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金龙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泗水县水利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土
  • 2篇水土保持
  • 1篇宣传教育
  • 1篇入渗
  • 1篇生态水系
  • 1篇水土保持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科技...
  • 1篇水土流失
  • 1篇水系
  • 1篇泉域
  • 1篇万紫千红
  • 1篇济南泉域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化

机构

  • 2篇山东省水利科...
  • 2篇泗水县水利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作者

  • 2篇马良
  • 2篇邢金龙
  • 1篇姜广辉
  • 1篇李延忠
  • 1篇王晓军

传媒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典型济南泉域强渗漏带的保护开发与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兴隆片区是距济南市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4大泉群直线距离最近、面积最大的典型性强渗漏补给带。在城市化进程中,其部分区域逐渐由近自然型向覆盖性强渗漏带过渡。基于强渗漏带保护策略和低影响开发理念,对兴隆强渗漏带不同开发情景进行了分析模拟,提出了兴隆强渗漏带保护性开发措施。结果表明:在较少考虑保护和低影响开发的原规划A情景下,建设后地表径流的增加量约6.5万m3/(a·km2),增幅为36.29%;入渗补给量减少约8.8万m3/(a·km2),降幅为46.86%。在充分考虑保护和低影响开发的调整规划B情景下,比A情景减少地表径流约16.17%,增加入渗补给约41.20%,保护效果明显;但与近自然态相比,入渗补给量仅恢复至原水平的75%。开发建设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损坏了强渗漏带地下水补给功能,即便采取低影响开发,也无法完全消除因工程建设导致的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因此以全流域生态修复和调水补源为核心的C情景的入渗补给功能可恢复并增加至现状的129.85%,是最为理想有效的保护措施。
马良王晓军吴恩江邢金龙姜广辉
关键词:城市化水土保持入渗
泗水县万紫千红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举措及成效
2017年
针对鲁中南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泗水县水利局选择泗水县南部青界小流域作为典型代表,综合运用水土保持技术、生态景观规划原理和小流域治理经验,建成了万紫千红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园区总面积7.33 km2,设有生态保护区、预防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综合治理区、休闲观光区等多个功能区,因地制宜采取了工程、植物、保护性耕作、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科技推广示范等多种建设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泗水县乃至鲁中南地区提供了一个水土保持科研示范基地。
贺广燕邢金龙马良李延忠
关键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宣传教育生态水系水土流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