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
- 作品数:13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新型CT模拟机定位床的改进设计及验收测试被引量:2
- 2021年
- 精确的CT模拟定位是精准放疗的关键环节,而CT模拟机定位床的性能直接影响放疗精度。随着精准放疗的迅速发展,常规大孔径放疗专用CT模拟机难以满足精准放疗定位需求,因此大多放疗中心选择将高性能诊断CT机配置放疗专用平板床后用于放疗定位。但在临床工作中,CT模拟机定位床的性能检测容易被忽视,且将诊断CT机弧形凹面床改造为放疗专用平板床普遍存在精度不够等问题。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引进的全国第一台放疗专用GE Revolution CT模拟机定位床的改进设计及性能测试进行深入阐述,以供同行参考。改进后,定位床各项验收测试均符合标准,且性能满足本中心不同体重患者的高精度放疗定位需求。
- 肖青李光俊柏森
- 关键词:CT模拟机
- 基于AAPM TG-218报告应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监测患者个体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质量保证过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患者个体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质量保证(QA)过程是临床调强放疗实施流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计算剂量与实施剂量之间差异的容差限值和干预限值是AAPM TG-218报告认为的VMAT QA过程的关键部分,然而这两个值在各放疗中心之间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基于AAPM TG-218报告,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建立了采用ArcCHECK进行剂量验证下不同部位VMAT计划γ通过率的容差限值和干预限值。根据每个部位前25例处于受控状态的VMAT QA结果计算相应部位的容差限值和干预限值,绘制单值控制图持续监测了287例VMAT计划的调强剂量验证过程,并分析QA失控原因。脑部、头颈部、腹部和盆腔部VMAT QA过程的容差限值分别为94.56%、94.68%、94.34%和92.97%,干预限值分别为93.82%、92.54%、93.23%和90.29%。除盆腔部外,脑部、头颈部和腹部容差限值均接近TG-218通用容差限值(95%),所有部位干预限值均高于TG-218通用干预限值(90%)。通过单值图监测发现头颈部失控的VMAT QA为1例,腹部和盆腔部各2例,其中4例受摆位误差影响,1例受测量设备校准错误影响。结果显示SPC技术能有效监测IMRT/VMAT QA过程,根据不同部位设置相应的容差限值有助于探查QA失控原因。
- 肖青李光俊李治斌张祥斌戴谷宇柏森
- 关键词:统计过程控制
- 统计过程控制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射束匹配性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临床上,射束匹配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在不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之间治疗患者的灵活性和效率。然而,除了定期对加速器机器性能进行质量保证(QA)检测外,尚缺乏对射束匹配的加速器间临床放疗性能的全面评估。通过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评估了3台射束紧密匹配的直线加速器间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实施性能。发现3台加速器VMAT QA过程的平均和中位γ通过率差异均较小,但是过程能力等级处于3种不同水平。结果表明,SPC技术可有效评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射束匹配性能,改进特定患者的VMAT QA过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肖青李光俊张祥斌柏森
- 关键词: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统计过程控制
- 光学表面成像(OSI)在放疗中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16
- 2018年
- IGRT是目前放射肿瘤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但是,目前最常用的图像引导技术如CBCT、EPID等由于额外辐射、影像质量差、不能实时监控等缺点而受到限制。OSI无额外辐射且能实时监测,经过大量研究评估和验证,其在引导摆位、实时监测放疗分次间和分次内运动、减少CBCT扫描频次以及呼吸门控等方面表现出巨大优势。本文就该类新技术及其在放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和展望。
- 肖青钟仁明
- 基于类VMAT技术磁共振引导心脏放射消融计划可行性探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类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技术用于Unity磁共振加速器开展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CSBRT)的剂量学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了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CSBRT的12例难治性心律失常患者。基于四维(4D)CT平均时相,为每位患者设计4种治疗计划:直线加速器的VMAT计划、Unity的有磁类VMAT(VMAT-like)计划、无磁类VMAT计划,以及Unity的7个射野的静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类VMAT计划采用30个角度均分的静态调强射野。评价指标包括靶区适形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优化时间和机器跳数(MU)。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VMAT计划的CI优于有磁计划(0.84比0.81,P=0.005)。无磁类VMAT计划的GI显著低于有磁类VMAT计划(P=0.015)。IMRT计划的CI和HI较有磁类VMAT计划差(P=0.034)。有磁计划的心脏和肺平均剂量高于VMAT和无磁计划(P均<0.05)。磁场显著增加了皮肤、组织-肺界面及轮廓外的剂量(P均<0.05)。类VMAT计划优化时间长于IMRT计划,但MU更少(P=0.001)。IMRT计划质量较差,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结论基于类VMAT技术的CSBRT计划质量可满足临床要求,但需要注意磁场带来的剂量学影响。
- 魏维阁余行肖青赖佳路李光俊柏森
