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伊玲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环流
  • 2篇环流特征
  • 1篇玉米
  • 1篇乳熟期
  • 1篇首要污染物
  • 1篇熟期
  • 1篇气象
  • 1篇气象条件
  • 1篇渍涝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夏玉米
  • 1篇相态
  • 1篇相态分析
  • 1篇连阴雨
  • 1篇边界层

机构

  • 3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3篇齐伊玲
  • 2篇孔海江
  • 1篇谷秀杰
  • 1篇张霞

传媒

  • 1篇陕西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次暴雪成因及相态演变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河南省地面气象站监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2017年2月21日河南省暴雪成因及相态演变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700hPa西南急流及850~925hPa的偏东急流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东南部暖倒槽的发展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700hPa与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叠加区域与暴雪区对应较好。当2m温度大于1℃或700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时为雨;当2m温度小于-1℃时或700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时为雪;当2m温度在±1℃之间时,降水相态较复杂,要结合中低空的温度来确定降水相态,即近地层温度(1 000hPa以下)在1~2℃时,并且750hPa附近有高于2℃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则为雨夹雪或雪。
谷秀杰邵宇翔王友贺齐伊玲齐伊玲
关键词:环流特征相态分析
河南省三次重污染过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EC-Interim再分析资料、L波段雷达的探空资料以及空气污染资料,对比分析了河南省2015年11月27日至12月25日的3次重污染过程。首先从范围、时间、强度、首要污染物等方面对比分析这3次过程的污染特征。其次对比分析这三次过程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污染期间平直的环流、弱的气压场、高湿、小风、逆温均有利于重污染的产生; I和Ⅱ污染最重日500 h Pa河南处在弱脊区,Ⅲ处在槽后的西北气流中;偏北风有利于污染物由北向南的传输,造成大面积重污染且污染达到最重;三次重污染过程的结束均是由于西路冷空气入侵造成;风速、湿度、24 h变温和24 h变压与PM_(2. 5)有一定的超前滞后关系,其中超前4 h风速、超前1 h湿度、超前10 h变温、超前19 h变压和PM_(2. 5)浓度的相关性最好。边界层内,三次过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逆温,I过程大部分时间同时存在接地逆温和悬浮逆温; Ⅱ和Ⅲ整个过程几乎均有接地逆温存在,而大部分时间不存在悬浮逆温;湿度场的垂直方向上,I过程存在明显的上干下湿特征,而Ⅱ和Ⅲ过程不存在。Ⅱ和Ⅲ都是中西部污染最先清除、其次是北部、南阳和东部地区;而I过程北部最先清除。
董贞花齐伊玲齐伊玲
关键词:首要污染物气象条件
2014年夏玉米乳熟期渍涝过程的环流特征及预报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更好地理解夏玉米乳熟期灾害性渍涝过程的天气学成因,更好地服务于河南省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利用美国NCEP/NCAR的2.5°×2.5°再分析日平均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对河南省一次高影响、长时间的渍涝过程的环流背景、气象要素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渍涝过程有显著的环流特征,即对流层中高层稳定维持着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的异常高脊和巴尔喀什湖以北及日本上空的异常低槽;出现并维持200 h Pa高空急流;持续偏东偏北的南亚高压和持续偏西的副热带高压;(2)渍涝过程中边界层内维持偏东风,偏东风的开始和结束与降水起始时间相对应;偏东风的增强和东风异常配合西南风异常暖湿往往对应连阴雨过程中降水量级的明显增大;(3)500 h Pa平均高度场和高度距平场沿50°E的纬度-时间剖面(简称55图)在中期时段内能较好地预报连阴雨过程的开始和大致维持时间。
齐伊玲孔海江张霞
关键词:连阴雨环流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