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昆明理工大学校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渗碳
  • 1篇渗碳轴承钢
  • 1篇疲劳断口
  • 1篇轴承钢
  • 1篇铌含量
  • 1篇微合金
  • 1篇微合金化
  • 1篇微裂纹
  • 1篇显微组织
  • 1篇晶粒
  • 1篇晶粒尺寸
  • 1篇拉伸断裂行为
  • 1篇加热温度
  • 1篇合金
  • 1篇合金化
  • 1篇钢筋
  • 1篇高强
  • 1篇高强钢筋
  • 1篇奥氏体
  • 1篇奥氏体化

机构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武汉钢铁(集...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作者

  • 3篇曹建春
  • 3篇周晓龙
  • 3篇李丹
  • 2篇杨银辉
  • 2篇陈伟
  • 1篇杨卯生
  • 1篇邓蕾
  • 1篇黄敏

传媒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Nb-V不同微合金化对高强钢筋拉伸断裂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并结合能谱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Nb-V不同微合金化的高强钢筋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断裂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示,实验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随着实验钢筋中Nb含量的降低,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下降(50%~3%)。拉伸断口呈韧性断裂,断口以韧窝为主,随着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的降低,韧窝尺寸和深度先增大后减小。裂纹和断口处的夹杂主要为MnS和氧化物。微裂纹多形成于相界面或夹杂处,也有形成在铁素体基体内,裂纹尺寸随着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的降低而增大。当裂纹在扩展过程中遇到较硬相贝氏体时,会向较软的铁素体相扩展。
邓蕾曹建春周晓龙陈伟李丹杨银辉
关键词:贝氏体微裂纹
渗碳轴承钢的显微组织和疲劳性能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机研究了一种高温渗碳轴承钢在对称循环应力下表现出的高周疲劳性能,测量了S-N曲线,绘制了疲劳升降图,计算了该实验钢的疲劳极限。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该实验钢的渗碳层组织是由隐晶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少量碳化物构成;心部组织是由细小板条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大量弥散碳化物构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该实验钢的疲劳断口,分析了断裂特点。对疲劳断口的研究表明:旋转弯曲疲劳起裂主要是由钢表层或次表层的复合氧化物夹杂引起,从而导致断裂的发生。
李丹杨卯生曹建春周晓龙贾钰泽
关键词:渗碳轴承钢疲劳断口
均热温度对含铌钢筋奥氏体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了3种含铌钢筋在不同均热温度下奥氏体晶粒长大和铌的固溶规律,建立了3种钢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结果表明:铌能够有效地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提高奥氏体的粗化温度。铌含量为0.014%时,奥氏体粗化温度约为1200℃,最佳均热温度约为1170℃。铌含量在0.027%和0.036%时,奥氏体晶粒的粗化温度约为1250℃,最佳均热温度约为1230℃。奥氏体晶界处有少量未溶的碳化铌颗粒,其数量随着加热温度升高逐渐减少。
黄敏曹建春周晓龙杨银辉陈伟李丹
关键词:加热温度铌含量奥氏体晶粒尺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