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单性
  • 1篇单性生殖
  • 1篇性染色体
  • 1篇银鲫
  • 1篇四肢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微小染色体
  • 1篇两性异形
  • 1篇基因
  • 1篇减数
  • 1篇减数分裂
  • 1篇发育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作者

  • 2篇桂建芳
  • 2篇张晓娟
  • 2篇丁苗
  • 1篇李志
  • 1篇周莉
  • 1篇汪洋
  • 1篇王忠卫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鳍与四肢如何发育和演化?被引量:3
2017年
鱼鳍如何产生,又怎样向陆生四足动物的四肢演化?回答这一科学问题实质上是要理解决定生命这些性状的基因如何受制于自然选择和性选择,以及由此涉及与发育相关的创新动力和演化机制.近10年的研究表明,鳍最早可能是以单鳍褶的形式出现在早期的无颌鱼类中,尔后在向有颌鱼类和四足动物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在这一演化过程中,鱼鳍发育必需基因的序列变异、表达模式变化、基因间相互作用甚至部分基因丢失可能起了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鳍的起源、演化历程和发育模式,阐述了鳍向四肢演化、鱼鳍两性异形产生和四肢形态演化的分子机制.
张晓娟朱要军丁苗桂建芳
关键词:两性异形
双三倍体银鲫超数微小染色体的基因组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揭示双三倍体银鲫超数微小染色体基因组特征,利用银鲫超数微小染色体富集的卫星序列及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鉴定了银鲫基因组数据库中超数微小染色体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了基因组解析。研究发现在银鲫基因组数据库中存在15个scaffold为潜在超数微小染色体序列,这些序列中的22.28%与其祖先种双二倍体鲫的常规染色体存在同源性。双三倍体银鲫超数微小染色体重复序列含量明显高于双二倍体鲫和双三倍体银鲫的常规染色体,且重复序列组成也存在差异。随后,研究发现在银鲫中扩张的与减数分裂相关的8个基因家族,有6个在超数微小染色体序列上含有扩增拷贝,且这些扩增拷贝在银鲫卵子发生过程中具有转录活性。此外,根据超数微小染色体扩增拷贝的特异性序列开发了3个超数微小染色体特异的SCAR标记,可以用来区分双二倍体鲫和双三倍体银鲫。研究结果表明,双三倍体银鲫超数微小染色体起源于常规染色体,演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重复序列和部分活性基因,且大多数减数分裂相关基因的扩张通过超数微小染色体完成。研究结果不仅解析了双三倍体银鲫超数微小染色体基因组特征,也为超数染色体在单性生殖演化中的作用提供了创新见解。
石倩丁苗汪洋周莉周莉张晓娟王忠卫李熙银张晓娟
关键词:单性生殖性染色体减数分裂银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