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瑞丽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营养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血糖
  • 1篇血性
  • 1篇血脂
  • 1篇营养干预
  • 1篇营养教学
  • 1篇营养学
  • 1篇预治疗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糖尿病
  • 1篇妊娠期糖尿病...
  • 1篇膳食
  • 1篇师资
  • 1篇师资力量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曹瑞丽
  • 2篇沈春燕
  • 1篇于小明
  • 1篇张玉珍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临床营养教学工作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临床营养治疗是目前临床综合治疗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学知识教学对临床各专业及营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医护人员缺乏临床营养学知识,并在临床教学方面对营养学不够重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医疗水平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提高。文章将通过对改进教学模式、强化学习内容、重视实践培训、加强师资力量、完善考核制度五个方面来探讨临床营养教学工作的改进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专业水平,促进临床营养学健康发展的目的。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结合目前的现状进行仔细的探索与分析,研究其中是否存在教学问题,结合临床营养专业的教学特点开展工作,以此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与水平,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基本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沈春燕曹瑞丽王思雨
关键词:临床营养学教学师资力量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膳食炎症指数与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生的关系,及DII与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8月门诊确诊的82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82例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I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孕中期DII与GDM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DII与NLR、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DI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DII评分中位数将DII分为抗炎倾向组(DII<-0.76)和促炎倾向组(DII≥-0.76), GDM发生率分别为13.41%、8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3,P=0.027)。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II水平与NLR、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0.879、0.203、0.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每日促炎营养素摄入量高于对照组,而每日抗炎营养素摄入量低于对照组。结论 DII评分可作为GDM患者的一个监测指标,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降低DII,或可降低血清NLR、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从而降低G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
吴慧卢凌鹏曹瑞丽刘玉红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血脂
胡萝卜焦米糊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腹泻的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胡萝卜焦米糊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腹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腹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胡萝卜焦米糊,对照组给予益生菌制剂(米雅)。比较两组腹泻好转及痊愈时间、肠内营养达全量的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3 d左右腹泻得以控制,7 d左右肠内营养达全量。对照组患者8 d得以控制,13 d左右肠内营养达全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胡萝卜焦米糊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腹泻患者,简便经济,能缩短疗程及减少护理工作量,辅助提升临床疗效。
陆顾沁曹瑞丽吴慧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腹泻肠内营养
功能训练辅以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辅以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辅以全营养型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均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检查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Hb)、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TP、ALB、Hb较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较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训练辅以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更系统化、科学化,是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张玉珍沈春燕于小明陈韵佳曹瑞丽陆顾沁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营养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