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跃虎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成骨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心脏
  • 2篇愈合
  • 2篇软骨
  • 2篇软骨内成骨
  • 2篇细胞瘤
  • 2篇细胞外
  • 2篇细胞外基质
  • 2篇细胞外基质金...
  • 2篇酶诱导
  • 2篇膜内成骨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瘤
  • 2篇基质
  • 2篇基质金属

机构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韩跃虎
  • 5篇杨柳
  • 5篇罗卓荆
  • 3篇刘建
  • 2篇孙国成
  • 2篇顾春虎
  • 2篇朱海龙
  • 2篇高博
  • 2篇殷强
  • 2篇张洪洋
  • 1篇王龙
  • 1篇苏洁
  • 1篇马文瑞
  • 1篇黄景辉
  • 1篇黄强
  • 1篇李红玲
  • 1篇魏铂沅
  • 1篇魏东明
  • 1篇杨勇
  • 1篇彭岚刚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分别构建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骨修复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别构建膜内成骨骨修复模型和软骨内成骨骨修复模型。[方法]取BALB/c小鼠64只,随机分为骨皮质钻孔模型组和骨膜划痕模型组。骨皮质钻孔模型组在小鼠右侧胫骨前内侧实施单纯性骨皮质钻孔损伤用于构建膜内成骨模型;骨膜划痕模型组在小鼠右侧胫骨前内侧实施骨膜划痕损伤用于构建软骨内成骨模型。术后第7、10、14和21 d,每组每个时间点处死8只小鼠,观察损伤部位的组织修复。[结果]骨皮质钻孔模型组小鼠损伤后第7 d在损伤部位出现新生小梁骨构成的骨痂组织。损伤后第10 d新生小梁骨充满损伤骨皮质及骨髓腔。损伤后第14 d新生骨痂组织进入改建过程,至第21 d,多数骨痂组织基本改建完成。在修复过程中无软骨细胞出现。骨膜划痕模型组小鼠损伤后第7 d在损伤部位出现新生软骨组织构成的软骨痂,并有部分软骨细胞已分化为成熟软骨细胞。损伤后第10 d软骨痂中心区域软骨基质溶解,第14 d后新生小梁骨出现,逐渐替代软骨组织。损伤后第21 d,软骨痂已基本被骨小梁替代。在修复过程中,首先出现软骨基质形成的骨痂组织,随后骨化中心形成,骨性骨痂组织逐渐替代软骨,完成骨修复。[结论]成功构建了以膜内成骨方式愈合的骨修复模型和以软骨内成骨方式愈合的骨修复模型,为今后深入研究骨愈合机制提供了基础。
张洪洋杨柳韩跃虎刘建罗卓荆
关键词: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骨折愈合
CD147、PCNA、VEGF和MMPs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但具有潜在侵袭性和恶变能力。骨巨细胞瘤约占骨原发性肿瘤的3/%-6/%,占良性骨肿瘤的17/%左右。GCT的发病年龄多在20到40岁之间,女性更为常见,我国GCT发病率较西...
韩跃虎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文献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Notch信号上调对破骨细胞增殖的调控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Notch信号上调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对破骨细胞增殖调控的机制,探讨Notch信号在成骨-破骨偶联中的作用。方法用装载Notch信号胞内域NICD1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Lv)转染hBMSCs,收集其分泌的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CM)。培养前破骨细胞系RAW264.7,模拟共培养环境。定量RT-PCR和ELISA测定转染前后hBMSCs表达和分泌的M-CSF的情况。cck-8和单板克隆试验测定RAW264.7的增殖情况。结果转染慢病毒后,hBMSCs表达和分泌的M-CSF均有所上调(分别为P<0.01和P<0.05);CCK-8和单板克隆试验的结果显示hBMSCs分泌的CM使RAW264.7的细胞数量增加(均为P<0.01)。结论 Notch信号上调的hBMSCs可以通过影响M-CSF的表达和分泌,作用于破骨前体细胞,促进其增殖。
魏铂沅杨柳高博史淇月黄强韩跃虎罗卓荆刘建
关键词:NOTCH信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破骨细胞
STIM1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雌激素调控的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STIM1及其所介导的钙释放激活钙通道(CRAC)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变化,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方法:通过临床取材,体外诱导培养成骨细胞,分别于3,7,4,21天提取RNA及蛋白质,采用PC...
韩跃虎杨柳罗卓荆
关键词:骨质疏松雌激素成骨分化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二尖瓣病变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通过本中心近年来婴幼儿二尖瓣成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回顾性总结婴幼儿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共收治二尖瓣病变患儿94例,其中大多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男58例,女36例。体重3.3~35(17.28±9.64)kg。年龄2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4.63±2.14)岁。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同期矫治其他心脏病变。结果 94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2个月至2年,患者术后心功能良好,二尖瓣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二尖瓣病变效果良好,根据不同的二尖瓣病变选择合适的成形技术,术中合理有效的评估修复效果是手术成功和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
殷强韩跃虎李红玲李昱茜段乐苏洁朱海龙孙国成顾春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成形二尖瓣
雌激素缺乏型骨质疏松对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骨修复方式的影响
目的:研究雌激素缺乏型骨质疏松时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骨修复方式的变化方法:取雌性Balb/c小鼠90只,切除双侧卵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8周后每组随机取5只小鼠处死,用显微CT检测骨质量。
张洪洋杨柳高博王龙韩跃虎赵卓杰马文瑞刘建罗卓荆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
CD147、PCNA、VEGF和MMPs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2年
背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临床手术治疗,局部侵袭性生长和术后复发率40%~50%,其病理学分级与影像学分型均不能对临床表现进行精确的预测,找到其他影响GCT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尤为重要。目的:研究CD147、PCNA、VEGF、MMPs等分子在GCT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47、PCNA、VEGF、MMPs等分子在68例GCT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以及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Jaffe分级及复发的关系。结果:CD147、MMP-2、MMP-9、VEGF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CD147、MMP-2阳性表达在Jaffe各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D147、MMP-2、MMP-9在预后各分组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D147与MMP-9、VEGF、MVD、PCNA表达呈正相关(r=0.271,P=0.025;r=0.411,P=0.000;r=0.872,P=0.000;r=0.394,P=0.001)。结论:CD147与GCT的恶变、复发有关,并且和MMP-9、VEGF、MVD、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GCT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并可作为化学治疗的新靶点。
韩跃虎杨柳黄景辉罗卓荆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
婴幼儿胸部正中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85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胸部正中小切口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170例行手术治疗的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85例,男42例、女43例,年龄(6.9±2.1)个月,采用常规胸部正中切口;小切口组,85例采用胸部正中小切口,男43例、女42例,年龄(6.4±1.8)个月。小切口手术切口于平第3肋间切开,止于剑突起始处上0.5 cm,刚好放入小胸骨撑开器为好。结果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略长(P<0.05)。两组预后没有差别,但是小切口组伤口长度显著缩短[(7.8±0.8)cm vs.(4.0±0.5)cm,P<0.05]。结论正中小切口基本具有胸骨正中切口的优点,可显露心脏各部位,满足绝大部分心脏探查和手术操作需要,必要时仍可向上延长切口使心内操作不受限制等优点,故认为正中小切口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殷强韩跃虎杨勇朱海龙孙国成彭岚刚魏东明段乐顾春虎
关键词:正中小切口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