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大鼠螺旋神经节细胞体外生长特点及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效率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体外生长规律及特点,并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SGCs的情况。方法从出生3~4 d的SD大鼠耳蜗中分离螺旋神经节组织,消化后放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中培养,第2 d换用含2%B27及5μmol/L阿糖胞苷的Neurobasal培养基纯化SGCs,取第4 d活性良好的细胞爬片后,通过免疫荧光法用NF-200抗体鉴定SGCs;另外用质粒pEGFP-C2联合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Cs,观察其转染效率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SGCs胞体饱满透亮,折光性好,一般能存活2周左右,第3~7 d活性最好。细胞对NF-200染色阳性;约10%的SGCs能被Lipofectamine 2000转染,但小部分细胞轴突缩短,甚至漂浮起来。结论含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能培养出活性良好的SGCs;脂质体和质粒pEGFP-C2能成功地转染SGCs,但转染效率较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的活性。
- 陈请国褚汉启王显红陈金李建玲周良强熊浩王燕李志勇崔永华
- 关键词:螺旋神经节细胞LIPOFECTAMINEB27
- 苯扎贝特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PPARα)的配体苯扎贝特对原代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ovine aorta endothelial cells,BAEC)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se,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和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采用Northern印迹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苯扎贝特对BAEC eNOS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采用定量PCR的方法及NO试剂盒检测苯扎贝特对eNOS mRNA半衰期及NO产生的影响;继而采用Western印迹法,给予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研究苯扎贝特影响eNOS表达所通过的信号转导途径,此外,构建了由人eNOS启动子驱动的荧光报告基因,研究苯扎贝特对eNOS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苯扎贝特以浓度(50~200μmoL/L)依赖的方式明显上调BAEC细胞eNOS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P〈0.05),并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成[对照组(14.97±1.29)μmoL/L,苯扎贝特不同浓度组(25.12±1.25)μmoL/L,(30.12±1.85)μmoL/L,(33.47±1.22)μmoL/L],增强eNOS-set-1179位点的磷酸化表达(P〈0.05),但是对eNOS—thr-497位点的磷酸化表达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定量PCR证实苯扎贝特增加eNOSmRNA的半衰期(从3.1—6.1h),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苯扎贝特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入eNOS启动子驱动的荧光报告基因的荧光活性(相对的荧光活性在100μmoL/L和200μmoL/L组分别为4429.43±391.41,6187.5±307.53,对照组为3361.81±316.85),增加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蛋白质表达(P〈0.05及P〈0.01),而PPARα、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和MAPK抑制剂可明显逆转苯扎贝特对eNOS表达的上调作用(P〈0.01)。结论 苯扎贝特通过上调eNOS的蛋白质表达、促进eN
- 王燕王炎汪道文
- 关键词:苯扎贝特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
- C57BL/6J小鼠听力及耳蜗毛细胞活性的年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建立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HL)的小鼠动物模型,探讨C57BL/6J小鼠发生AHL与毛细胞活性变化的关系,并初步对C57BL/6J小鼠AHL模型进行AHL的病理分类。方法按3、8、9、10、17、18月龄段分6组培育C57BL/6J小鼠,各组分别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对耳蜗毛细胞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并作基底膜硬铺片,观察各年龄段小鼠内外毛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C57BL/6J小鼠随年龄增大,ABR阈值明显增高,在3月龄到9月龄期间ABR平均反应阈值增大比较缓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0月龄时,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平均阈值比3月龄时约高18-23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lick:t=5.78,P〈0.01;6 kHz:t=3.93,P〈0.01;8 kHz:t=3.01,P〈0.05)。10月龄后小鼠听力继续下降,21月龄时平均阈值比3月龄时增高约60-68 dB,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lick:t=31.23,P〈0.01;6 kHz:t=30.44,P〈0.01;8 kHz:t=33.83,P〈0.01)。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显示,随年龄增大,毛细胞线粒体活性丧失逐渐加重:先是底回外毛细胞活性下降,接着发生活性消失,并逐渐向顶回发展,最后累及内毛细胞。结论C57BL/6J小鼠具有典型的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特点,其听力下降的原因早期可能主要是外毛细胞及内毛细胞活性的丧失,晚期可能是由于基底膜结构混乱,导致电生理屏障消失,致耳蜗内电位(EP)不能维持而引起。C57BL/6J小鼠可作为感音型老年性听力损失动物模型。
