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琨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吴阶平医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中医
  • 3篇院校
  • 3篇中医学
  • 3篇西医
  • 3篇西医院校
  • 3篇结肠
  • 3篇教学
  • 2篇证型
  • 2篇湿热
  • 2篇中医证
  • 2篇中医证型
  • 2篇息肉
  • 2篇癌患者
  • 2篇肠癌
  • 1篇调查问卷
  • 1篇学法
  • 1篇炎性
  • 1篇炎性息肉
  • 1篇阳虚
  • 1篇药文化

机构

  • 9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作者

  • 9篇吕琨
  • 8篇徐巍
  • 2篇朱跃坤
  • 2篇辛红
  • 1篇吴海艳
  • 1篇王振宇
  • 1篇张春
  • 1篇李磊
  • 1篇孙鹏然

传媒

  • 5篇世界中医药
  • 3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之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中医药是我国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各个国家无论是经济、文化等都正在进行全面沟通交流,中医药国际化迎来崭新机遇。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及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来华学习医学的留学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大部分西医院校都设有留学生中医学课程,但由于语言差异、文化背景、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推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重视留学生的中医教育是重要一环,不容忽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就如何提升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进行讨论。
吕琨杜文章夏青徐巍
关键词: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学教育数字教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讨
2024年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是一门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综合性学科。课程思政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其思维方法和精神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宗旨有很多的契合点,有利于为学生思政课程注入新的内容。可以通过挖掘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真实案例,并将其作为中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载体,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为医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切实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夏青徐巍任鹏鹏李磊辛红吕琨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医学教学
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质量方法的探讨被引量:4
2020年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是一门经验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已纳入西医院校必修科目当中,其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技术。然而在当前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庞杂,学时有限,学生兴趣低、听不懂等,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况,文章将重点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实效性意义及通过数字化教材联合LBL、PBL与CBL教学法在中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来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讨论。
夏青徐巍吕琨王振宇高鹏翔
关键词:西医院校数字化教材实效性教学法综合教学
“微课”在西医院校《中医学》PBL教学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20年
《中医学》是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常识的基础课程,《中医学》课程的设立,能帮助学生构建中西医医学知识框架,拓展学生的医学视野和知识广度。“微课”是教育信息技术发展下的重要成果之一,因其在教学方面的巨大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PBL模式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文章尝试将“微课”引入到西医院校《中医学》PBL教学中,进一步完善西医院校《中医学》PBL教学模式,以积极探索推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张春吕琨
关键词:PBL教学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
张亭栋教授治疗白血病发热的经验被引量:3
2017年
介绍张亭栋教授治疗白血病发热的经验。发热是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中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在白血病发热的治疗上张亭栋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对于发热应首辨病机以及证候虚实,立足临床实际,把握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治疗上标本兼顾,中西医优势互补,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吕琨孙鹏然徐巍
关键词:白血病发热名医经验
结肠管状腺瘤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通过对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辨识易发体质类型。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结肠管状腺瘤患者449例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同时统计被调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管状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管状腺瘤检出发病年龄高峰段在51~60岁,占36. 75%,男女在结肠管状腺瘤检出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阳虚体质为结肠管状腺瘤患者易患体质类型,其次为湿热质、痰湿质,不同年龄调查对象的阳虚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吸烟与不吸烟结肠管状腺瘤患者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以及气郁质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是结肠管状腺瘤的易患体质类型。
吕琨杜文章脱璐尧徐巍
关键词:结肠息肉管状腺瘤中医体质调查问卷
405例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5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证型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不同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Ⅰ期、Ⅱ期以实证和虚实夹杂为主,湿热蕴结最多,脾虚湿盛次之;而Ⅲ期、Ⅳ期以虚证为主,依次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术后Ⅰ期和Ⅱ期以脾虚湿盛最多,其次为湿热蕴结;Ⅲ期和Ⅳ期以虚证为主,以气血双亏分布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围手术期证候演变具有术前到术后由实证到逐渐变为虚证,由术前的湿、热等标实之证变为术后的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手术前中医证型的分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术后中医证型变化与机体应激状态关联性更为密切。
脱璐尧辛红吕琨吕琨张致睿朱跃坤
关键词:结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型湿热蕴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
97例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针对高发病率结肠息肉在病理类型明确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调查,以期在辨证分型基础上指导其治疗和预防复发。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电子肠镜检查和有明确病理活检结果的患者606例进行发病率统计,选择其中97例炎性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结肠息肉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依次为管状腺瘤(62. 38%)>炎性息肉(16%)>绒毛状腺瘤(13. 87%)>增生性息肉(4. 95%)>锯齿状腺瘤(2. 81%)。炎性息肉发病率男性(61. 86%)>女性(38. 14%);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20%、33. 33%、46. 67%;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 51%、27. 03%、59. 46%。炎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瘀阻证(38. 96%)>脾肾阳虚证(31. 17%)>脾虚夹瘀证(19. 48%)>肝郁气滞证(10. 39%)。湿热瘀阻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54. 77%)>女性(45. 23%),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9. 13%、43. 48%、17. 39%,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6. 84%、34. 78%、21. 05%。脾肾阳虚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61. 11%)>女性(38. 89%),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 67%、30. 43%、56. 52%,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4. 29%、35. 71%、50%。结论: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以老年人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同一年龄段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中医证型以湿热瘀阻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湿热瘀阻型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中青年大于老年的趋势。脾肾阳虚型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老年大于中青年的趋势。
脱璐尧杜文章吕琨徐巍
关键词:炎性息肉中医证型湿热瘀阻脾肾阳虚
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与舌苔菌群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腻苔舌苔变化与舌苔菌群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其舌象特征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其中12例黄腻苔和9例白腻苔患者的舌苔、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同时采集6例肠镜检查无异常的薄白苔健康人舌苔样本。所有样本均行高通量5R 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以黄腻苔和白腻苔为主。舌苔奇异菌属(Atopobium)和肠道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可能是黄腻苔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性菌属;舌苔孪生球菌属(Gemella)和肠道罗氏菌属(Roseburi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可能是白腻苔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性菌属。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龋齿放线菌(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和口炎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stomatis)或分别为黄腻苔和白腻苔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口-肠相关菌。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与舌苔、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相关,舌苔菌群与癌组织菌群、癌旁组织菌群不同的重叠种类及程度提示中医舌诊腻苔的变化能反映出结直肠癌口-肠菌群的特征性变化,为后期研究中药靶向微生物干预结直肠癌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屈德春吕琨朱跃坤吴海艳刘雪丽徐巍
关键词:结直肠癌舌苔舌诊肠道菌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