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丹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受体
  • 3篇多动障碍
  • 3篇模型大鼠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受体表达
  • 2篇痛觉
  • 2篇热痹
  • 2篇注意力缺陷
  • 2篇注意力缺陷多...
  • 2篇注意缺陷多动...
  • 2篇祖师麻
  • 2篇乌头
  • 2篇脊髓背角
  • 2篇寒痹
  • 2篇干预作用
  • 2篇背角
  • 1篇多巴胺受体
  • 1篇性关节炎
  • 1篇性细胞

机构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西藏藏医药大...

作者

  • 8篇张硕峰
  • 8篇马丹
  • 5篇张天睿
  • 3篇杨爱玲
  • 2篇张彩峰

传媒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哌甲酯缓释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哌甲酯缓释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模型大鼠行为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作为ADHD模型大鼠,采用哌甲酯缓释片(6. 75、3. 375 mg·kg-1)灌胃给药17 d。以敞箱实验、3-箱社交趋避测试作为行为学指标,以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大脑前额叶和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mRNA和受体蛋白含量为机制分析指标。结果哌甲酯缓释片6. 75 mg·kg-1可明显改善大鼠的行为异常(与模型组相比,P <0. 05),并显著提高大鼠纹状体和前额叶中多巴胺D1受体(DRD1)和多巴胺D2受体(DRD2)蛋白及相应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P <0. 01);哌甲酯缓释片3. 375 mg·kg-1能改善部分ADHD模型大鼠的异常行为,能够显著提高大鼠前额叶中DRD1和DRD2蛋白及相应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P <0. 01)。结论哌甲酯缓释片能够明显改善ADHD模型大鼠的ADHD症状,其作用机制与改善多巴胺神经功能有关。
张天睿严素玉杨爱玲马丹宋敬怡程龙张硕峰
关键词:多巴胺受体
祖师麻片对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及p38 MAPK表达的影响
2020年
目的:研究祖师麻片对慢性挤压神经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I诱导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结扎手术完成第8天按痛反应时间(TWT)值随机分为7组(n=12),即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及祖师麻片高、中、低剂量(0.432、0.216、0.108 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14次。造模后第20天,测定CCI大鼠患肢(即右后足)的TWT值及50%机械缩足反射阈值(50%MWT)。造模第21天灌注取材,取脊髓段L4~6,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脊髓背角P2X4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片各剂量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可显著延长模型大鼠患侧的TWT(P<0.01);可提高模型大鼠患侧的50%MWT值(P<0.01);且明显抑制P2X4受体和p38 MAPK在脊髓背角中的表达(P<0.05)。结论:祖师麻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CCI诱导坐骨神经损伤所致的痛觉敏化,可减轻结扎坐骨神经所致痛觉敏感大鼠患肢对温度刺激、机械刺激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脊髓背角P2X4/p38 MAPK通路有关。
宋敬怡张天睿马丹程龙程文豪李颖慧张硕峰格桑顿珠
关键词:祖师麻片坐骨神经痛脊髓背角
祖师麻肠溶制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与镇痛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祖师麻肠溶制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与镇痛作用。方法右后肢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泼尼松组灌胃以泼尼松3.2 mg/kg,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以祖师麻肠溶制剂0.396、0.792、1.584 g/kg,对照组、模型组灌胃以等体积的7.5%CMC-Na溶液。各组均连续干预12 d,于造模后第7 d、第12 d计算大鼠足跖肿胀率、50%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热缩足反射阈值(TWT);末次给药24 h后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学改变。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率升高(P<0.01),50%MWT、TWT降低(P<0.01),血清IL-6、PGE_2、TNF-α水平升高(P<0.01)。(2)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足跖肿胀率降低(P<0.01),50%MWT、TWT升高(P<0.01),血清IL-6、PGE_2、TNF-α水平降低(P<0.01)。(3)泼尼松组与中药各剂量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祖师麻肠溶制剂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可明显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及踝关节病理损伤。
程文豪张天睿李颖慧马丹宋敬怡张仲毅张硕峰
关键词:祖师麻佐剂性关节炎抗炎镇痛
藏药宽筋藤对炎性疼痛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及脊髓中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藏药宽筋藤水提物对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探究宽筋藤治疗炎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宽筋藤水提物高剂量组、宽筋藤水提物低剂量组,大鼠右后足注射完全弗氏佐剂造模24 h后,灌胃给药12 d,观察炎性疼痛模型大鼠的50%机械缩足痛反应值、热缩足反应时间和患足足跖肿胀率。末次给药1 h后灌注固定,取血清,ELISA方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取脊髓做免疫组化观察患侧背角N-甲基-D-天冬安酸(NMDA)受体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患足足跖部明显肿胀(P<0.01);宽筋藤水提物高剂量(2.4 g/kg)可明显降低大鼠足跖的肿胀程度,与各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大鼠热缩足反应时间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宽筋藤水提物不同剂量在各时间点均可明显延长大鼠热缩足反应时间,明显降低患肢处痛觉敏感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大鼠50%机械缩足反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宽筋藤给药组连续给药12 d期间内持续产生镇痛效果,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α、TNF-α、IL-6含量明显增高(P<0.01),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给药12 d后,宽筋藤水提物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α、TNF-α、IL-6含量并升高模型大鼠IL-1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炎性疼痛模型大鼠损伤侧的脊髓背角中NMDA受体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宽筋藤水提物低、高剂量可明显降低炎性疼痛模型大鼠患侧脊髓中NMDA受体表达(P<0.01)。结论宽筋藤水提物可有效降低炎性疼痛大鼠�
