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静
-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7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轴功能平衡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轴功能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扬州大学医学院收治的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患者初次发作(初发组)、38例患者为脑卒中复发(复发组),并随机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Th17、Treg细胞百分率,血清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抗人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mRNA、血浆ox-LDL水平,以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Th17/Treg轴相关效应分子水平。结果初发组、复发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RORγt mRNA、血浆ox-LDL、IL-6、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IL-10、TGF-β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发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RORγt mRNA、血浆ox-LDL、IL-6、IL-17、IL-23水平高于初发组,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IL-10、TGF-β水平低于初发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ox-LDL与Th17细胞百分率、Th17/Treg比值、RORγt mRNA、IL-6、IL-17、IL-23呈正相关(P<0.05),与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IL-10、TGF-β呈负相关(P<0.05)。结论 ox-LDL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显著升高,且预后越差的患者,ox-LDL水平越高,其可能通过诱导Th17/Treg的轴功能失衡而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
- 黄玉静黄玉静王英歌刘颖吴正刚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
- 高强度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Lp-PLA2、CXCL21和神经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性损伤等一系列症状、体征为临床表现的总称,其发病率占脑卒中总发病率的61.3%~79.8%。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1]。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治疗时间窗较窄,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会出现肢体运动、语言表达及认知等功能障碍.
- 翟月芳朱正太赵春芝鞠俊强黄玉静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神经因子
- 尿酸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预后: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rt-PA静脉溶栓急性缺血脑卒中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基线资料,并进行为期6 m的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rt-PA溶栓前正常尿酸组平均尿酸为(285.5±49.6)μmol/L,高尿酸组为(460.3±58.5)μmol/L;溶栓前NIHSS评分正常尿酸组为(12±6),高尿酸组为(11±5.25)(P=0.41),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病程2 w时正常尿酸组评分为(9±4),高尿酸组为(7±4.25)(P=0.022)、高尿酸组中早期神经功能好转人数比例(24例,75.0%)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40例,52.6%)(P=0.034);病程6 m时,高尿酸组神经功能预后不良(mRS 3~6)人数比例低于正常尿酸组(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水平(P=0.037,OR=0.467,95.0%CI:0.250~0.873)是rt-PA溶栓后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高尿酸水平有助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提示高尿酸水平是其近期及远期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 范琳黄晶吴正刚黄玉静刘颖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尿酸溶栓预后
- 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Lp-PLA2、Hcy以及血脂指标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根据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并将其分为轻型组60例,中型组55例以及重型组2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浆Lp-PLA2、Hcy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Lp-PLA2、Hcy水平以及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浆Lp-PLA2、Hcy与HDL-C均呈负相关关系(r=-0.593、-0.701,均P<0.05),而与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r=0.576、0.672,均P<0.05)。重型组、中型组患者Lp-PLA2、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型组,同时重型组患者Lp-PLA2、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浆Lp-PLA2、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DL-C均呈负相关关系,与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随着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浆Lp-PLA2、Hcy水平越高。
- 黄玉静吴正刚黄晶王璐李玲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血脂
- 血清D-二聚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 分析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01-2018-10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AIS患者,根据rt-PA治疗5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的差值(ΔNIHSS)分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ΔNIHSS≥4分)和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ΔNIHSS<4分),比较2组基础信息、血液生化指标、血压和入院时NIHSS评分等。记录rt-PA治疗后预后不良率,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可能影响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89例患者被归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25例患者被归为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2组糖尿病患病率、年龄、入院时NIHSS得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入院NIHSS评分较高和D二聚体水平高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90d后预后不良者为15例,预后良好者99例,后者的D二聚体显著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较大、入院NIHSS评分较高和D二聚体水平高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能可以作为预测AIS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黄晶刘颖吴正刚黄玉静丁鸭锁
-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预后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及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Hcy、血糖(FB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尿酸(UA)的水平;对比两组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检测结果;对比病例组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性质患者Hcy水平;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颈动脉斑块数量与Hcy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Hcy、TC、TG、LDL、FBS、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IMT为(1.37±0.15)m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Hcy升高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Hcy正常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正常的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的患者(P<0.05);多发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单发斑块及无斑块患者(P<0.05);单发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P<0.05);不稳定型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斑块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颈动脉斑块数量均与Hcy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Hcy的升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 黄晶刘颖范琳吴正刚黄玉静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01-01至2015-06-30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907例,住院期间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出院后随访18个月,记录其出血情况,AIS患者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07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剔除85例,最终纳入822例患者,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4%(53/822);出血时间:AIS后0~3个月20例(占37.7%),AIS后4~6个月12例(占22.6%),AIS后7~9个月6例(占11.4%),AIS后10~12个月6例(占11.4%),AIS后13~15个月4例(占7.5%),AIS后16~18个月5例(占9.4%);出血原因:急性胃黏膜损伤26例(占49.1%),十二指肠溃疡17例(占32.1%),胃溃疡8例(占15.0%),食管炎1例(占1.9%),胃癌1例(占1.9%)。有无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性比例、吸烟史、服药规律者所占比例及联用氯吡格雷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饮酒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生率、既往有消化道不适症状者所占比例、有消化道出血史及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246,95%CI(1.162,4.339)]、饮酒史[OR=1.900,95%CI(1.065,3.390)]、Hp感染[OR=9.013,95%CI(5.008,16.232)]及有消化道出血史[OR=3.196,95%CI(1.632,6.261)]是AIS患者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联用PPI是AIS患者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保护因素[OR=0.467,95%CI(0.250,0.873),P<0.05]。结论AIS患者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出血主要发生在AIS后6个月内,主要出血原因为急性胃黏膜损伤和十二指肠溃疡;年龄、饮酒史、Hp感染及有消化道出血史是AIS患者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联用PPI是AIS患者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保护因素。
- 范琳刘颖黄晶黄玉静吴正刚
- 关键词:脑缺血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