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华
- 作品数:31 被引量:3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从关系到市场:声誉机制与IPO过会被引量:1
- 2020年
- 关系与声誉是衡量非市场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两大指标。2014年IPO重启至今,以中介机构声誉为代表的市场因素相较于以发审联系为代表的非市场因素,更能影响IPO申请企业的过会率。通过对2014年至2018年共1343家向证监会申请IPO的企业研究,发现“发审委关系”这一因素并不能影响过会;在中介机构层面,承销商声誉和律师声誉在IPO过会中起作用,但是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并不能影响IPO过会。在未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应当重视中介机构的声誉鉴证效应,形成通过“声誉”消除“关系”的市场化发行机制。
- 黄勇升程金华
- 对话:技术创新、市场结构变化与法律发展被引量:15
- 2018年
- 人类正在经历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无疑已引发了全球性的重大社会结构变化。对此,法学界也开始密切关注传统的法制模式会相应受到怎样的冲击和发生怎样的变化。当今世界中,互联网企业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针对"法的滞后性",在平台治理等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超常规且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的"企业的制度自我生产机制"。这种法的生产机制的变革,正在使得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国家与企业、公与私等两元界限变得不断地模糊化。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还引发了是否存在着数据垄断、财产权形态变化、差异化以及正义如何实现等新问题。《交大法学》编辑部于2018年1月18日特邀请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俞思瑛女士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季卫东等四位教授就上述问题,从法律实务和法学理论双向角度进行了深度对话。
- 俞思瑛季卫东程金华郑戈侯利阳
- 关键词:阿里巴巴法学教育
- 论法治中国的“一体建设”
- 2023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方略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但迄今为止,法治“一体建设”没有被理论界完全说透,在全国和各个地方政府陆续发布的“十四五”法治建设规划中,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基于已有研究,本文从两个角度进一步阐释法治“一体建设”的内涵:一是从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角度,认为法治国家是执政党依法执政下的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二是从法治建设的任务目标看,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大领域均有主体建设和辅助建设目标,并且这些建设目标是融为一体的。基于法治“一体建设”的考量,法治社会因之在整个法治国家建设中具有基础地位。
- 程金华
- 关键词:法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 元宇宙的法律底座及其建设被引量:5
- 2023年
- 观念、技术、资本和法律是推动元宇宙发展的四种重要动力。当前各界相对重视元宇宙发展的技术基建,而忽视元宇宙的法律底座建设,这是制约元宇宙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元宇宙经济系统的运作看,虚拟数字人、数字财产、智能合约、数字货币和虚拟空间构成五个基本要素,对这五个基本要素的法律保障也构成元宇宙经济系统的法律底座。当前中国法律和监管政策对于元宇宙的建设发展整体上持“无感+反感”的立场,因此应当改变这种立场,夯实元宇宙开发建设的法律基建,以推动元宇宙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中国参与并引领全球数字化转型竞争提供战略契机。
- 程金华
- 关键词:数字经济虚拟货币
- 虚实之界:元宇宙视野下的空间权利冲突及其解决被引量:6
- 2022年
- 在全球元宇宙建设的热潮中,开发并运营虚拟空间相关产品,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布局元宇宙产业的重要举措。但是,虚拟空间的权属整体上并不清晰,尤其是当基于现实物理空间开发虚拟空间产品时,两类空间的权益可能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冲突。为了推动元宇宙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在厘清物理空间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对元宇宙虚拟空间权利人赋予一种“准物权”的新兴财产权利,并建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权益冲突的解决规则,在维护物理空间权利的基础上,保障元宇宙虚拟空间相关产品能得到有效开发和运营。
- 程金华张豪
- 关键词:物理空间
- 智能法治与疫情防控的秩序模式被引量:5
- 2020年
- 至今为止,中国针对新冠肺炎的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从中也展现了"秩序优先"的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在风险应对和应急管理中的固有价值。当然,与此同时,我们建构疫情防控所需社会秩序的成本和收益也值得认真总结、反思和提炼。本文归纳了中国在建立并维持社会秩序中所先后采纳、不同程度上实践的三种秩序模式,即"物理强制秩序""数据理性秩序"和"智能法治秩序",并对这三种秩序建构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本文提出应当优化并升级疫情防控的智能法治秩序,以降低疫情防控的整体社会成本,并归纳了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机制,供实践操作参考。
- 程金华
- 关键词:疫情防控
- 道德判断何以导入司法裁判
- 2023年
- “江歌案”的民事判决揭示了“道德导入司法”的可能性,但其采用的导入方法仍待检视。从实然角度而言,既有的司法实践主要通过“转译”方法实现道德导入,即当法官意识到个案的法律判断与道德判断存在冲突时,其会遵从道德判断的指向而修正法律判断之发现,并对修正后的法律判断加以证立,使得道德判断可被社会公众间接地接受。但是,“道德转译”具有明显的内隐性特征,可能出现法官专断的风险,有必要进行外显化改造,为转译下的司法裁判提供公开阐释的场所。从应然角度而言,理想的司法裁判需依据“议论”方法进行道德导入:一是道德判断应在社会场景下完成“生成性议论”;二是道德判断要在法庭场域内展开“司法化议论”。在此意义上,基于法律议论的程序规范便是“道德导入司法”的制度化装置,其可补强道德判断在司法场域下的“合理可接受性”,进而为个案裁判的规范效果与社会效果提供调适契机。
- 陈亮程金华
- 关键词:司法决策法律方法法律程序
- 也论法治社会被引量:3
- 2017年
- "法治社会"这个理论话题肇始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2月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大会以及2013年年初的政治局学习会议上关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讲话。这个讲话精神后被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中共十九大报告所吸纳,并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 程金华
- 关键词: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现行宪法法治政府依法治国总书记
- 科学化与法学知识体系——兼议大数据实证研究超越“规范vs.事实”鸿沟的可能被引量:10
- 2020年
- 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两种法律规范体系和法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化”路径:以“体系化”为核心目标的内部科学化路径和以“客观性”为基本特征的外部科学化路径。这两种科学化路径造就了原本应该是个整体的法律规范体系/法律知识体系的分割,以及“规范vs.事实”的知识鸿沟。在信息化时代出现的大数据法律量化实证研究提供了整合规范体系/知识体系的新科学方法,以及弥补“规范vs.事实”知识鸿沟的新可能。我们应当探索并建构一种符合这种新方法的法学知识生产和再生产新模式。
- 程金华
- 关键词:法律规范体系实证研究大数据
- 中国证券律师行政处罚研究——以“勤勉尽责”为核心被引量:13
- 2017年
- 本文以1993~2017年期间针对证券律师的所有19起行政处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呈现了明显的'准司法化'趋势,对证券律师'勤勉尽责'义务的界定日益规范和清晰。但同时,证券监管部门执法的模糊性仍然存在,对证券律师的'一般注意义务'和'专业注意义务'的界定尚不清晰,归责逻辑的因果推理不够坚实。据此,本文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提出优化行政处罚的几点建议,并对重新设置证券律师法律责任做初步思考。
- 程金华叶乔
- 关键词:证券律师行政处罚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