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森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生物放大
  • 3篇食物链
  • 3篇食物网
  • 3篇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海洋食物链
  • 1篇砷形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累积
  • 1篇同位素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海湾
  • 1篇海洋生态系统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杜森
  • 3篇张黎
  • 1篇张伟
  • 1篇周岩岩
  • 1篇张黎

传媒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砷在典型海湾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潜力及其发生机制
杜森张黎
关键词:海湾食物网生物放大
大亚湾食物网中重金属累积和传递
大亚湾是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典型亚热带半封闭海湾,长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压力,但是重金属在大亚湾生态系统中的累积和传递情况尚不清楚。本文于2015 年夏季采样获得6个类群共41 种生物,冬季采样获得6 个类群42 种生物。
张黎杜森
关键词:重金属食物网生物累积
砷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潜力及其发生机制
张黎杜森张伟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砷形态生物放大
应用碳氮同位素技术研究重金属在大亚湾食物网中的累积被引量:8
2017年
大亚湾是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典型亚热带半封闭海湾,长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压力,但是重金属在大亚湾生态系统中的累积情况尚不清楚.于2015年夏、冬两季(6月和12月)分别采集海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包括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在通过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构建大亚湾食物网结构的基础上,分析重金属(Cr、Co、Ni、Cu、Zn、Ag、Cd和Pb)在大亚湾食物网中的累积和传递特征.结果表明:大亚湾生物体的主要物质来源于海洋,但也受到淡水输入的影响;大亚湾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度较短,最高营养级为3.48;高级捕食者鱼类在夏季摄食广泛,而冬季偏向于底栖食性.大亚湾环境和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整体符合国家标准,仅发现个别站位海水中Zn和Pb超出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口虾蛄和断脊口虾蛄体内Cd超过农产品安全标准.Cr、Co、Ni、Zn、Cd、Pb在夏、冬两季沿着食物链的传递其生物累积水平显著降低;Cu在夏季沿着食物链的传递其生物累积水平显著降低,冬季有降低趋势但不显著;Ag与营养级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在甲壳动物中有生物放大的潜能.研究表明大亚湾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基本处于正常状态,而Zn、Ag、Cd、Pb等重金属需要进一步关注.
杜森周岩岩张黎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重金属食物网
砷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生物放大潜力及发生机制探讨被引量:13
2019年
砷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也是近海区域一种常见污染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砷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累积、转化及传递的最新研究进展。海洋生物普遍具有较高含量的砷,这些砷主要为低毒性的有机砷形态。砷在许多海洋食物链/网中被生物放大,造成高营养级生物中的砷富集,可对生物与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这与砷在淡水食物链/网中普遍被生物减小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海洋鱼类和贝类等生物可将吸收的无机砷通过生物转化合成砷甜菜碱等有机砷形态,而有机砷比无机砷具有更高的食物链传递能力,可导致海洋鱼类富集更高浓度的砷。因此,砷在海洋生物中的有机形态可能有助于砷沿着海洋食物链/网富集,在某些情况下被生物放大。今后应该加强对不同砷形态在海洋食物链/网中传递及相应影响因素的研究,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野外调查相结合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砷的生态毒理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科学认识,对准确评估预测砷的生态风险和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
杜森张黎
关键词:食物链生物放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