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琦

作品数:15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地震
  • 7篇形变
  • 6篇M
  • 4篇震源
  • 4篇同震形变
  • 4篇库仑应力
  • 4篇INSAR
  • 3篇断层
  • 3篇滑动速率
  • 3篇W
  • 2篇地壳
  • 2篇地壳形变
  • 2篇断层滑动
  • 2篇应变率场
  • 2篇震源破裂
  • 2篇震源破裂过程
  • 2篇位错
  • 2篇位错理论
  • 2篇GPS
  • 1篇地球模型

机构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武汉市测绘研...

作者

  • 15篇李琦
  • 11篇谭凯
  • 6篇赵斌
  • 6篇王东振
  • 4篇张彩红
  • 3篇黄勇
  • 3篇余建胜
  • 1篇任鲁川
  • 1篇陈威
  • 1篇田建伟
  • 1篇刘哲
  • 1篇张锟

传媒

  • 7篇大地测量与地...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1年双湖M_(S)5.8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Sentinel-1A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技术提取视线向(LOS)同震形变场,利用基于序列蒙特卡罗采样的贝叶斯方法反演发震断层几何参数与断层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发震断层走向约47.810°±2.218°,倾角约36.664°±2.499°;震中位置为87.715°E、34.365°N,震源深度为5.673 km。同震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3.9~7.5 km深度,最大滑动量约0.42 m,平均滑动角约-66.598°±3.258°。本次地震以正断为主,兼具少量左旋走滑性质,反演得到的矩震级为M_(W)5.5,略小于USGS提供的震级。
李承涛李琦谭凯谭凯
2018年印尼帕卢M_W7.5地震——一次超剪切破裂事件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反投影方法,使用日本密集台网Hi-net远场垂直分量568条P波资料对2018年9月28日印尼帕卢MW7.5地震震源破裂过程进行成像,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能量释放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10~20s之间.破裂有两个集中区,破裂峰值分别位于12s和19s,最大能量释放区域位于震中南侧约0~50km内,另一破裂集中区覆盖了帕卢市及周边区域.破裂主要向南侧延展,破裂总长度至少100km,平均破裂速度约4.1km·s^-1,属于一次超剪切破裂事件.
李琦谭凯赵斌鲁小飞张彩红王东振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应变演化特征分析
2023年
计算1999~2016年、2017~2020年青海玛多及其周边地区GNSS速度场,同时采用连续滑移回归方法获取该地区震前面膨胀率、主应变率及最大剪切应变率,分析其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震前该地区构造运动并未出现明显调整;2)震前震中附近区域面膨胀率下降,说明震中附近区域应变能累积降低;3)震前震中附近区域最大剪切应变率和主应变率有所增强,说明震中附近出现应力调整现象,剪切作用增强。
韩帅帅谭凯鲁小飞张彩红张彩红
关键词:地壳形变应变率场
湖北地区现今GPS形变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选取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1998~2018年GPS观测数据,基于插值法计算湖北地区的形变和应变特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地区地块运动稳定,无明显的形变梯度带,水平运动方向为东向微偏南,速率为5~9 mm/a,平均值为6.2 mm/a;垂直速度场平均值为-0.96 mm/a,以下降运动为主。面膨胀率结果显示,湖北地区具有4个面膨胀高值区和4个面挤压高值区。最大剪应变率场显示,在湖北中部地区形成一个高值环形带,湖北历史地震主要发生在应力应变高值区边缘带。巴东和秭归小震频发与长江三峡水库水位反复加卸载有关,GPS形变和应变无明显对应特征。
鲁小飞谭凯李琦王东振赵斌余建胜
关键词:地壳形变
2020年西藏定日M_(W)5.6地震震源参数估计和应力触发研究
2024年
2020年3月20日青藏高原西南缘定日县发生M_(W)5.6地震,距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250 km.尼泊尔地震,尤其是震后余滑是否触发了此次定日地震还有待研究.本文联合合成孔径雷达和区域地震波资料研究定日地震的破裂特征.首先利用近场形变和宽频带地震波资料,通过贝叶斯自举优化算法揭示定日地震的均匀滑动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断层几何模型并反演震源滑动分布.研究发现定日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334°,倾角~51°.破裂主要集中在约2.0~5.5 km深度范围内.破裂范围~5.6 km×4.4 km,释放总的地震矩~3.33×10^(17)N·m.最大滑动量~1.27 m,发生在3.786 km深度.破裂以正断滑动为主兼少许右旋走滑分量,同区域历史地震表现出相似的破裂机制,表明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挤压欧亚板块,在藏南地区产生了近东西向的张应力.库仑应力变化研究表明,尼泊尔M_(W)7.9地震主余震和定日地区四次历史地震共同触发了2020年定日M_(W)5.6地震,其中尼泊尔地震震后2年的余滑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占库仑应力增加总量的~40%,震后余滑在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李琦李承涛赵斌赵斌万永革黄勇董晴
