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
- 作品数:29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用于监控放射治疗中初次摆位误差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对不同部位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初次摆位误差进行量化分析,了解不同部位的摆位误差,了解不同医生对摆位误差的接受程度有无差异。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按头颈、胸部、腹盆腔不同部位,按不同医生治疗组随机选取5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56.9岁。按部位分别为头及头颈部20例,胸部19例,腹盆部19例。采用双曝光法拍摄照射野验证片。参考图像为CT定位后的数字重建图像(DRR)或X射线模拟机定位图像,图像比较采用骨性结构为标志,勾画出参考图像上的骨性结构,与EPID进行最大程度重合后得出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摆位误差水平方向为(1.02±1.15)mm(0~5mm),垂直方向为(1.11±1.20)mm(0~6mm)。90%以上摆位误差小于3mm。头部或头颈部固定摆位误差最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为(0.64±0.65)mm和(0.91±0.98)mm。不同医生组之间摆位误差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不同部位治疗中,在垂直方向摆位误差上,头及头颈部固定明显小于胸部和腹盆部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绝大多数摆位误差在容许范围。实施治疗前,先行X射线模拟机摆位不失为一种缩小摆位误差的有效办法。
- 沈海英沈琰琦李永春陈剑夏怡李云海
- 关键词: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摆位误差体位固定放射疗法
- 顺铂纳米脂质体的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顺铂是临床常见的具有放疗增敏作用的抗肿瘤药物,但由于其进入体内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而限制了放疗增敏作用的发挥,顺铂的缓释制剂有望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加疗效,并降低毒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包裹的顺铂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选用C57BL/6N近交系Lewis肺癌荷瘤小鼠80只(肿瘤生长5~7d),分成两组,普通顺铂组(CDDP)和顺铂脂质体组(LDDP),尾静脉分别注射顺铂注射液和顺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剂量均为6mg/kg,于注射后不同的时间取血并处死动物,取肿瘤、肾、肝和肺组织,每个时间点各5只小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游离铂的含量。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DDP组小鼠在注射后游离铂立即达到最高血药浓度3.24μg/ml,并迅速降低,2h后在血液中已经无法检测出游离铂。LDDP组小鼠注射后1h,血浆游离铂达峰浓度13.79μg/ml,是CDDP组峰浓度的4倍多。72h后血药浓度为1.04μg/ml,血中顺铂浓度呈明显的两相性变化过程,初始相顺铂浓度快速下降,半衰期为1.27h,其后第二相顺铂浓度缓慢下降,半衰期为19.47h。结论:顺铂纳米脂质体新配方,使游离铂的血药浓度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初步达到了长循环,缓释的要求。
- 张晓萌葛勇前蒋国梁陆国椿王漪璇杨焕军芮蒙杰陈剑于欣欣徐宇虹
- 关键词:顺铂脂质体药代动力学
- 利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测量放疗摆位误差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利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对不同部位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进行量化分析,了解不同部位的摆位误差,不同医生对摆位误差的接受程度有无差异.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按头颈、胸部、腹盆腔不同部位,及不同医生治疗组随机抽出58例,按部位分别为头及头颈部20例,胸部19例,腹盆部19例.所有病例采用Philips公司AcQ-Sim大孔径CT和/或Nucletron公司Simulix-HQ X线模拟机模拟定位,治疗计划为ADCC公司Pinnacle3 7.4,用Elekta公司的Precise加速器实施放疗,利用Elekta的iViewGT采集图像,采用双曝光法拍摄照射野验证片.参考图像为CT定位后的DRR或X线模拟机定位图像,图像比较采用骨性结构为标志,勾画出参考图像上的骨性结构,与EPID进行最大程度重合后得出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得到102组数据,其中EPID为拍摄角度为0° 38组,90° 21组,其他角度43组.摆位误差水平方向为1.02mm±1.15mm(0mm-5mm),垂直方向为1.11mm±1.20mm(0mm-6mm).90%以上摆位误差小于3mm.头部或头颈部固定摆位误差最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为0.64mm±0.65mm和0.91mm±0.98mm.不同医生组之间摆位误差有所不同.结论 绝大多数摆位误差在容许范围.需提高EPID在胸、腹盆部的解剖识别率,以减少其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实施治疗前,先行X线模拟机摆位不失为一种缩小摆位误差的有效办法.
