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兰 作品数:14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针刺治疗面瘫机制的fMRI研究概述 被引量:3 2021年 目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从以合谷穴为主的单穴刺激研究发展到以合谷、太冲、后溪等穴位为主的组穴干预研究,并逐渐采用任务态与静息态并重的设计方式。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可能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而针刺对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的激活以及对不同脑区功能连接的特异性调节,可能是针刺治疗的神经功能学基础。目前,研究存在以下问题:针刺具体能够调节大脑的哪些功能连接网络有待研究;患者康复后脑功能存在的差异和皮层功能重组时间尚未明确;针刺与面瘫康复相关的fMRI研究方案缺少空白对照组的设置,针刺单穴对大脑皮层的激活研究缺少假穴治疗对照组;毫针型号及刺激方式不同导致穴位刺激量存在差异,影响试验结果的统一性。故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大脑的网络化分区研究,深入探索不同穴位及针刺参数对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网络的调节作用,同时严格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强操作的规范性和针具选择的标准化。 李晓燕 赵创 赵创 陈春兰 刘志丹 梁薇 陈春兰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FMRI 针刺 合谷穴 太冲穴 艾灸调节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Treg/Th17细胞及Galectin-9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艾灸对小鼠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炎症、Th17和Treg细胞的影响及Galectin-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模型并予以艾灸治疗,观察艾灸治疗及Galectin-9注射对关节肿胀、关节滑膜病理表现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Treg细胞变化,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7、TGF-β、Galectin-9的含量。结果:CIA模型建立后,小鼠关节明显红肿,关节面粗糙、滑膜层变薄。经治疗,艾灸组、Galectin-9组小鼠关节红肿相对模型组有较明显的消退;而不治疗组、PBS组小鼠关节红肿无明显消退。上述4组小鼠关节评分组间差异经秩和检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经艾灸治疗的小鼠病变关节面恢复平整,滑膜层较治疗前变厚,接近正常组。CIA模型小鼠Treg细胞显著下降、Th17细胞明显上升(P〈0.01);艾灸治疗和Galectin-9注入后,Treg细胞的数量有显著上升(P〈0.01),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36);艾灸治疗和Galectin-9注入后,Th17细胞数量显著性下降(P〈0.01),且两组无明显差异(P=0.71)。细胞因子Galectin-9在CIA模型小鼠脾脏中含量降低(P〈0.01),艾灸治疗和Galectin-9均能使其增高(P〈0.01),但艾灸治疗组不及Galectin-9组(P〈0.01)。CIA模型小鼠脾脏中IL-1β、IL-6、IL-17等致炎因子表达增高(P〈0.01);艾灸治疗及注入Galectin-9后它们的含量相应降低(P〈0.01),与不治疗组、PB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抑炎因子IL-10、TGF-β在CIA模型小鼠脾脏中表达降低,艾灸治疗及Galectin-9注入后它们的表达明显提高(P〈0.01),与不治疗组、PBS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Galectin-9注入后,Galectin-9组IL-1β、IL-6、IL-17含量提高(P〈0.01),与PBS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艾灸组中IL-1β、IL-6、IL-17、IL-10、TGF-β含量与Galecti 赵创 李晓燕 李晓燕 陈春兰 李淼 陈春兰 张玲 李淼 刘志丹关键词:灸法 艾灸 痹证 针刺臂穴后脑皮层功能连接变化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2022年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比较针刺干预前后静息态相关脑皮层功能连接变化,探讨针刺臂臑穴对脑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0人,先后作为针刺假臂臑穴组和针刺臂臑穴组进行针刺干预下的功能磁共振扫描。Siemens Avantol3.0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fMRI扫描,Matalab平台DPABI软件进行rs-fMRI数据处理与分析,以中央后回、丘脑、扣带回、颞下回作为种子点,采用种子区方法分析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链接。结果:在针刺健康受试者假臂臑穴和臂臑穴的配对T检验中,丘脑、扣带回、颞下回分别于全脑的功能链接,均表现出针刺臂臑穴针刺的显著性强于针刺假臂臑穴。结论:针刺臂臑穴能增强丘脑、扣带回、颞下回的功能连接。 李晓燕 赵创 赵创 陈春兰 郭思思 杨艳 陈春兰关键词:眼睑闭合不全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病例)和同期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代谢物,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的方法,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谱变化,并寻找有差异的小分子代谢物。结果:对照组和病例组的代谢谱能明显区分,鉴定了23个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了ROC曲线绘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得出曲线下面积大于0.5的物质有甘油酸、丝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色氨酸和十九烷酸。结合代谢途径分析,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体内存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和色氨酸代谢异常。结论: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过敏性鼻炎患者体内血液中的代谢物变化,小分子代谢物分析及代谢途径探讨将为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思路和手段。 苟小军 梁薇 刘志丹 陈春兰 杨艳关键词:代谢组学 血清 过敏性鼻炎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Treg/Th17细胞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6 2017年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失衡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治疗组和艾灸组,每组6只。将正常组之外的小鼠用Ⅱ型胶原加佐剂于尾部皮下注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艾灸组小鼠在"足三里""肾俞"穴予以1 mg/壮的艾灸治疗,每只小鼠每穴灸6壮,连续治疗6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假治疗组仅进行与艾灸组一样的抓取。采用胶原诱导的关节炎模型(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多发性关节炎指数评分标准观察艾灸对关节肿胀的影响,病变关节矢状面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炎症病理表现,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Th17、Treg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的含量,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基因Foxp3、Galectin-9、RORγt、CARMA1、核转录因子(NF-κB)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二次免疫后10~12d,小鼠1~2个后足踝关节及脚掌、足趾关节出现红肿,类风湿关节炎模型成功建立。