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堆肥
  • 2篇堆肥化
  • 2篇堆肥化处理
  • 2篇生物炭
  • 2篇好氧
  • 1篇稻草
  • 1篇等温吸附
  • 1篇等温吸附模型
  • 1篇底泥
  • 1篇底泥修复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吸附动力学模...
  • 1篇酶解
  • 1篇木质素酶
  • 1篇花生壳
  • 1篇固态发酵
  • 1篇固体废物
  • 1篇发酵

机构

  • 5篇广州大学

作者

  • 5篇刘立
  • 3篇赵美花
  • 3篇张朝升
  • 2篇许莹
  • 1篇陈秋丽
  • 1篇荣宏伟

传媒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绿色科技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生物炭对好氧堆肥化处理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大量研究发现,环保且经济的生物炭作为可生物降解废弃物好氧堆肥化的调理剂,可加快堆肥化进程且显著提高最终堆肥品质。该文综述了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生物炭对好氧堆肥化处理的影响研究,即减少温室气体的释放,减少氨气的释放和总氮的损失,增强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并加快堆肥腐熟,吸附固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旨在优化生物炭应用于好氧堆肥化的工艺和提高固体废物好氧堆肥化处理技术。
刘立张朝升赵美花
关键词:生物炭堆肥化腐熟固体废物
稻草固态发酵过程中木质素酶解促进剂优化研究(英文)
2017年
目前通过添加小分子介体物质(黎芦醇、草酸和锰离子等)促进木质素酶解的研究较少,文章研究了稻草固态发酵过程中这些介体物质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分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降解木质素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出可促进木质素酶解的介体物质浓度,并通过不同分析方法探讨木质素降解与促进剂之间的联系.实验结果表明,黎芦醇、草酸和锰离子对木质素的酶解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均可加速稻草的腐化.3种促进剂对木质素降解的影响顺序为草酸>Mn^(2+)>藜芦醇.此外,在不考虑促进剂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促进剂作用固态发酵的最佳浓度分别为藜芦醇0.12 m M·g^(-1)(稻草干重)、草酸0.06 m M·g^(-1)(稻草干重)、Mn^(2+)0.012 m M·g^(-1)(稻草干重).文章的研究可为木质素酶解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赵美花张朝升荣宏伟陈秋丽许莹刘立
关键词:促进剂酶解木质素酶固态发酵稻草
改性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指出了重金属造成了土壤和水体环境的严重污染,寻找经济有效的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方法极其紧迫。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生物炭,用于吸附固定重金属可降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展现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对有些重金属离子吸附固定的效果欠佳。阐述了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应用。为了给生物炭的改性提供更多理论支撑,总结了生物炭吸附固定重金属的机理,提出了一些可参考的改性生物炭的方法和今后研究生物炭的建议。
刘立
关键词:重金属
底泥修复与好氧堆肥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2018年
该文总结了污染底泥原位修复的主要技术,即物理修复技术(原位覆盖、电动力学修复)、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以期为今后有关底泥修复与处理处置提供参考技术和研究思路。
刘立
关键词:底泥堆肥化
花生壳生物炭对Pb^(2+)和Cu^(2+)的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以花生壳生物炭为吸附材料,通过批量试验探究了pH值、生物炭投加量、初始重金属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对生物炭吸附Pb^(2+)和Cu^(2+)的影响,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生物炭吸附Pb^(2+)和Cu^(2+)的适宜pH值分别为4. 5~5. 5和5~6。在Pb^(2+)和Cu^(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00和75 mg/L,花生壳生物炭投加量分别为2和6. 25 g/L,吸附时间分别为480和900 min条件下,Pb^(2+)和Cu^(2+)达到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分别为49. 32和11. 35 mg/g,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同时发现,花生壳生物炭能更快更好地吸附Pb^(2+)。
刘立赵美花张朝升许莹蔡彩媛
关键词: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