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颖 作品数:21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江苏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第17号染色体多体乳腺癌7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q21上,可启动下游信号因子刺激细胞生长转化,参与抑制细胞凋亡,维持肿瘤细胞血供,增强肿瘤细胞侵袭性等.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癌基因。浸润性乳腺癌中HER2扩增或过表达占20%~25%,HER2基因改变不仅与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有关,还是指导临床治疗提示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乳腺癌基因状态,结合相关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第17号染色体发生异常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化宏金 丁颖 徐程 潘贝晶 宋梦颖 张智弘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 17号染色体 病理分析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乳腺癌基因 临床病理学 FISH技术检测MDM2基因在脂肪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质控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FISH技术检测MDM2基因在脂肪肉瘤亚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在实践中的质量控制难点和解决方案。方法 采用FISH技术检测417例脂肪源性肿瘤中MDM2基因扩增状态,分析其与脂肪性肿瘤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非典型脂肪瘤样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及去分化脂肪肉瘤中MDM2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为98.9%(194/196)、97.9%(95/97),各有2例扩增阴性;黏液性脂肪肉瘤和多形性脂肪肉瘤中均未见MDM2基因扩增(0/16、0/22);良性脂肪性肿瘤中见1例MDM2基因呈点状扩增。结论 FISH技术检测MDM2基因扩增,对脂肪源性肿瘤尤其是脂肪肉瘤亚型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严格进行FISH技术的质量控制。 李霄 时姗姗 吕君文 丁颖 贡其星 李海 李红霞关键词:脂肪肉瘤 FISH MDM2基因 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用于诊断结直肠疾病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multiphoton microscopic imaging,MPM)观察并初步建立结直肠组织的镜下特点,探讨MPM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个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增生性息肉、腺瘤、腺癌的离体新鲜组织的MPM图像,初步总结MPM诊断结直肠疾病的特点。结果:通过观察比较各类型的MPM图片,发现从隐窝开口、腺体结构、腺上皮细胞及胶原纤维可对结直肠疾病进行MPM诊断。正常、增生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组织的细胞核面积平均值各为(32.14±1.96)μm^2、(32.69±2.34)μm^2、(55.40±4.63)μm^2、(71.83±5.30)μm^2、(85.90±11.50)μm^2,正常上皮细胞与增生性上皮细胞的细胞核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517),其余各两组细胞核面积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可以无损、实时、高分辨率地对结直肠疾病进行分类及分级诊断,未来有望与内镜整合,成为新一代光学诊断技术。 何可心 赵黎黎 黄晓阳 丁颖 化宏金 刘莉 王翔 王敏 张勇 范志宁关键词:结直肠疾病 247例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的高通量测序研究 丁颖 肖德胜 王铭 朱卫东 赵九洲 王陆华 周晋星 季盼 李霄 周建华 张丽华 郭凌川 马杰 张智弘SMARCA4/BRG1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1例及文献复习 2023年 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参与调控多种基因转录,发挥抑癌基因作用,其多个亚基高频突变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SMARCA4亚基突变为最常见类型[1]。SMARCA4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短臂,编码BGR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突变率约6%[2]。2021年WHO才将SMARCA4/BGR1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eficie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MARCA4-dNSCLC)列入胸部实体肿瘤新类型。该类型肿瘤临床侵袭性强、进展快、预后差。本文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SMARCA4-dNSCLC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何梦钰 丁颖 苏梅 蒋雄斌 陈雪松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实体肿瘤 缺失型 治疗及预后 短臂 抑癌基因 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三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肠道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3例肠道PEComa病例的资料,光镜下观察HE、免疫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切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TFE3基因断裂重组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主要位于肠道黏膜下层和肌层,界限较清,细胞呈上皮样或胖梭形,2例排列成实性片状或巢状,1例排列成显著的腺泡状,部分肿瘤细胞围绕厚壁血管向外周呈放射状排列。灶性肿瘤细胞显示异型性,未见坏死,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组织不同程度表达平滑肌及黑色素源性免疫标志物,其中1例肿瘤组织表达TFE3并经FISH检测证实有TFE3基因断裂重组。结论发生于肠道的PEComa罕见,需与多种肿瘤鉴别,认识到它的存在、熟悉其特征可避免误诊。 杨沁怡 王耀辉 化宏金 丁颖 章宜芬 张智弘 范钦和 李海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标志物 肿瘤鉴别 核分裂象 腺泡状 34例全身肉瘤样癌的靶向高通量测序研究 丁颖 化宏金 陶燃 季盼 胡冉 贺骁 缪琛 李海 张智弘后肾腺瘤的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丁颖 胡冉 宋国新 李海 朱岩 缪琛 贺骁 张智弘后肾腺瘤30例的分子病理分析 丁颖 胡冉 宋国新 李海 朱岩 张智弘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polymorphous low-grade neuroepithelial tumor of the young,PLNTY)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手术诊治经病理确诊的PLNTY 5例,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进行分析总结,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0~39岁,平均年龄25岁;肿瘤位于颞叶3例,侧脑室、左尾状核各1例;临床表现癫痫3例、右眼视力下降1例,1例因外伤后体检发现。镜下观察:肿瘤特征性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多形性(均可见少突胶质细胞瘤样细胞、细胞核呈低级别、多形性)及不同程度钙化。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阳性,CD34弥漫强阳性,周围脑组织可见散在CD34阳性细胞,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3%。分子遗传学:BRAF V600E突变2例,PAK5-Q337R基因错义突变1例,FGFR2-CTNNA3基因融合1例,1例伴有FGFR2-INA和FGFR2-PPRC1基因融合。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3~29个月,未见复发转移。结论PLNTY罕见,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及分子遗传学,认识该肿瘤的重要性在于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避免过度治疗,本研究新报道PAK5-Q337R错义突变和FGFR2-PPRC1基因融合,拓宽了PLNTY的分子遗传学谱系。 赵莎 王娟 李明娜 丁颖 潘敏鸿 宋坤关键词:肿瘤 神经上皮 青少年 分子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