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文彬
作品数:
2
被引量:57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田自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郑丙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张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2篇
太湖
2篇
湖滨带
1篇
营养
1篇
营养评价
1篇
有机氮
1篇
湿地
1篇
湿地环境
1篇
太湖湖滨带
1篇
芦苇
1篇
环境功能
1篇
功能比较
1篇
表层沉积物
1篇
沉积物
机构
2篇
中国环境科学...
1篇
中国矿业大学
1篇
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2篇
张雷
2篇
郑丙辉
2篇
田自强
2篇
刁文彬
传媒
1篇
生态学报
1篇
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2篇
2006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西太湖典型河口区湖滨带表层沉积物营养评价
被引量:36
2006年
测定了典型西太湖入湖河口区湖滨带中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2.417%、1.049mg/g、0.402mg/g,其分布都是沿湖滨带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陆向辐射带呈逐渐增大趋势。底泥中C/N值为12.4。底泥中有机质及营养盐来源于湖中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利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表层沉积物,整个区域属于尚清洁范畴。
张雷
郑丙辉
田自强
刁文彬
关键词:
湖滨带
表层沉积物
有机氮
西太湖湖滨带已恢复与受损芦苇湿地环境功能比较
被引量:21
2006年
对西太湖湖滨带部分地段受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进行修复的基础上,开展了修复后湿地和相邻受损湿地内植物生物量,湿地水体与泥积物中氮、磷含量,底泥有机质含量,底泥氮循环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底泥重金属种类和含量等湿地环境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受损湿地内近20m宽的陆向辐射带均为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以及人工种植的苏丹草、苦荚菜和黑麦草等鱼食青饲料所取代。与修复后湿地相比,每1m^2植物生物量较少了37%~60%。(2)两类湿地中的氮、磷营养盐浓度沿水向辐射带、水位变幅带到陆向辐射带依次呈递增趋势,且修复后湿地内水体中的无机氮浓度分别比受损湿地增加了25.36%,89.39%和2562.30%,其中以NH4^+-N为主,反硝化作用在已修复湿地中占主导地位。(3)两种湿地内的水向辐射带和水位变幅带底泥氮、磷含量均较低,陆向辐射带内较高,磷含量分别比受损湿地同一水位梯度高3.19,2.62、2.25倍和1.74倍;氮含量分别比受损湿地同一水位梯度高1.84,6.08、2.09倍和2.46倍。(4)两种湿地内的水位变幅带和陆向辐射带中的底泥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中已恢复湿地底泥有机质含量达到4.13%-5.65%。水向辐射带含量均较低,一般在0.65%-0.8%之间。(5)水位变幅带和陆向辐射带底泥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中已修复湿地泥积物有机质含量达到42.17%~56.5%。水向辐射带有机质含量均较低,一般在1.65%.8.03%之间;(5)受损湿地内的陆向辐射区和水位变幅区硝化细菌数量分别比反硝化细菌高3.73倍和1.73倍,水向辐射区底泥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基本相当;在已修复湿地内的陆向辐射区和水位变幅区反硝�
田自强
郑丙辉
张雷
刁文彬
关键词:
环境功能
芦苇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