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志超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土地利用
  • 2篇丘陵区
  • 2篇景观指数
  • 2篇红壤
  • 2篇红壤丘陵
  • 2篇红壤丘陵区
  • 1篇单种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量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 1篇适宜性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肥力质量
  • 1篇土壤分类
  • 1篇土壤图
  • 1篇土壤细菌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扬州工业职业...

作者

  • 6篇于东升
  • 6篇徐志超
  • 5篇潘月
  • 2篇王秀虹
  • 1篇于银霞
  • 1篇孙波
  • 1篇黄标
  • 1篇孙昕

传媒

  • 4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县域尺度下样点距离和土壤分类对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样点空间距离和土壤分类粒度是衡量土壤样点代表性和调查精度的重要指标。在江苏省常熟市稻麦轮作区考虑不同土壤分类粒度,按村、镇、县域3种空间尺度选择8个农田样区,每个农田样区选择4个相邻田块作为采样区,每个采样区按梅花状采集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合计32个。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研究土壤细菌多样性在不同样点空间距离和土壤分类粒度下的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随土壤分类粒度和空间距离的减小而降低。细菌群落相异度随土壤分类粒度的减小有降低趋势,从田块到乡镇尺度随样点空间距离增大而显著性增加,但扩大到县域尺度增加微弱。两种尺度共同作用下,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的变异系数和细菌群落相异度较单一尺度均有所降低,但乡镇尺度下样点土壤分类粒度减小后的α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与群落相异度较乡村尺度的减少更为明显。哑元相关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相异度与空间距离尺度的相关性较土壤分类粒度更强,土壤理化性质和农田管理措施在空间尺度上变化是样区空间距离尺度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农田土壤微生物调查,首先需考虑样点空间距离尺度,在乡镇以上尺度的样点调查还需考虑土壤分类粒度,土壤分类粒度越小,样点越具代表性。研究结果对县域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调查样点布设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周聪聪于东升陆晓松陈洋徐志超徐志超
关键词:土壤分类土壤细菌Α多样性Β多样性
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化评估历史土壤图制图精度被引量:3
2019年
判断历史土壤类型图件的制图精度,是正确利用这些珍贵数据资料的前提条件。利用收集整理的、标记为福建省1∶25万土壤图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分析了土类、亚类、土属不同土壤分类层次在栅格数据下15个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以粒度30m×30m对应的景观指数为基准数据,不同粒度对应的景观指数与基准数据比较,设定相对变异百分数|VIV|<1%时所对应的最大粒度为土壤矢量图栅格化的最佳表征粒度,并以此推断土壤类型图的比例尺,定量化评估其制图精度。结果表明,景观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土类、亚类、土属水平的最佳表征粒度分别为4.00 km×4.00 km、3.45 km×3.45 km和1.90 km×1.90 km,对应实际土壤图的比例尺分别为1∶180万、1∶160万、1∶85万。为判断历史土壤类型图的制图精度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珍贵历史数据资料的正确判断和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黄晶晶于银霞于东升潘月潘月徐志超
关键词:景观指数
土壤肥力质量与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综合定量关系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耕地土壤肥力及施氮量对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具有重要影响,但它们综合影响的定量关系及相对贡献率并不清楚。在太湖流域常熟市研究区,通过设置不同土壤肥力与施氮量的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拟合他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方程,分析揭示施氮量与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综合影响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提升施氮量和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但不利于小麦氮肥利用率提升;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大于施氮量,两者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相对贡献率比值分别为1.09∶1和1.32∶1。表明通过提升土壤综合肥力、削减氮肥施用量,达到粮食与生态双重安全目标,培育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显得更为基本和重要。
陆晓松于东升徐志超徐志超周聪聪孙波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施氮量小麦
单种复合类型单元土壤全量元素空间变异的幅度效应被引量:6
2017年
土壤属性变异性的幅度效应研究对土壤数字制图、土壤调查及农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西东乡县研究区域水田—中潴灰鳝泥田(土种)一种土地利用与土壤的复合类型单元,设定了8个土壤采样幅度研究区,并利用多层次嵌套布点方法在每个采样幅度区分别布设60个采样点,共采集337个样点的土壤表层(0~20cm)样品;运用多种函数拟合分析手段,揭示单种复合类型单元(水田—中潴灰鳝泥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空间变异性随采样幅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均具有明显的幅度效应特征,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随采样幅度的拓展而逐渐增加,而增加趋势则逐渐变缓。不同土壤全量元素空间变异性体现出不同的幅度效应特征,土壤全氮、全磷变异系数(%)的幅度效应刻画函数为CV=b×Da(R2>0.87,p<0.001),土壤全钾为CV=e(a/D+b)(R2>0.93,p<0.001),D为幅度表征指标(km);不同土壤全量元素变异系数随采样幅度快速与缓慢变化的幅度分界点位置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基于复合类型单元的土壤多属性调查采样布点与分析策略需要统筹考虑。研究结果对于红壤丘陵区县域土壤调查样点合理布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王秀虹于东升潘月徐志超王玺洋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预测研究被引量:23
2018年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及预测,对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土地可持续生态利用和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为例,利用2005年和2015年两期遥感影像,获取东乡县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数据,结合景观生态学研究了东乡县近10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运用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和分析了东乡县未来1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东乡县在过去10年建设用地、耕地分别增加了71.82、10.76 km^2,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相应减少,减少幅度顺序为未利用地>水域>林地;各景观斑块分布均匀,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形状趋于简单,相互之间连通性降低、关系变弱。人类经济活动及土地利用政策对东乡县景观格局有显著影响。到2025年东乡县建设用地将增加68.72 km^2,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仍将不断减少,但耕地有所增加;景观斑块数增加,形状略趋复杂;景观异质程度提高,有向多样化、均匀化发展的变化趋势。总体来说,东乡县景观格局正逐步朝着稳定、均匀和多样的方向发展,但仍需加大力度保护和增加耕地资源,控制和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维持生态环境平衡。
潘月于东升于东升徐志超王秀虹
关键词:景观指数土地利用红壤丘陵区
陕西省设施农林用地适宜性潜力预测研究
2019年
设施农林业是建设现代高效农林业的重点。掌握设施农林用地的潜力分布对高效农林业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陕西省220个设施农林用地的地理分布点数据,结合10个生态环境因子,通过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陕西省设施农林用地的适宜性潜力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适宜性主导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Maxent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夜间灯光亮度、海拔、坡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5个因子是影响设施农林适宜性潜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②陕西省设施农林用地的发展潜力由大到小的城市依次为渭南市、西安市、咸阳市、榆林市、汉中市、延安市、安康市、商洛市、宝鸡市、铜川市,位于关中地区的渭南市,发展潜力最大面积可达4.77×10~4 hm^2,占该市常用耕地总面积的9.4%。
孙昕孙昕于东升徐志超潘月李明阳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