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 作品数:28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针刺手法国际应用现状与操作标准研制需求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探索针刺手法的国际应用情况及相关操作标准的研制需求,为标准研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面向国内外相关针灸组织成员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总体及国内外针刺手法应用现状、操作标准研制需求、针刺手法重难点及针刺手法量化需求,同时比较国内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共回收来自4个大洲17个国家及地区的11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9份。51.4%的专家认为针刺手法的使用非常必要,61.5%的专家经常使用针刺手法,40.4%的专家对针刺手法全部熟悉,78.0%的专家认为有必要研制操作标准,82.6%的专家认为基本补泻手法最为重要,52.3%的专家认为基本复式手法是操作难点,66.1%的专家认为针刺手法需要量化,除针刺手法使用频率外其余条目的国内外选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际上针刺手法的使用呈现积极态势,目前国内外均对操作标准的研制有明确需求,标准研制应以基本补泻手法为起点与重点,同时增加量化内容。
- 张斯琦周亮鲍春龄方梦武丹刘应超东红升姜东耀东贵荣
- 关键词:针刺手法
- 调衡止痒针法治疗结节性痒疹33例
- 2024年
- 目的:观察调衡止痒针法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结节性痒疹患者33例,采用调衡止痒针法,针刺穴取百会、神庭、大椎、关元,双侧太阳、风池、心俞、膈俞、曲池等,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8周(随访)瘙痒数值评定量表(NRS)评分、结节性痒疹严重性指数(PNSI)评分、瘙痒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tchyQoL)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者NRS、PNSI、Itchy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随访时患者NRS、PNSI、ItchyQoL评分均较治疗后降低(P<0.05)。总有效率为90.9%(30/33),随访时患者均未复发。结论:调衡止痒针法可改善结节性痒疹患者的瘙痒和皮损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 刘应超东贵荣武丹焦志华周亮东红升鲍春龄
- 关键词:结节性痒疹瘙痒针刺止痒
- 一种改善中风瘫痪患者肢体麻木症状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中风瘫痪患者肢体麻木症状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甘草70‑74份、当归238‑242份、川芎238‑242份、熟地238‑242份、赤芍238‑242份、葛根238‑2...
- 周亮鲍春龄陆宇彦东贵荣东红升李毅马爽
- 东贵荣教授“阴阳调衡运动针法”诊治中风上肢瘫痪机制探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东贵荣教授为全国著名针灸学专家,擅长诊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妇科及相关疑难病,长期从事中风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建立头穴透刺法、阴阳调衡针法、阴阳调衡运动针法等治疗中风病,效果显著。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是将阴阳调衡针法与生物力学、生物反馈方法结合,形成了中风后“神经-结构-关节-肌肉-肌张力-运动功能”治疗的完整通路。本文主要介绍东贵荣教授的阴阳调衡运动针法,从建立背景、操作方法、取穴、机制及手法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 周亮鲍春龄石程武丹刘应超方梦张斯琦东贵荣
- 关键词:中风运动针法
- “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还原与重构初探被引量:19
- 2021年
- 昼夜节律,又称生物节律或生物钟,是生命以约24 h为周期的节律性活动。西医学以基因、蛋白质等阐释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中医自古以阴阳转化、卫气入阴出阳等理论阐述睡眠-觉醒机制。通过对太极图、重阴转阳、重阳转阴、卫气昼夜调节运行理论的还原与重构,阐释新的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两种机制的阴阳消长与基因振荡、对立统一与负反馈调节、卫气运行与生物钟定位等有互通互用之处。深入探索昼夜节律对了解生命的原理、解决健康问题意义重大,具有未知的神秘和广阔的前景,学习与研究中医药数千年的智慧可为今人指点迷津,带来灵感与启发。
- 刘应超李毅武丹周亮张斯琦赫梓煊东艺群焦志华鲍春龄东贵荣
- 关键词:昼夜节律生物钟基因阴阳
- 东贵荣教授治疗肩痛症经验撷要
- 介绍东贵荣教授运用"东氏针灸"治疗肩痛症的学术思想和证治经验。肩痛症属痛症范畴,对应于现代医学的肩周炎和臂丛神经炎等疾病。东教授基于针灸古典医籍,临证依据不同的病机、病症,将肩痛症分为肩痛期、肩凝期、肩缩期,并依据经络循...
- 刘应超黄海婷周亮李毅鲍春龄东红升东贵荣
- 关键词:肩痛症肩痹刺法
- 浅析单手进针法
- 追溯进针法的起源,探究单手进针法的出现背景及临床运用情况。古籍中毫针进针法多为双手进针,强调刺手、押手的作用,而单手进针法出现较晚,首次见于教科书,因近现代对针具的改良,为单手进针操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使得毫针具有针刺快速...
- 方梦周亮鲍春龄张斯琦武丹刘应超东红升姜东耀东贵荣
- 基于数据挖掘对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取穴规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取穴特点。方法:以混合痔、术后尿潴留、针刺、针灸、灸法与电针为主题词,检索2000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VIP)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所有文献,共69篇,针灸处方69个,运用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取穴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针刺选穴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水道和神阙等;经脉以任脉、脾经、胃经和膀胱经为主;部位以下腹部、下肢及腰背腧穴最多;特定穴以募穴、原穴、合穴及背俞穴最常用;关联分析显示相关性较高的穴位组合:三阴交-阴陵泉、中极-阴陵泉、中极-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中极-气海、关元-气海、关元-中极-气海和中极-关元;对高频主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群,分别为中极-关元-气海、承山-二白-水道-膀胱俞和血海-太溪-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结论:针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穴位选择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近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等,符合临床选穴规律。
- 崔灿卢宇畅周亮王振宜
- 关键词:混合痔数据挖掘取穴针灸
- 一种长度可调的上肢康复手摇杆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领域。一种长度可调的上肢康复手摇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安装在床栏或者轮椅上的安装架;还包括摇杆机构,摇杆机构呈Z形结构,摇杆机构包括顺序连接的转轴、伸缩杆以及抓握杆,转轴与安装架转动连接,转轴与...
- 周亮李诗语雷一帆刘柏霖方梦武丹马爽鲍春龄东贵荣
- 东贵荣教授针灸治疗儿童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被引量:1
- 2023年
- 总结东贵荣教授治疗儿童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东教授认为肝肾气血的虚损与失调是关键病因病机,基于“脑连脏腑”学说及“阴阳调衡,气血为先”的治疗原则,强调“髓海”与“肝肾”的同治、“气血”与“阴阳”的同调,配合“背腹同针”“百会透太阳”等东氏特色针法,能够起到标本同治,形神共养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张斯琦周亮武丹刘应超方梦东贵荣
- 关键词:共济失调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