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智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老年
  • 7篇骨折
  • 5篇腰椎
  • 4篇手术
  • 4篇股骨
  • 3篇压缩骨折
  • 3篇疏松性
  • 3篇老年股骨
  • 2篇蛋白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 2篇腰椎管狭窄症
  • 2篇隐性失血
  • 2篇失血
  • 2篇术后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管狭窄症

机构

  • 13篇北京老年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梁智林
  • 9篇杨波
  • 8篇赵小林
  • 7篇臧传义
  • 6篇唐杰
  • 5篇高茂龙
  • 5篇王健
  • 5篇杜骁
  • 4篇王博
  • 2篇杨晋才
  • 2篇杨波
  • 1篇王庆雷
  • 1篇陈晓丽
  • 1篇马建华
  • 1篇李冬月

传媒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所有住院的≥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等,分析其术后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418例患者,住院(13.2±6.8)d,年龄(76.7±9.2)岁,住院期间新发心脏不良事件56例(发生事件组),发生率为13.4%,其中因心脏事件死亡3例,死亡率0.72%。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362例(未发生事件组)。2组患者异常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50%、血红蛋白≥90g/L、血清白蛋白≥33g/L、B型脑钠肽前体≥450pg/ml、全身麻醉、术后电解质紊乱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系统疾病史(OR=13.58,95%CI 10.12~21.39;P<0.01)、合并≥4种内科基础疾病(除心血管系统)(OR=5.28,95%CI 1.21~15.25;P<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Ⅳ级(OR=4.01,95%CI 3.24~10.34;P<0.01)、年龄≥70岁(OR=2.86,95%CI 1.05~7.55;P<0.05)、血清白蛋白<33g/L(OR=2.61,95%CI 1.23~5.51;P<0.01)、血红蛋白<90g/L(OR=1.81,95%CI 1.03~6.21;P<0.01)、术后电解质紊乱(OR=1.11,95%CI 1.02~2.34;P<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应给与特别关注。
杨波杨晋才臧传义梁智林赵小林陈晓丽
关键词:老年人髋部骨折心脏不良事件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分析及输血时机探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评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隐性失血量等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北京老年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根据Gross方程来计算隐性失血量,手术前后HCT、HGB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依据纳入标准,33例病例进入数据库。手术平均出血量为91.52 ml。33例病例术前HCT均值为33.34±4.79,术后第3天最低(26.53±4.49),此后有回升趋势。33例病例隐性失血量术后第3天最多(790.25 ml),占总失血量比例也最高(92.10%),此后开始减少。输血组和未输血组的HCT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CT术前和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组HCT术后第1天和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第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输血组HGB术前与术后第1、3、5、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前、术后第1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HGB术后第3、5、7天与未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形失血量大于手术记录出血量,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HGB、HCT变化值,尤其术后3~5d最为重要,估算出隐性失血量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并给予相应治疗。
赵小林梁智林佟训哲王博杜骁杨波高茂龙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其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1
2021年
目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住院有症状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PKP术的189例患者为PKP组,行PVP术的173例患者为PVP组,随访1年,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以随访时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2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33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362例患者,PKP和PVP两种术后均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减低,两种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5,95%CI:1.040~1.112,P<0.001),骨密度T值减低(OR=0.576,95%CI:0.351~0.946,P=0.030),骨水泥渗漏(OR=2.284,95%CI:1.200~4.344,P=0.018),术后矢状位Cobb s角过度矫正(OR=1.188,95%CI:1.124~1.255,P=0.009)是OVCF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和PVP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提供效果相当的疼痛缓解率,两种术式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渗漏(椎间盘内渗漏)和术后局部矢状位Cobb’s角过度纠正是OVCF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波王庆雷马建华梁智林唐杰赵小林高茂龙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46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274例(59.57%),女性186例(40.43%),平均年龄(77±17)岁,其中371例(80.65%)单间隙患者均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89例(19.35%)双间隙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所有患者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进行疗效评定,随访并观察所有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60例患者均随访时间12个月,全部获得随访,随访率100%。JOA评分中优313例(68.04%),良112例(23.34%),中32例(6.96%),差3例(0.65%),优良率92.39%,并发症发生率7.8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平均出血量为(200±35)ml,平均引流量为(150±20)ml。结论老年患者常合并全身疾病,手术难度大,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众多,把好术前诊断、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梁智林臧传义杨波唐杰赵小林佟训哲高茂龙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手术并发症
轻中度老年腰椎峡部裂性椎体滑脱症患者骨盆平衡矫正情况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轻中度老年腰椎峡部裂性椎体滑脱症患者骨盆平衡矫正情况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73例老年轻中度腰椎峡部裂性椎体滑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CT检查,进行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测量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前倾角(sacral slope,SS),根据PT和SS值,将骨盆分为平衡和失衡状态,根据手术前后骨盆平衡状态,将患者分为术前骨盆失衡(UPPBO)组和术前骨盆平衡(BPPBO)组。另根据术后骨盆平衡状态,将上述两组各分为组内的术后骨盆失衡(UPPAO)亚组和术后骨盆平衡(BPPAO)亚组。术前和术后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ODI指数评估患者的腰部功能。比较UPPBO组和BPPBO组术后的骨盆失衡发生情况;另比较各亚组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改善情况。同时,观察PT降低与术后VAS评分、手术前后VAS差值、术后ODI指数、手术前后ODI差值是否存在关联。结果UPPBO和BPPBO组患者术后UPPPAO、BPPAO的发生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UPPBO组患者的术后骨盆平衡状态,该组术后UPPAO和BPPAO亚组患者VAS、ODI评分的术前、术后、差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PPBO组患者术后骨盆平衡状态,该组术后UPPAO和BPPAO亚组患者VAS、ODI评分的术前、术后、差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术后UPPAO和BPPAO组患者VAS、ODI评分的术前、术后和差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显示,PT差值与患者术后VAS、ODI及VAS差值、ODI差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人轻中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临床预后与术后骨盆平衡状态改变和术后PT降低均无相关性;应侧重手术减压融合固定以解除神经压迫和重建腰椎稳定性,而不应过度追求对骨盆平衡的纠正。