关键词:库仑应力变化
基于GPS、InSAR和强震数据联合反演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同震滑动分布被引量:2
2020年
以多源观测为约束,利用近场GPS、InSAR同震位移和强震观测数据联合反演2017年九寨沟M S7.0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形状和破裂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地震成因。结果表明,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154°,倾角80°,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断分量;地震破裂主要集中在2~12 km深度范围,最大滑移量为1.6 m,位于地下6 km深处,断层在近地表没有滑移;地震释放的地震矩为5.59×10^18 Nm,矩震级为M W6.44。结合余震分布认为,该地震的发震断层为隐伏的虎牙断裂北段。
黄勇陈威李琦王东振方智伟
关键词:同震位移
龙门山至小江断裂滑动与应力变化研究
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能量积累和释放的过程。其中,能量的积累与活动断裂的震间运动状态息息相关。活动断裂的活动程度是地震断层受力状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深入板内及板间地震的力学驱动机制的重要震源参数。能量的释放是断层破裂滑动的...
李琦
关键词:滑动速率位错理论震源破裂过程库仑应力震源机制解
文献传递
2020年西藏尼玛M_(W)6.3地震InSAR同震形变特征与破裂滑动分布被引量:6
2021年
2020年7月22日(UTC)西藏尼玛发生M_(W)6.3地震.为准确确定地震的发震断层、反演破裂滑动分布以及评估地震危险性,本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技术对Sentinel-1A/B数据进行处理,获取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同震形变场,形变场显示以沉降为主,长轴呈NE向,升、降轨最大沉降量分别为~30 cm和~26 cm.采用基于序列蒙特卡罗采样的贝叶斯方法反演发震断层的位置和几何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速下降法反演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反演结果显示:发震断层走向~30.41°±1.25°,倾角~49.52°±1.06°,属东倾断层.震中位置为(86.89°E,33.18°N),对应深度7.23 km.同震破裂只存在一个滑动中心,主要集中在3.4~11.8 km深度,最大滑动量~0.98 m,平均滑动角-74.54°,表明本次地震是以正断为主兼具少量左旋走滑,释放地震矩约为3.86×1018 N·m,对应矩震级M_(W)6.36,略大于USG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震级.对于深度5 km和10 km位于破裂区南北端,以及深度15 km和20 km位于破裂区东西侧,其库仑破裂应力变化≥0.01 MPa,未来危险性值得更多的关注.
李承涛李琦谭凯谭凯
关键词:库仑破裂应力
汶川地震前后红河断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以1998~2007年和2009~2017年中国大陆水平GPS速度场为约束,基于块体-位错模型,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前后红河断裂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后红河断裂平均右旋走滑速率约为4.5 mm/a,其北段走滑速率增大明显,中段次之,而南段明显减弱;倾滑速率北段减弱明显,中段和南段有所减弱。汶川地震后红河断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中、北段都有所增加,南段减弱较大;近期红河断裂滑动亏损北段达到10 mm/a以上,中段也在5~8 mm/a,平均闭锁深度在20 km左右。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对红河断裂中、北段影响较小,南段影响较大。
鲁小飞谭凯赵斌王东振李琦
关键词:滑动速率红河断裂
2020年土耳其M_(W)5.7地震InSAR同震形变特征与破裂滑动分布
2021年
为准确认识2020-06-14土耳其M_(W)5.7地震的发震位置、构造特点以及地震危险性,利用D-InSAR技术对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基于GACOS进行大气校正,获得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同震形变场。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显示,断层北侧抬升,最大抬升形变量约8.87 cm;南侧沉降,最大沉降量约-7.75 cm。以LOS向同震形变为约束,先采用贝叶斯自举优化法反演发震断层几何参数,然后使用有限断层方法反演地震破裂滑动分布。结果显示,断层走向约257.48°±0.65°、倾角约79.69°±0.98°、滑动角约154.2°±3.8°,震中位置为(40.754°E,39.389°N),破裂区域长度约8 km、宽度约6 km,破裂的最浅埋深约0.8 km、最大埋深约8.9 km,最大滑动量约0.57 m,对应深度约4.278 km。地震释放地震矩约4.54×10^(17) Nm,对应矩震级M_(W)5.7,与土耳其灾害和紧急情况管理局公布的结果一致。此次土耳其地震受近东西向的潜伏断层控制,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少量的逆冲特性。地震造成部分地区的库伦破裂应力增量超过0.1 bar,这些区域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李承涛李琦谭凯谭凯左啸
关键词:同震形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