- CBCT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钛夹标记位置变化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 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钛夹标记位置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间收治的14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分别测量胸壁以及每个钛夹在放疗过程中的误差.将钛夹的位移与钛夹的相对位置、乳腺体积、胸壁切线垂直距离以及乳腺最大厚度等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胸壁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分别为4.42、3.44、5.13 mm和3.55、3.07、4.54 mm.钛夹相对胸壁有较大的位移,主要集中在左右方向,最大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4.39、2.42 mm.钛夹位移与乳腺体积、乳腺的厚度无明显相关(P〉0.05).钛夹头脚方向的相对位置与最下、最外、最前与最后钛夹的位移相关(P〈0.05).最上钛夹的近胸壁组与远胸壁组的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乳腺癌放疗中采用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时存在较大的摆位误差,钛夹在放疗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位移,不推荐使用同步加量照射技术;缺乏良好的固定可能是钛夹存在较大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 钟仁明肖青赵建玲李燕叶程伟李帅柏森李光俊
- 光学表面成像系统在ABC放疗患者作用探讨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光学表面成像系统在使用ABC放疗患者中的精度及稳定性。方法采用ABC放疗的18例肺部转移灶患者,以光学表面成像系统为辅助手段引导摆位并进行监测,以CBCT为参考标准。表面影像摆位误差与CBCT扫描配准误差的差异定义为光学表面成像系统的精度,表面影像摆位误差、纠正的误差值及再次记录的表面影像误差的差异定义为该系统的稳定性。治疗过程中记录并分析光学表面成像系统监测到的分次内误差。结果光学表面成像系统的精度(系统误差Σ/随机误差σ)与稳定性在左右、头脚及前后方向分别为1.78 mm/3.42 mm、2.54 mm/6.57 mm及2.79 mm/3.22 mm,2.12 mm/2.54 mm、3.09 mm/4.02 mm及1.37 mm/3.55 mm。屏气时与自由呼吸时的分次内误差(Σ/σ)在左右、头脚及前后方向分别为0.42 mm/0.85 mm、0.41 mm/1.47 mm及0.41 mm/1.47 mm,4.76 mm/4.16 mm、6.54 mm/7.78 mm及3.13 mm/5.92 mm。结论光学表面成像系统可有效监测ABC屏气时的有效性。但在使用ABC放疗患者中光学表面成像系统摆位精度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故不能代替CBCT进行位置验证。
- 钟仁明叶程伟李丽琴李婉龚攀商强肖青刘富博柏森李光俊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主动呼吸控制摆位误差
- 双能CT虚拟单能量图像在放疗计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2021年
- 双能CT(dual-energy CT,DECT)扫描后重建的虚拟单能量图像(virtual monochromatic images,VMI)在放疗中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尚缺乏临床剂量验证。该研究使用GE Revolution CT扫描仪对仿真头模和体模进行常规成像和双能的宝石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将常规图像和多组VMI导入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通过移植相同的放疗计划对比CT值和剂量分布。结果表明,VMI均可导入TPS中进行CT值-相对电子密度转换和剂量计算,且70~140 keV的单能量图像与常规CT图像的6 MV光子计划剂量分布差异较小。
- 李京肖青张祥斌戴谷宇柏森钟仁明
- 关键词:双能CT放疗
- 基于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的放射治疗安全事件人为因素分析及事故链探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安全事件中的人为因素并确定这些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寻找放疗安全事件的潜在事故链。方法基于放射肿瘤事件学习系统纳入60例放疗安全事件,利用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HFACS)进行致因识别及频率统计分析,基于分析结果采用潜在类别分析(LCA)方法对事故致因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计划设计阶段的错误是最常见的事件类型,占比35%,组织氛围、监督不充分以及人员因素分别是HFACS各个层级中最主要的事件致因,其频率指数分别为4.66%、15.68%和16.20%。LCA分析确定了3条常见放疗事故链,其中两条事故链起源于组织氛围问题,一条事故链起源于组织过程问题,并通过不同的人为因素“漏洞”向下传递。结论HFACS可帮助溯源导致放射治疗安全事件的各层级人为因素,本研究发现了放疗安全事件的高频致因和3条事故链,可为建立针对性的安全防御措施提供指导。
- 贺海萍彭旭东罗大双肖青李光俊柏森
- 基于食管癌放疗的剂量学参数研究几何指标评价自动勾画轮廓准确度的可行性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几何指标HD、HDmean、HD95%、DSC、Jaccard间的差异,并结合食管癌放疗的剂量学参数研究几何指标评估自动勾画轮廓准确度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疗科接受放射治疗的1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BAS软件勾画双肺、脊髓、心脏等结构,将高年资医生修改、审核后的轮廓视为参考轮廓。在参考轮廓产生的原剂量分布图上获取相应的自动勾画结构的剂量学参数,利用线性回归R^2来量化几何指标与剂量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距离类几何指标(0~44.7 mm)波动范围较体积类指标(0.7~1.0)大;几何指标与剂量学参数间的相关性,强弱各异且不一致(45%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剂量学参数深受轮廓所在位置、轮廓差异的影响,凸显了它在临床评估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表明仅用几何指标是不可靠的,建议与剂量学参数相结合。
- 鲜利勋李光俊肖青陈黎胡臻尧柏森
- 关键词:食管癌危及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