- 周良强吴绍苓王燕褚汉启崔永华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听性脑干反应外毛细胞
- Ⅱ型胶原酶体外分离并培养成年小鼠血管纹边缘细胞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并培养成年小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marginal cell,MC)的方法。方法选取6只出生75±3 d的健康C57BL/6J小鼠,显微分离其耳蜗血管纹组织,以Ⅱ型胶原酶原代消化培养边缘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法检测上皮细胞标志物——中间丝角蛋白18(CK18)和耳蜗血管纹的独特标志物KCNQ1的表达,RT-PCR法检测CK18和KCNQ1mRNA的表达。结果接种24~48 h后可见细胞贴壁增殖,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岛,一周后细胞迅速生长,相互融合,紧密连接,形成单层极性上皮层,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多角形细胞表面有较多微绒毛,胞浆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丰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K18和KCNQ1蛋白表达阳性,RT-PCR结果示CK18和KCNQ1mRNA均有表达。结论采用原代消化培养技术可成功建立成年小鼠耳蜗血管纹MC的体外原代培养,为进一步研究成年期MC的功能和某些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 王燕褚汉启周良强陈金李志勇刘云张平王春芳黄孝文崔永华
- 关键词:成年小鼠边缘细胞酶消化法细胞培养
- C57BL/6J小鼠耳蜗钾离子转运蛋白KCNQ1和NKCC1的年龄相关性表达及其与听力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观察钾离子转运蛋白KCNQ1和Na-K-2C1联合转运子1(Na—K-2C1CO—transporter1,NKCC1)在C57BL/6J小鼠耳蜗侧壁的年龄相关.陛表达,探讨这两种转运蛋白在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C57BL/6J小鼠各年龄段(4、8、14、24、40周龄)的听力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确定KCNQ1和NKCC1在C57BL/6J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定位,并检测各年龄段小鼠耳蜗中两种转运蛋白含量随着年龄增加的表达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KCNQ1和NKCC1的mRNA在不同鼠龄小鼠耳蜗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C57BL/6J小鼠年龄的增加,其ABR反应阈值逐渐升高,4周龄小鼠的短声(click)和4kHz、8kHz的ABR反应阈值与8周龄小鼠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4周龄后,三种刺激声的ABR反应阈逐渐升高,与低龄组小鼠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CNQ1蛋白主要表达于耳蜗血管纹的边缘细胞顶膜,而NKCC1蛋白主要表达于血管纹边缘细胞、螺旋韧带的Ⅱ型纤维细胞及螺旋缘下的纤维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纹KCNQ1和NKCC1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KCNQ1和NKCC1mRNA的表达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结论C57BL/6J小鼠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听力逐渐下降。KCNQ1和NKCC1两种钾离子转运蛋白随着小鼠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KCNQ1和NKCC1mRNA表达水平亦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耳蜗侧壁KCNQ1和NKCC1可能在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李建玲褚汉启周良强熊浩王燕陈请国陈金李志勇刘云崔永华
- 关键词:老年性聋小鼠近交C57BL
- 经腹腔镜和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与开放肾上腺手术的比较
- 2003年
-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和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与开放肾上腺手术之间的应用差异。方法:采用腹腔镜和后腹腔镜行肾上腺手术4l例,并与43例开放肾上腺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全部成功,腹腔镜组l例因腹腔广泛粘连改开放手术,余15例手术获得成功,经腹腔镜和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放肾上腺手术(P<0.01)。结论: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野外表美观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优于开放肾上腺手术。
- 王燕彭红燕
- 关键词:腹腔镜肾上腺手术肾上腺疾病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
