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科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15缺失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 邬晨雁霍建平张新科张意军胡婉明杨平卢佳斌张志凌曹云
- 食管癌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IF5A2蛋白在13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结果】在135例ESCC患者中高表达68例,Pearson′s卡方检验结果显示EIF5A2在ESCC中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31)、临床分期(P=0.026)显著相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IF5A2是ESCC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2.5个月,显著高于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51.7个月(P<0.05)。【结论】EIF5A2的过表达可能促进ESCC发生与发展而且是ESCC患者预后不良的标记物。
- 陈杰伟陈克明蔡小嘉张新科刘君蔡木炎肖永波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预后
- 腹水脱落细胞学读片1例
- 张新科何洁华
- 网状纤维染色在鉴别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与其伴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是否伴有间质浸润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存档的23例HSIL和64例HSIL可疑间质浸润的石蜡组织标本,行HE和网状纤维染色,对HSIL及可疑间质浸润区域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网状纤维染色在HSIL是否伴有间质浸润鉴别诊断中的效能。结果23例HSIL均能通过网状纤维染色得到证实;由两位医师分别对64例HSIL可疑间质浸润病灶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其中确定为HSIL的例数分别为30例和29例,找到间质浸润证据的例数分别为34例和35例,两位医师诊断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0.969,P<0.001),提示网状纤维染色可辅助诊断可疑间质浸润的HSIL病例。结论对HSIL可疑间质浸润的病灶进行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HSIL伴有间质浸润的准确识别,指导子宫颈病变临床管理策略的制定。
- 张丽红王随境阳霞廖华东张新科陈杰伟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鳞状上皮内病变间质浸润网状纤维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分析该术式对患者碎石成功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FURS)治疗,观察组应用MPCNL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碎石成功率(95.83%)较对照组(8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NF-α及CR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PCT水平较术前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7%)较对照组(16.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MPCNL治疗,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碎石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孙小齐付昕阳潘耀权刘远张新科
- 关键词:输尿管上段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炎症因子
- 一种修蜡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修蜡仪,包括外壳体和位于所述外壳体上端的支撑板,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中部开有四边形包埋腔,所述包埋腔的纵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开有与所述包埋腔贯通的退蜡孔,所述外壳体的一个侧壁下端开有槽口,所述槽...
- 肖永波陈杰伟张新科阳霞潘璐廖华东谭婉琳符鉴昌杨倩琼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