- 沈海英李云海沈琰琦李永春陈剑夏怡
- 关键词: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摆位误差体位固定放射疗法
- 甘草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制备甘草素固体分散体,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和介孔二氧化硅,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甘草素固体分散体。通过测定PVP K30对甘草素的增溶效果,筛选出甘草素与PVP K30的最佳比例;使用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吸收剂,除去有机溶剂后,得到固体分散体。以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对比了甘草素原料药与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并通过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固体分散体的生物利用度。结果 当甘草素与PVP K30比例为1∶8时,PVP K30对甘草素的增溶效果最好;加入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吸收剂,制备出的固体分散体,经过表征,甘草素能够以无定型状态分布其中;体外溶出时,在60 min内的累积溶出率可达到95%,有效提高了甘草素的溶出度,并且进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结果验证,固体分散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7.08倍。结论 将甘草素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提高其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 张军唐粤鹏陈剑
- 关键词:甘草素固体分散体介孔二氧化硅
- 对射线敏感的抗癌药物脂质体制剂
-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对射线敏感的抗癌药物脂质体制剂。本发明以脂质包裹含有抗癌药物的活性成分制成脂质体制剂,在射线的作用下释放药物。本制剂能使具有放疗增敏效果的肿瘤化疗药物和放疗增敏剂富集在肿瘤部位并在射线照射下...
- 杨焕军徐宇虹蒋国梁陈剑葛勇前
- 肿瘤血液微循环条件下靶向脂质体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效率的模拟研究
- <正>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是全球各国联手对抗的'死敌'。血管期恶性肿瘤的细胞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转移引起的死亡率极高。针对肿瘤血管系统,以脂质体为载体,以'受体-配体'介导的抗肿瘤血管药物的靶向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对载...
- 吴洁陈剑布乃杰张恩华丁祖荣董澄徐宇虹
- 关键词:内皮细胞肿瘤血管流动环境靶向脂质体微循环
- 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技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奶源地追溯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15年
-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婴幼儿的主要食品,为加强其品质监管,建立了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EAIRMS)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酪蛋白δ15 N和δ13 C值的方法。通过优化的等电点沉淀法可以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获得高纯度的蛋白(纯度大于96%)。利用纳升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对提取的蛋白进行定性分析,确认其为酪蛋白。利用EA-IRMS测定分离得到的酪蛋白δ15 N和δ13 C值发现,δ15 N和δ13 C与奶源产地有一定的相关性,同一产地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酪蛋白的δ15 N和δ13 C值分布范围一致,而不同奶源产地的则存在差异。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重现性好、测试方便、准确度高,可以用来追溯国内市场上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奶源产地。
- 梁莉莉陈剑侯敬丽张莉
- 关键词:婴幼儿配方奶粉
- 对射线敏感的抗癌药物脂质体制剂
-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对射线敏感的抗癌药物脂质体制剂。本发明以脂质包裹含有抗癌药物的活性成分制成脂质体制剂,在射线的作用下释放药物。本制剂能使具有放疗增敏效果的肿瘤化疗药物和放疗增敏剂富集在肿瘤部位并在射线照射下...
- 杨焕军徐宇虹蒋国梁陈剑葛勇前
- 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禽流感病毒HA1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在禽流感病毒防治领域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构建以重组乳酸乳球菌为基础的黏膜输送载体。方法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HA1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nisin诱导表达控制系统,构建分泌型与非分泌型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经口服灌胃途径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G和粪便IgA,最后,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H5N1病毒攻击实验,进而比较分泌型与非分泌型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的免疫效率。结果分泌型重组乳酸乳球菌免疫小鼠后产生的抗体水平(IgG和IgA)高于非分泌型重组乳酸乳球菌,经过同型H5N1病毒攻击后,分泌型重组乳酸乳球菌免疫的小鼠的存活率为80%,而非分泌型重组乳酸乳球菌免疫的小鼠的存活率为60%。结论本研究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提供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 雷涵盛芝娜陈剑魏晓慧徐宇虹
- 关键词:HA1基因
- 氨基酸转运体LAT1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化学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研究的重大挑战是如何使药物透过血脑屏障(BBB)转运到神经系统中,因为BBB对大部分化学药物来说,是致密而难以通过的屏障。研究发现,BBB上存在许多特殊的转运体系统,用于转运大脑所需营养物质。人们可以把这些转运体作为研究对象,使得药物能够经过这些转运体的介导而透过BBB转运入脑。在这些转运体中氨基酸转运体LAT1(large amino acid transporter-1)逐渐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许多研究也已经证明LAT1在BBB上高表达,本文对LAT1的结构功能、转运调节及表达进行介绍,综述近年来关于LAT1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 梁莉莉陈剑张莉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转运体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