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淼
-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肠道菌群失调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体液免疫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索肠道细菌菌群失调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体液免疫的相关性,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85例(研究组),85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85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集受试者血液,采用免疫荧光试剂盒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3、C4、IgG、IgA、IgM水平;采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培养,分析肠道菌群结构与炎症因子和体液蛋白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粪便大肠埃希菌丰度为(10.42±0.34)logN/g,酵母菌丰度为(3.56±0.74)logN/g,双歧杆菌丰度为(7.08±0.85)logN/g;健康对照组分别为(9.68±0.82)logN/g、(3.31±0.54)logN/g和(8.99±1.71)logN/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粪便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丰度与血清TNF-α、IL-6、IL-18和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丰度与血清IgA、IgG、IgM、C3和C4水平亦存在相关性(均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炎症因子和免疫蛋白水平异常,且肠道菌群分布与炎症因子和免疫蛋白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进行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 吴晶张君林汤琼熊华孟淼
- 关键词:肠道菌群血清补体
- 含艾司奥美拉唑的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研究含艾司奥美拉唑的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98例)与B组(73例)。A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B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4.90%高于B组的7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0.22±0.07)mg/L、白细胞介素-6(24.28±1.33)ng/ml、肿瘤细胞因子-α(1.22±0.16)μg/ml均低于B组的(0.75±0.13)mg/L、(30.31±2.42)ng/ml、(1.76±0.41)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黏膜慢性炎症评分(0.97±0.08)分、活动度评分(0.93±0.07)分、腺体萎缩评分(0.34±0.03)分、肠上皮化生评分(0.25±0.02)分均低于B组的(1.56±0.12)、(1.34±0.15)、(1.02±0.11)、(1.01±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型增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应用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孟淼凤辉
- 关键词:阿莫西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
- 无创血清学肝纤维化评分系统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 2017年
-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伤。在进展期可发生门静脉高压,当门静脉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者甚至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因此,及早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可降低胃镜或其他侵入性检查引起的曲张静脉破裂风险。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是由血清生物标志物组合建立的诊断模型。近年研究证实,
- 凤辉龚镭唐学军孟淼胡臻唐栓周震宇王小云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清学肝硬化评分系统肝纤维化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慢性进行性肝病
- 牙线牵引辅助ESD技术在胃角早期胃癌中的应用
- 王小云唐学军谈春晓彭晓斌孟淼龚镭胡臻
- 自身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9年
-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病因不明、免疫介导的肝损伤,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其患病率分别为25/10万~40/10万、17/10万及0.9/10万~1.3/10万[2-4]。临床上有小部分患者同时或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具有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临床、生化、免疫及组织学特征时称为重叠综合征[5],报道较多的主要有AIH/PBC、AIH/PSC两种类型。AIH/PBC重叠综合征存在于8%~10%的AIH或PBC患者中[6-7],AIH/PSC重叠综合征存在于6%~8%的AIH或PSC患者中,且患者多为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8-9],PBC/PSC重叠综合征仅有个案报道[10]。现报道1例确诊为AIH/PBC/PSC三重叠综合征患者。
- 孟淼胡臻龚镭陆忠华彭晓斌唐学军王小云
- 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对拉米夫定耐药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肝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6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就诊顺序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检测患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肌酐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 Ag)、抗HBe、白介素(interleukin,IL)-10及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6及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和BUN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阴率和HBe 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e Ag/抗HBe转换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0和IL-17水平均逐渐降低;治疗3个月
- 孟淼胡臻张丽莉王小云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 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的处理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的处理方式及预防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再次手术治疗的13例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13例中12例有胆管结石伴胆管炎发作病史,另1例为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梗阻性黄疸。其中8例行开腹胆肠吻合口重建,2例行ERCP下胆肠吻合口扩张术,2例行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口重建,1例行PTCD下胆道扩张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黄疸、腹痛、胆道感染等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13例患者术后随访至2022年10月,其中12例患者术后无胆管炎及肝内胆管结石复发,1例合并胆管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胆管结石复发是胆肠吻合口狭窄的最常见原因。胆肠吻合口拆除重建、经皮经肝胆管介入治疗和经内镜行ERCP治疗都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重要手术方式。初次手术实施规范化胆肠吻合术的是预防狭窄的重点。一旦出现胆肠吻合口狭窄,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王浩孟淼闫勇丁治杰华志元戴途周永平
-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