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3篇呼吸窘迫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相关
  • 2篇导管相关性
  • 2篇导管相关性血...
  • 2篇新生儿呼吸
  • 2篇新生儿呼吸窘...
  • 2篇血流感染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置管
  • 2篇通气
  • 2篇脐静脉
  • 2篇脐静脉置管
  • 2篇相关性血流感...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置管
  • 2篇辅助通气
  • 2篇产儿

机构

  • 7篇邯郸市第一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作者

  • 7篇张艳
  • 5篇李书芳
  • 4篇李艳民
  • 3篇蒋秀芳
  • 3篇雷延龄
  • 1篇王志燕
  • 1篇李丰霞
  • 1篇汤泽中
  • 1篇原静

传媒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核查表单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核查表单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中,纳入脐静脉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8例)与对照组(210例),均在入院后24 h内完成脐静脉置管,并采用统一的拔管指征。观察组参考手术核查表单,制定脐静脉置管的核查表单,记录患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置管前准备和评估、置管中手术核查、术后导管维护、导管拔除等内容;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管理。CRBSI感染率指每1 000个中心静脉导管日的CRBSI感染数。采用t检验、χ^2检验、二项分布的z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入院日龄、出生时胎龄、性别、置管时间、患儿来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发生物品准备不足;对照组中,56例在手术过程中发现缺少物品。观察组中3例无操作前患儿评估的签字记录,对照组中102例病历书写中未记录患儿评估情况。观察组中记录到23例抽回血慢,12例调整置管长度;对照组病历及护理表格中未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意外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置管天数分别为2 082 d与2 103 d,感染例数分别为1与7例,CRBSI感染率分别为0.48与3.32人次/千导管日,观察组CRBSI感染率低于对照组(z=2.10,P<0.05)。结论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过程中采用核查表单,有助于术者和后期维护人员保持警惕,消除安全隐患,预防错误,持续改进,保障患儿安全,有效降低CRBSI感染率。
李书芳张艳李艳民魏燕云孙园园郭志灵
关键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NAV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征血指标及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RDS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NAVA模式行辅助通气,对照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行辅助通气。治疗后对两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动脉血pH、SpO_2、PaO_2、PaCO_2以及PaO_2/FiO_2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R、MAP、PIP、EAdi峰值、EAdi谷值、MVi、VTi、WOB等呼吸力学相关参数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膈肌电活动信号、RR、PIP以及WOB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RDS的治疗中,应用NAVA通气模式可有效缩短触发延迟,能以更低的气道压力实现同样的气体交换,还可减少膈肌负荷,降低气道峰压及呼吸做功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最优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推广。
张艳李书芳蒋秀芳雷延龄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征血气指标
早产儿小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颅脑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2024年
早产儿小脑出血是影响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发病率逐渐增高。通过研究分析早产儿小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但目前关于早产儿小脑出血的危险因素相关研究尚少。颅脑超声是诊断小脑出血的首选神经影像学方法, 随着超声探查技术的改良, 早产儿小脑出血的诊断率也随之提高。该文就早产儿小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颅脑超声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加强对早产儿小脑出血的诊治和随访。
张艳张艳
关键词: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颅脑超声早产儿颅内出血
穴位按摩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参照《早产儿管理指南》进行常规早产儿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穴位按摩。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胃肠道功能、生长发育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胃动素、胃泌素及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21 d时体质量平均日增长量及21 d头围增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皮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常规早产儿管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早产儿管理,可明显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和胃肠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李艳民申秋丽张艳王志燕孙园园董亚平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穴位按摩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情况
NAVA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 分析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NAVA)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我科室收治的130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患儿给予NAVA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 NAVA联合PS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 值、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pH、SpO2、呼吸系统顺应性 (Crs)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而观察组患儿的PaCO2、氧合指数 (OI)、通气量 (MV)、潮气量 (TV)、呼吸系统的阻力 (Rr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6.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 (15.38%),观察组患儿总治愈率(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 (83.0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lt;0.05)。结论 采用NAVA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良好,患儿肺功能恢复快,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广泛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张艳李书芳蒋秀芳雷延龄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ICU中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多重干预措施被引量:1
2017年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和经脐静脉置管逐渐普及,但导管置入后引起的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造成严重后果。国内外专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措施。
李书芳张艳李艳民原静李丰霞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相关性血流感染
NAVA模式与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均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ervo-i呼吸机治疗,对照组使用SIMV模式,观察组使用NANA模式,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的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a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_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aO_2、PaO_2/FiO_2明显高于对照组[(69.12±4.10)vs.(55.74±3.65) mmHg,(256.81±28.11) vs.(212.75±26.35) mmHg],PaCO_2明显比对照组低[(45.81±3.04)mmHg vs.(50.03±3.15)mmHg](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62%(44/47) vs. 74.47%(35/47)](P<0.05)。两组气漏综合征、死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6%(2/47)vs21.28%(10/47)](P<0.05)。结论:和SIMV机械通气模式比较,NAVA模式用于呼吸窘迫症患儿的效果更加显著,其有助于改善血气分析,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艳李书芳李艳民蒋秀芳雷延龄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