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永昌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农产品品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基因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衰老
  • 1篇植株
  • 1篇生育
  • 1篇生育后期
  • 1篇水稻植株
  • 1篇农杆菌
  • 1篇无标记
  • 1篇无选择标记
  • 1篇基因水稻
  • 1篇共转化
  • 1篇高世代
  • 1篇PEPC基因
  • 1篇SAG12
  • 1篇IPT

机构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2篇许明
  • 2篇苏永昌
  • 1篇郑华坤
  • 1篇赵伊英
  • 1篇陈丽娜
  • 1篇程祖锌
  • 1篇刘峰
  • 1篇郑祥正
  • 1篇黄昕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世代转P_(SAG12)-IPT基因水稻生育后期的延衰性被引量:1
2010年
以转PASG12-IPT基因水稻东南201自交高世代(T8)株系为材料,对始穗期和蜡熟期剑叶的衰老相关指标测定表明,蜡熟期高世代转PSAG12-IPT基因水稻株系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值、CAT活性、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受体品种,部分株系达到极显著水平,而转化株系的MDA含量则明显低于受体品种,POD活性呈无规律变化.由上可见,抑制衰老嵌合基因PSAG12-IPT对水稻叶片的衰老有一定的延缓效应,并能在高世代中稳定表达.
许明黄昕郑华坤苏永昌郑祥正程祖锌郑金贵
关键词:叶片衰老高世代
双农杆菌共转化获得无标记转pepc基因的水稻植株(英文)被引量:16
2005年
利用双农杆菌/双质粒的共转化系统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pepc基因的水稻植株.采用两个农杆菌EHA105转化粳稻品种台粳9号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其中一个农杆菌内的质粒表达载体的T-DNA区仅含有目的基因pepc,另一个的T-DNA区含有选择标记基因hpt和GUS报告基因.获得抗性愈伤的转化率为9.2%.85.3%的抗性愈伤分化成T0代株系,其中78.8%的T0代植株为GUS阳性转基因植株.PCR分析表明,在78个T0代GUS阳性植株(来源于23个抗性愈伤组织)中共有35个植株(来源于7个抗性愈伤组织)含有pepc基因,即在23个GUS阳性株系中发生共转化株系的频率为30.4%.7个共转化的株系中有5个株系自交产生后代植株中含有无标记转pepc基因植株,其比例为71.4%.无标记的转pepc基因水稻植株中PEPC活性平均比对照提高8.8倍;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植株表现出更强的光合能力.
刘峰赵伊英苏永昌许明陈丽娜郑金贵
关键词:PEPC基因无选择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