杨波李冬月梁智林佟训哲王健赵小林杜骁臧传义
关键词:峡部裂腰椎滑脱临床预后
老年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旁肌形态改变与腰椎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椎旁肌形态改变与腰椎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老年医院就诊的97例老年单节段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磁共振成像32位Osirix多平面重建后应用Image J软件从轴向T2加权图像中定量测量的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参数,总结椎旁肌的形态改变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背部功能障碍情况,根据ODI将入组患者分为轻中度功能丧失组(ODI≤24分,51例)和重度功能丧失组(ODI>24分,46例)。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评价椎旁肌形态与腰椎OD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指数、腰痛时间、腿痛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功能丧失组L4椎体下终板水平多裂肌总截面积、相对截面积、功能截面积/总截面积,腰大肌总截面积、相对截面积小于轻中度功能丧失组[(10.91±1.06)cm^2比(12.65±1.34)cm^2、(0.55±0.10)比(0.61±0.11)、(0.36±0.15)比(0.47±0.13)、(12.96±1.92)cm^2比(13.73±1.77)cm^2、(0.59±0.24)比(0.72±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4下终板平面水平多裂肌总截面积、相对截面积、功能截面积/总截面积和腰大肌总截面积、相对截面积与腰椎ODI均呈明显负相关(r=-0.752、-0.766、-0.818、-0.622、-0.614,均P<0.001)。结论多裂肌的萎缩和脂肪浸润、腰大肌的萎缩与DLSS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竖脊肌的形态改变与DLSS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杨波杨晋才梁智林王健杜骁高茂龙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椎旁肌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旁肌形态与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3
2020年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椎旁肌形态与临床症状和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RI 32位Osirix多平面重建后,应用Image J软件从轴向T2加权图像中对多裂肌、直立肌和腰肌的定量测量,观察不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与患者椎旁肌定量测量的关系。结果以ODI≤24分和ODI>24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功能丧失组46例和重度功能丧失组41例。轻中度功能丧失组L5椎板上端和下端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总横截面积、L5椎板下端直立肌总横截面积对称性和腰肌相对截面积水平均高于重度功能丧失组(P<0.05);L5上端和下端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总横截面积、L5下端腰肌相对截面积均与腰椎ODI指数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多裂肌脂肪浸润和腰肌相对截面积与DLSS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杨波梁智林唐杰赵小林王健王博臧传义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椎旁肌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前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北京老年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SPSS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术前、术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依据纳入标准,20例病例进入数据库。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GB)术后第1天、第3天检测结果术后均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t_(RBC01)=5.153,t_(HGB01)=5.071,t_(RBC03)=2.716,t_(HGB03)=2.872,P<0.05);术后第5天、第7天检测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WBC)术后第3天检测结果低于术前,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WBC03=3.573,P<0.05);第1天、第5天、第7天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检测结果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PLT)术后第1天检测结果低于术前,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PLT01)=3.55,P<0.05);术后第3天检查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PLT05)=-2.718,t_(PLT07)=-3.121,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对临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赵小林臧传义唐杰佟训哲王博杜骁杨波梁智林
关键词:股骨骨折血液学试验
应用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比较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比较应用PVP(经皮椎体成形术)与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应用PKP治疗,B组应用PVP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和VAS评分。结果:B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A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KP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均较为显著,前者可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并恢复病椎高度;后者疗效确切、操作简单,两者各有优势,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以提升临床疗效。
梁智林杨波臧传义佟训哲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PKPPVP
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置入角度与假体磨损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矢状面置入角度与假体中远期磨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老年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中远期是否发生胫骨平台聚乙烯垫片立柱异常磨损而断裂需要翻修手术分为需要翻修的观察组14例,正常使用的对照组66例。术后3 d内、6个月、3年拍摄膝关节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股骨前方皮质线与股骨假体前踝线之间的夹角(β),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β角、膝关节屈曲程度。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β角和人工膝关节使用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 d、6个月、3年的β角均高于对照组(t=10.085、31.037、57.945,均为P<0.05);术后3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9,P<0.05);β角和人工膝关节使用时间呈负相关(r=-0.765,P<0.05),但是与远期膝关节屈曲程度无相关性(r=-0.397,P>0.05)。结论:股骨假体矢状面置入角度是影响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远期磨损的重要因素。
唐杰王健梁智林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髋假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