- PDCD5和caspase 3在不同年龄段C57BL/6J小鼠耳蜗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检测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在不同年龄段C57BL/6J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6、9及12月龄段C57BL/6J小鼠各15只,即按月龄分为四组。检测各组小鼠双侧短声(click)及短纯音(6、8kHz)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月龄段小鼠耳蜗PDCD5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月龄段小鼠耳蜗PDCD5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C57BL/6J小鼠各频率ABR阈值逐渐提高,耳蜗PDCD5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亦逐渐增强。3月龄和6月龄小鼠耳蜗毛细胞和血管纹细胞仅出现少量PDCD5和Caspase3蛋白表达,9月龄时表达有明显增加,至12月龄时表达最强,各月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eal—time PCR检测显示PDCD5和caspase3基因mRNA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与其蛋白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C57BL/6J小鼠耳蜗PDCD5和caspase3随着年龄的增长表达增强,与耳蜗的老化密切相关,可能是老年性聋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 王燕褚汉启周良强陈金李志勇刘云张平黄孝文崔永华
- 关键词:肿瘤蛋白质类凋亡调节蛋白质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耳蜗
- TNF-α/放线菌素D诱导原代培养内皮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建立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 D)作用下,TNF-α诱导原代培养内皮细胞凋亡的模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原代培养3~4代以内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加入一定浓度TNF-α/act D作用一定时间。采用MTT细胞活性检测确定最适TNF-α/act D作用浓度和时间。通过DNA ladder分析、流式细胞仪分析、丫啶橙/溴化乙啶染色等方法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表达、MAPK(ERK1/2)激活水平,以p-NA为底物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在一定浓度增敏剂放线菌素D作用下,TNF-α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细胞活性,促使部分内皮细胞核浓聚、碎裂,导致DNA ladder形成。流式细胞仪分析进一步证明TNF-α/act D增加内皮细胞凋亡比例,并且使内皮细胞中caspase-3活性增加,Bcl-2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的降低以及MAPK (ERK1/2)失活。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放线菌素D作用下TNF-α诱导原代培养内皮细胞凋亡的模型,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生成等内皮细胞凋亡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 林立王红王燕王炎陆再英汪道文
- 关键词:TNF-Α凋亡内皮细胞MAPK
- 自制小鼠显微手术拉钩
- 2010年
- 目的 介绍一种显微手术用磁力底座拉钩及其在小鼠显微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磁力底座拉钩由纽扣磁铁、螺栓、螺母及牙用不锈钢丝弯折而成的拉钩组成.螺栓倒扣在磁铁上组成简易的磁力底座 不锈钢丝拉钩经两个螺母夹持固定在磁力底座的螺栓上,组成简易的磁力底座拉钩 纽扣磁铁具有较强的磁性,可使磁力底座拉钩吸附在不锈钢手术平台上.利用该拉钩辅助小鼠听泡暴露手术,并与传统常规拉钩进行比较.结果 磁力底座拉钩可方便并有效牵引手术切口及肌肉等软组织,牵引方向、高度及强度均可调节,可获得良好的术窗暴露效果 与常规拉钩相比,可明显缩短手术切口,对肌肉及血管损伤少,减少意外出血机会.结论 磁力底座拉钩可方便有效地暴露小鼠听泡显微手术窗口,具有微创特点,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且易于推广的小鼠显微手术器械.
- 周良强褚汉启崔永华黄孝文黄红彦熊浩王燕陈请国张平
- 关键词:外科器械显微外科手术小鼠动物实验
- 卡那霉素联合呋塞米快速诱导小鼠耳蜗损伤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卡那霉素和呋塞米联合应用对小鼠耳蜗的毒性作用,建立一种可靠的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方法选用3~4周龄的CBA/J小鼠为实验对象,按1g/kg的剂量皮下注射卡那霉素,30~45min后按0.4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呋塞米。在注射前、注射后12h、24h、48h、7d、2周、4周及12周分别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小鼠听觉功能的改变;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及碘化丙啶染色、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扫描电镜等观察小鼠毛细胞死亡的模式和程度;同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记录耳蜗血管纹形态及厚度的变化。结果序贯应用卡那霉素及呋塞米后12h小鼠ABR阈值开始上升,随后的36h内持续进行性上升,继而稳定在90dB左右。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药物注射后12h观察到耳蜗底回外毛细胞开始出现死亡,24h时底回外毛细胞基本全部消失,同时顶回外毛细胞开始出现死亡,至48h时整个耳蜗外毛细胞绝大部分死亡;而内毛细胞的损伤至给药后7d时才开始出现,随时间推移仍有部分内毛细胞完好无损。死亡的毛细胞均具有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药物注射后受损毛细胞出现纤毛消失、表皮板塌陷,随后支持细胞增生并在该处形成瘢痕。血管纹表面边缘细胞在给药后出现部分胞体融合并且有坏死物自胞内排出,随后边缘细胞表面大部分微绒毛消失,胞体呈“石块”样改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血管纹厚度在给药后进行性下降,主要为边缘细胞萎缩造成。结论单次序贯应用卡那霉素及呋塞米能快速诱导小鼠耳蜗毛细胞大量死亡,适合应用于建立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
- 熊浩褚汉启黄孝文崔永华周良强陈金李建玲王燕陈请国李志勇
- 关键词:卡那霉素呋塞米耳蜗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