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南市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性安氏Ⅲ类错颌患者双颌术后1年髁突位置的CBCT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CBCT在评价骨性安氏Ⅲ类错颌患者双颌术后1年髁突位置变化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5例行双颌术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颌患者的CBCT资料,应用Mimics 20软件将术前评估及术后1年图像重建并配准髁突模型,记录并分析双侧髁突位置变化情况。结果:骨性安氏Ⅲ类错颌双颌术后右侧、左侧髁突轴位内外旋转分别为(1.24±2.08)°、(3.17±2.5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的髁突内外向、前后向及上下向移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矢状位前后旋转及冠状位内外旋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CBCT及Mimics 20软件可发现骨性安氏Ⅲ类错颌患者双颌术后1年发生髁突轴位内旋转。
- 王琳琳韩景超崔婧王亚琪
- 关键词:双颌手术
- 上颌侧切牙根管弯曲角度的锥形束CT测量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上颌侧切牙根管弯曲情况。方法:收集88例患者(176颗上颌侧切牙)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并进行性别、年龄及左右分组。应用CBCT三维方向寻找弯曲平面,测量根管弯曲角度,计算根管弯曲长度及弯曲半径。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侧切牙根管均为Ⅰ型根管;直根管构成比为39.2%(69/176),弯曲根管构成比为58.0%(102/176),S型根管构成比为2.8%(5/176)。性别、年龄及左右分组中上颌侧切牙直根管、中度弯曲根管及重度弯曲根管的总体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分组及左右分组间上颌侧切牙根管弯曲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侧切牙根管弯曲半径在性别、年龄及左右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侧切牙以弯曲根管为主,其中中度弯曲根管所占比例最大,40岁及以上患者的上颌侧切牙根管弯曲长度更短。
- 王琳琳韩景超
- 关键词:上颌侧切牙
- CBCT对下颌前倾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位置关系的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下颌前倾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位置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00例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患者行CBCT检查,其中16-18岁30例50颗,19-25岁36例61颗,25岁以上34例55颗。应用三维后处理软件进行根尖与下颌神经管位置关系测量分析,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根尖与下颌神经管接触率、根尖至下颌神经管最短距离。结果:①男、女组间根尖与下颌神经管接触率、根尖至下颌神经管最短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19-25岁、25岁以上年龄组根尖与下颌神经管接触率分别为21.31%、18.18%,显著低于16-18岁年龄组的40.00%接触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下颌前倾阻生第三磨牙根尖至下颌神经管最短距离3个年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6-18岁年龄组下颌前倾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关系相对密切。
- 韩景超王玉王琳琳崔婧
- 关键词:牙根下颌神经管
- 上颌骨发育不足上颌窦形态的锥形束CT测量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的上颌窦形态及容积进行测量,分析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颌窦的形态及容积特点。方法:根据上颌长(ANS-Ptm),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间的夹角(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间的夹角(SNB),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间的夹角(ANB)大小,选取10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及10例上颌骨发育正常者,应用NEWTOM 5G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Mimics Research 20软件测量上颌窦窦腔容积;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骨发育不足组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容积与上颌骨发育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上颌骨发育不足与上颌骨发育正常者的上颌窦形态及容积大小相似,上颌窦的形态及容积并不是造成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因素。
- 王琳琳韩景超马玉新崔婧
- 关键词:上颌骨颅面骨发育不全上颌窦
- 基于CBCT对青少年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分类特征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应用CBCT对青少年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与邻牙或周围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描述其分类特征。方法:收集行CBCT检查的400例山东地区青少年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585颗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进行三维重建分析,根据其与第二磨牙、下颌神经管及牙槽骨的关系,结合临床治疗需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585颗中前倾、水平、倒逆、复合阻生构成比分别为50.43%(295/585)、48.89%(286/585)、0.34%(2/585)、0.34%(2/585)。②下颌前倾阻生第三磨牙高、中、低位阻生构成比分别为48.14%(142/295)、49.83%(147/295)、2.03%(6/295),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构成比分别为33.21%(95/286)、54.20%(155/286)、12.59%(36/286),复合阻生高、低位各1颗;倒逆阻生2颗均为低位阻生。③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不接触、上壁接触、舌侧接触、颊侧接触、嵌入接触构成比分别为68.21%(399/585)、7.18%(42/585)、12.14%(71/585)、11.45%(67/585)、1.02%(6/585),接触率为31.79%(186/585)。④舌侧接触的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临舌侧骨板发生率为70.42%(50/71)。结论:基于CBCT的青少年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可分为4个大类、9个亚类、60余个2级亚类,根尖与下颌神经管舌侧接触、颊侧接触率较高,与下颌神经管舌侧接触的根尖易临舌侧骨板。
- 韩景超王琳琳马玉新樊明儒崔婧
- 年轻上颌中切牙根尖区解剖结构的CBCT测量
- 2023年
- 目的:研究年轻上颌中切牙根尖区解剖结构的CBCT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100例Nolla 8期、100例Nolla 9期的正常年轻上颌中切牙CBCT影像资料,观察根尖区骨硬板的影像学特征,应用CBCT自带软件测量根尖孔近远中径及唇舌向径、根尖区阴影近远中径、唇舌向径及上下径,比较Nolla 8期与Nolla 9期根尖孔及根尖区阴影各径线的大小,分析根尖孔与正常根尖区阴影各径线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年轻上颌中切牙Nolla 8期根尖孔近远中径、唇舌向径分别为:(2.75±0.68)mm、(3.28±0.74)mm,正常根尖区阴影近远中径、唇舌向径及上下径分别为:(3.84±0.73)mm、(4.49±0.68)mm、(3.41±1.27)mm;年轻上颌中切牙Nolla 9期根尖孔近远中径、唇舌向径分别为:(1.50±0.51)mm、(1.92±0.79)mm,正常根尖区阴影近远中径、唇舌向径及上下径分别为:(2.76±0.60)mm、(3.41±0.80)mm、(2.06±0.65)mm;Nolla 9期根尖孔近远中径及唇舌向径、根尖区阴影近远中径、唇舌向径及上下径较Nolla 8期显著减小(t=14.75,P<0.01;t=12.65,P<0.01;t=11.42,P<0.01;t=10.27,P<0.01;t=9.36,P<0.01);正常根尖区阴影近远中径、唇舌向径及上下径与根尖孔近远中径及唇舌向径呈正相关(根尖孔近远中径:r=0.904,P<0.01;r=0.700,P<0.01;r=0.552,P<0.01。根尖孔唇舌向径:r=0.739,P<0.01;r=0.876,P<0.01;r=0.445,P<0.01)。Nolla 8期上颌中切牙根尖区更可能出现模糊的宽带骨硬板,随着根尖孔的发育,根尖区骨硬板倾向于清晰锐利。结论:Nolla 8期较Nolla 9期上颌中切牙具有更大的根尖孔及根尖区阴影,骨硬板趋于清晰锐利,对年轻上颌中切牙根尖区解剖结构认识的提高,有助于年轻上颌中切牙根尖区病变的诊断、治疗与预后。
- 王琳琳田洪盛徐莹樊明儒秦秀荣
- 关键词:锥形束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