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兰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甲状腺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甲状腺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接诊的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不同时间患者甲状腺体积、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自放疗结束即刻开始变化,但放疗结束即刻甲状腺左侧叶体积、甲状腺右侧叶体积、PSV、收缩期达峰时间及RI与调强放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甲状腺左侧叶体积、甲状腺右侧叶体积、RI水平均显著低于调强放疗前和放疗结束即刻,PSV、收缩期达峰时间均显著高于调强放疗前和放疗结束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自放疗结束即刻开始变化,但放疗结束即刻血清FT3、FT4、TSH水平与调强放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后3个月、放疗后6个月血清FT3、FT4水平显著低于调强放疗前,TSH水平显著高于调强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可对甲状腺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其甲状腺血流动力学及甲状腺激素明显改变发生在放疗后3个月之后。
- 谭洪文谢清兰王小辉李彩花朱彤王海兰
-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甲状腺
- 探讨EBV-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EBV-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11月就诊并经治疗后临床缓解的6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放疗后疗效分为持续缓解组38例、局部复发组13例、远处转移组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EB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全血中EBV-DNA基因拷贝数,比较三组患者的EBV-DNA阳性检出率和EBV-DNA拷贝数,进一步比较复发或转移者二次治疗前后EBV-DNA拷贝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EBV-DNA阳性检出率及EBV-DNA拷贝数均高于持续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EBV-DNA阳性检出率及EBV-DNA拷贝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治疗后EBV-DNA拷贝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治疗前后EBV-DNA拷贝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放疗预后患者血浆EBV-DNA定量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血浆EBV-DNA定量检测能够作为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转移的可靠肿瘤标志物。
- 王海兰谭洪文杨志龙李彩花余双
-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复发
-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计划肿瘤靶体积处方剂量为50 Gy/2.5 Gy/20 F,同时,计划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为40 Gy/2 Gy/20 F,每日1次,1周5次,共4周。研究组采用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方法同对照组),患者同步每天口服替莫唑胺胶囊75 mg/m2,放疗结束后停服。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PS)变化、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FS、OS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头痛、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全脑同期局部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 余双杨树仁王海兰庄小捷
-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替莫唑胺
- 时辰化疗联合放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对比研究时辰化疗联合放疗与常规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毒副左右。方法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3-03-2016-03收治的患者54例。两治疗组均采用同步放化疗。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A)组和常规化疗组(B)组。观察两组鼻咽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治疗前后变化及毒副左右。结果 A组完全缓解率较B组升高,B组毒副作用高于A组。结论时辰化疗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好,毒副作用轻。
- 李彩花谭洪文罗春英王海兰刘景
- 关键词:局部晚期鼻咽癌时辰化疗放疗
-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对患者甲状腺功能隐匿性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CCRT)患者甲状腺功能隐匿性损伤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接受CC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53例,比较CCRT治疗前、治疗结束即刻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在CCRT治疗结束后3个月为13.21%(7/53),略高于治疗结束即刻的5.66%(3/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CCRT前、治疗结束即刻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游离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分别为(4.90±0.62)pmol/L、(4.52±0.58)pmol/L和(4.20±0.52)pmol/L;游离型四碘原氨酸(FT4)水平分别为(15.37±2.47)pmol/L、(14.94±2.33)pmol/L和(13.85±2.16)pmol/L;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分别为(1.71±0.44)m U/L、(1.90±0.48)m U/L和(2.57±0.66)m U/L。CCRT治疗结束后3个月,患者FT3、FT4水平明显低于CCRT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CCRT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RT后,随着时间延长,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越来越明显,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逐渐升高,宜在3个月内进行复查,及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 谭洪文谢清兰王小辉李彩花朱彤刘景王海兰廖清平
- 关键词:鼻咽癌同步放化疗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剂量学对比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肿瘤科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采取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和容积调强旋转放疗技术治疗。比较两种计划的DVH与等剂量分布,靶区评估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及适形指数,危及器官评估指标为:脊髓最大剂量,心脏V30,食管V50、V60及平均剂量,全肺V5、V10、V20和V30。结果容积调强旋转放疗适形指数高于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靶区最大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不均匀指数、适形指数方面,危及器官的脊髓最大剂量,心脏V30,食管V50,V60及平均剂量,全肺V5,V10,V20和V3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治疗,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容积调强旋转放疗适形度更好,可优先选择容积调强旋转放疗治疗方案。
- 余双杨树仁王海兰庄小捷陈金平
-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的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采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照组单用多西他赛.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较好,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应用价值较高.
- 余双杨树仁王海兰庄小捷陈金平
- 关键词:多西他赛晚期肺腺癌有效性安全性
- 镇痛联合镇静药物的早期应用对于多发伤患者生存的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镇痛联合镇静药物的早期应用对于改善多发伤患者生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单纯镇静组、早期联合组与72 h联合组。单纯镇静组患者入ICU后早期给予帕瑞昔布钠镇静治疗,40 mg+5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d;早期联合组患者入ICU后早期给予帕瑞昔布钠镇静治疗,同时联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7μg·kg^(-1)·h^(-1)持续静脉泵注镇痛;72 h联合组患者在72 h后给予帕瑞昔布钠镇静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三组均治疗1周,比较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1周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28 d死亡率、早期评分预估死亡率及总体死亡率差异。结果:早期联合组、72 h联合组住院时间及治疗1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值均低于单纯镇静组(P<0.05),且早期联合组低于72 h联合组(P<0.05)。早期联合组28 d死亡率、早期评分预估死亡率、总体死亡率均低于单纯镇静组和72 h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联合组28 d死亡率、早期评分预估死亡率、总体死亡率均低于单纯镇静组,但数据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镇痛联合镇静药物能提升多发伤治疗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荐。
- 杨志龙王海兰郭建华唐瑾陈晓剑袁国庆
- 关键词:多发伤镇痛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