艾灸治疗开始后第15天,艾灸组和假治疗组小鼠关节肿胀均有所好转,艾灸组疗效优于假治疗组(P<0.05)。病理形态上,RA模型小鼠关节面较正常小鼠粗糙,滑膜层变薄,假治疗组小鼠上述变化有一定程度的自行恢复,而艾灸组小鼠关节面恢复平整,滑膜层较治疗前变厚,与正常组表现较为接近。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RA模型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组下降、Th17数量细胞上升(均P<0.01);艾灸治疗能使Treg细胞数量显著上升(P<0.05),而对Th17细胞数无显著影响(P>0.05)。ELISA检测 刘志丹 刘志丹 赵创 李晓燕 李淼 赵创 张玲 陈春兰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灸法 痹症 免疫失衡 悬灸与直接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比较悬灸与直接灸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治疗作用的异同。方法:DBA/1J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不治疗组、悬灸组、直接灸组和安慰治疗组。复制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并予以艾灸治疗,观察悬灸与直接灸对关节肿胀、关节滑膜病理表现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Treg细胞变化,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0/IL-17/TGF-β的含量。结果:经两次免疫后,小鼠足踝关节及脚掌、足趾关节出现红肿,CIA模型成功建立。治疗15天后,悬灸组小鼠关节肿胀有明显消退,关节评分低于模型组、不治疗组、直接灸组、安慰治疗组(P <0. 05)。病理表现上,悬灸组小鼠病变关节面粗糙较前缓解,滑膜层较治疗前变厚,与正常组病理表现较为接近;直接灸组关节面有一定恢复,但较悬灸组差;不治疗组及安慰治疗组无明显变化。ELISA检测发现CIA模型小鼠脾脏中IL-1β、IL-6、IL-17等致炎细胞因子表达增高、抑炎因子IL-10、TGF-β表达降低(均P <0. 01);悬灸和直接灸治疗后致炎因子含量与模型组比较相应降低、抑炎因子含量明显提高(均P <0. 01),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 0. 05)。流式细胞术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CIA模型小鼠调节性T细胞下降,而Th17细胞则上升(均P <0. 01);治疗后悬灸组Treg细胞的数量显著上升、Th17细胞的数量显著下降(均P <0. 01);而直接灸组、不治疗组、安慰治疗组Treg细胞、Th17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悬灸、直接灸均能减轻CIA小鼠关节滑膜病变、下调炎症因子和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含量;但与悬灸治疗比较,直接灸治疗对CIA小鼠关节肿胀度和脾Treg/Th17细胞失衡状态无显著作用。直接灸治疗CIA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李尊元 李晓燕 李晓燕 陈春兰 赵创 谭倩 陈春兰 李淼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艾灸 悬灸 直接灸 小鼠 巨刺手三里穴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落枕临床验案 2021年 由于人们不良的睡眠习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落枕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常见病,不仅对患者机体造成痛苦,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本文将结合张某某在院诊治过程,分析巨刺手三里穴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落枕的临床效果,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霍文歌 梁薇 梁薇 陈春兰 李晓燕关键词:运动针法 落枕 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观察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鼻三针(迎香、上迎香、印堂)透刺治疗,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片口服作为阳性对照。治疗20天后观察两组受试者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进行6个月后的随访跟踪,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鼻症状、体征评分及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随访时,观察组的鼻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且6个月内效果稳定。 梁薇 梁薇 李尊元 李晓燕 赵创 刘志丹 陈春兰关键词:针刺治疗 透刺 鼻三针 变应性鼻炎 贝尔氏面瘫急性期低频电针介入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综合运用神经功能量表、电生理检测、影像学技术的方法,研究电针急性期介入对贝尔氏面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6例贝尔氏面瘫患者根据急性期是否给予电针,随机分为电针组(治疗组)、针刺组(对照组)两组,针刺治疗隔日1次直至患者痊愈。每次治疗时均用House-Brackman、Sunnybrook量表评价患者面神经功能。发病3天内完成面神经MRI检测,观察健、患侧信号强度;1周内完成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发病后1月,或不满1月但面瘫病即将痊愈时予以复查面神经MRI、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患者发病至开始恢复的时长(即House-Brackman量表评分开始下降的时长)、病愈所需时长、House-Brackman/Sunnybrook量表评分动态变化、MRI检测阳性率、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阳性率、面神经传导速度中延迟时间、波幅、波幅比的差异。结果:两组受试者发病至开始恢复的时长、病愈所需时长、治疗过程中的House-Brackman/Sunnybrook量表评分动态变化、治疗后MRI检测阳性率、治疗前后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阳性率、面神经传导速度中延迟时间、波幅、波幅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贝尔氏面瘫急性期在面部穴位给予低频电针治疗对面神经无明显损害,不影响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赵创 刘志丹 刘志丹 陈春兰 李晓燕 张玲 陈春兰关键词:电针 面瘫 急性期 贝尔氏面瘫 《经络腧穴学》教材的临床教学体会及编写改进建议 被引量:1 2021年 《经络腧穴学》是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学习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治疗方法的前期课程,亦是临床教学中的重点。临床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反复教授、巩固《经络腧穴学》中的相关知识点。本文结合使用不同版本的《经络腧穴学》教材进行教学的工作实际,从编写方式、内容、图示、学生反馈等方面,介绍在临床带教中使用该教材的心得体会。针对出版频次、插图绘制、排版、拼音标注及部分知识点细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为进一步完善《经络腧穴学》教材的编写和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刘志丹 刘志丹 李晓燕 李尊元关键词:中医药 经络腧穴学 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