋亡的影响。方法 SW620细胞分为转染XIAP siRNA组、空转染对照组或者siRNA阴性对照组,然后给予TRAIL处理。XIAP表达水平的变化、细胞增殖抑制、Caspase-3活性分别由Western blot、MTT法和Caspase-3荧光测定来检测。切割PARP的表达水平由Western blot来测定。结果 XIAP siRNA转染以后显著下调XIAP蛋白表达水平。和空转染对照组、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XIAP siRNA显著增强10、100、1 000 ng/ml等浓度的TRAIL作用以后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Caspase-3活性和激活PARP。结论 XIAP siRNA能显著增强TRAIL诱导结肠癌细胞SW620的凋亡。 王朝晖 杨建辉 张敏康 曹胜华关键词:凋亡 结直肠癌组织中同源异形盒基因B13与c-myc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同源异形盒基因B13(HOXB13)和c-myc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4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OXB13与c-myc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HOXB13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而c-myc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均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淋巴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直肠组织中HOXB13蛋白与c-myc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72,P<0.001)。结论:HOXB13的表达降低可能促进了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杨小波 曹胜华 卢俊芳 章园 沈世强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术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经术前病理活检或纤维结直肠镜确诊,并具有直肠癌根治术指征的84例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组(开腹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术前1 d、术后1 d、3 d、5 d、7 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水平,对比并分析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术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1 d,血清CRP以及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与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IL-6在术后1 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而CRP在术后3 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腹腔镜组CRP与IL-6水平在术后1 d、3 d、5 d、7 d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感染率(4.8%)明显低于开腹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正峰 曹胜华关键词:直肠肿瘤 腹腔镜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