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凡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低矮
  • 1篇玉米
  • 1篇灾情
  • 1篇灾情评估
  • 1篇植被
  • 1篇无人机
  • 1篇涝灾
  • 1篇雷达
  • 1篇激光
  • 1篇激光雷达
  • 1篇LI
  • 1篇LIDAR数...

机构

  • 2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李振海
  • 2篇杨贵军
  • 2篇杨凡
  • 1篇孟鲁闽
  • 1篇董燕生
  • 1篇孙林
  • 1篇杨凡
  • 1篇赵晓庆
  • 1篇王立志
  • 1篇甘平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无人机载LiDAR数据的玉米涝灾灾情评估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遥感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笔者欲通过分析涝灾研究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反演的玉米冠层高度,快速准确实现玉米涝灾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评估,为防灾减灾、高产稳产、农业保险理赔等提供依据。拓展无人机载LiDAR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农业等相关部门快速有效掌握农情信息提供保障。【方法】2016年7月19—20日,以因大暴雨导致涝灾的北京市昌平区一块玉米大田作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平台获取研究区激光雷达数据。通过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反演出玉米冠层高度,采用正态统计理论的双阈值划分策略确定阈值,构建基于玉米冠层高度差异的涝灾灾情遥感监测模型,评价玉米涝灾灾情严重程度,并基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涝灾发生后,玉米长势存在一定差异,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玉米植株高度。基于正态统计理论和野外测量,最终确定严重涝灾玉米冠层高度为0.30—0.84 m,中度涝灾玉米冠层高度为0.84—1.70 m,冠层高度1.70 m以上为轻度受灾区域。通过野外实测样本对无人机载LiDAR数据估算结果进行混淆矩阵分析,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2.15%,Kappa系数为0.44。结合数码影像做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玉米涝灾遥感空间制图结果与数码影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通过无人机载LiDAR数据能实现玉米冠层高度反演,结合涝灾后玉米植株高度差异特征能有效反映不同涝灾程度,实现区域尺度下玉米涝灾受灾范围监测和灾情等级评估,有利于便捷高效获取灾情灾害信息。
甘平董燕生孙林杨贵军李振海杨凡王立志王建雯
关键词:玉米涝灾灾情评估
低矮植被的无人机激光雷达测高精度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针对无人机激光雷达估测低矮植被高度的精度大小,本文以3m以下低矮树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不同航高、不同扫描角情况下激光脚点坐标和点云估测单一树木高度的最大测量误差值;对比实测树高,分析了激光点云估测树高的精度。结果表明,在航高为30m、扫描范围为(-50°,5°)的情况下,无人机激光雷达获取的激光脚点坐标误差和由激光点云估测低矮树高(3m以下)的误差均可以达到cm级;激光点云估测单一树木高度与实测高度的决定系数为0.977,均方根差为5cm,标准均方根差为4%。因此,应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可以快速、精确获取低矮植被高度信息,进而为反演植被生物量和植被长势信息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杨凡杨凡杨贵军孟鲁闽李振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