马丹张硕峰李颖慧程文豪宋敬怡程龙
关键词:炎性疼痛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静宁颗粒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模型大鼠注意定势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大鼠注意定势转移能力变化及静宁颗粒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作为ADHD的模型大鼠,分别给予静宁颗粒(20.25、10.125、5.062 5 g/kg)、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利他林6.75 mg/kg)和小儿黄龙颗粒(0.937 5 g/kg),连续给药17 d进行治疗。以大鼠注意定势转移任务(Attentional set-shifting,AST)中错误次数、挖掘次数、错误率等行为学指标,评价药物的药效。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在简单辨别(SD)阶段、复杂辨别(CD)阶段、内维度转换(IDS)阶段、逆反学习(RL)阶段、外维度转换(EDS)阶段错误次数、错误率、挖掘次数均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静宁颗粒连续给药17 d后,各剂量可降低模型大鼠错误次数、错误率、挖掘次数,改善ADHD模型大鼠注意定势转移缺陷。结论 ADHD模型大鼠具有注意定势转移缺陷,静宁颗粒可有效改善ADHD模型大鼠的注意定势转移能力。
严素玉张硕峰张天睿杨爱玲张彩峰马丹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静宁颗粒对治疗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静宁颗粒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多巴胺能神经的影响,研究静宁颗粒对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作用,探讨静宁颗粒对ADH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影响的生物学机制,为治疗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开发安全长效的中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作为ADHD的模型大鼠,采用静宁颗粒(20.25 g·kg^-1、10.125 g·kg^-1、5.0625 g·kg^-1)、盐酸哌甲酯缓释片(6.75 mg·kg^-1)和小儿黄龙颗粒(0.9375 g·kg^-1)连续给药17 d进行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以大鼠自由行动的移动距离、移动速率、敞箱中心区域活动累计时间、身体拉长累计时间等行为学指标,评价药物的药效;采用PCR、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大脑前额叶、纹状体部位DRD1、DRD2基因及受体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移动距离、移动速率、敞箱中心区域累计活动时间、身体拉长累计时间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静宁颗粒连续给药17 d后,各剂量可显著降低移动距离、移动速率、敞箱中心区域累计活动时间、身体拉长累计时间(P<0.05,P<0.01),改善ADHD模型大鼠多动及焦虑的症状;并可升高ADHD模型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纹状体部位DRD1、DRD2蛋白表达量(P<0.05,P<0.01)。结论静宁颗粒减少ADHD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ADHD模型大鼠大脑前额叶、纹状体部位DRD1、DRD2 mRNA及受体表达水平有关。
杨爱玲严素玉张天睿张彩峰张硕峰程龙马丹宋敬怡
关键词:多巴胺
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干预作用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温热药乌头对寒、热痹证的干预作用,以确定其对寒痹、热痹作用的差异。方法本实验采用完全弗式佐剂致大鼠足跖关节炎症,在此基础上叠加致病因素风寒湿、风热湿复制寒痹、热痹证模型。造模前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对照组、布洛芬组、模型组、热痹证组、寒痹证组、乌头热痹生药0.8 g/kg组、乌头热痹生药1.6 g/kg组、乌头寒痹痹生药0.8 g/kg组、乌头寒痹生药/kg组,造模后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14天。并分别在第0天、3天、7天、10天、14天测量每组大鼠右后肢的痛反应时间,第15天取材后,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脊髓中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CX3C receptor1, CX3CR1)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FKN、CX3CR1、CD11b/c和NMDA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患足的痛反应时间以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寒凉因素可抑制大鼠患足对温度刺激敏感性的升高,湿热因素引入后作用不明显,最终热痹证的痛反应时间均低于模型组。温热药乌头可延长寒痹证组的痛反应时间,对热痹证组的作用明显相反。脊髓和被根神经节的实验结果与痛反应时间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温热药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的干预作用,与其抑制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FKN、CX3CR1、CD11b/c和NMDAR的表达存在关联性。
宋敬怡张硕峰马丹程龙程文豪李颖慧
关键词:乌头寒痹热痹干预作用
乌头对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相关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乌头对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对寒痹、热痹证型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健康的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布洛芬组、热痹模型组、寒痹模型组、乌头热痹中剂量组、乌头热痹高剂量组、乌头寒痹中剂量组、乌头寒痹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均采用足跖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致大鼠痹证模型,分别叠加风、寒、湿与风、热、湿等致病因素复制寒痹、热痹模型,并灌胃给予乌头水提物14 d,以50%机械痛反应值为指标,观察乌头对各组模型大鼠痛觉过敏的干预作用;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FKN、CX3CR1、CD11b/c和NMDAR的表达。结果不同剂量的乌头可不同程度提高寒痹模型的50%机械痛反应值(P<0.01),降低热痹模型的50%机械痛反应值(P<0.05),且抑制了寒痹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相关受体的表达。结论乌头对寒痹模型组大鼠的痛觉过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于治疗寒痹证的效果满意,符合中医治疗原则“疗寒以热药”。
宋敬怡张硕峰马丹程龙程文豪李颖慧
关键词:乌头寒痹热痹痛觉过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