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洋洋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冰川
  • 3篇第四纪
  • 2篇第四纪冰川
  • 2篇气候
  • 2篇横断山脉
  • 2篇冰川发育
  • 2篇冰期
  • 1篇低纬
  • 1篇低纬度
  • 1篇低纬度地区
  • 1篇第四纪冰川作...
  • 1篇雪线
  • 1篇氧同位素
  • 1篇中更新世
  • 1篇山地冰川
  • 1篇深海氧同位素
  • 1篇同位素
  • 1篇气温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6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篇张威
  • 6篇李洋洋
  • 5篇刘蓓蓓
  • 4篇董应巍
  • 4篇于治龙
  • 3篇李永化
  • 3篇刘亮
  • 2篇崔之久
  • 1篇毕伟力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和厘定被引量:17
2013年
随着冰期(阶)与间冰期(阶)旋回的不断细化,第四纪冰期系列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对比之间所反映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通过中国第四纪冰期与MIS阶段对比,结合分析气候旋回与构造运动对地貌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冰期(阶)或者间冰期(阶)发生的时段应尽可能对应于MIS的偶数或奇数阶段,有助于MIS框架下新的冰期(阶)的发现;②中更新世以来,中国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可能受控于100 ka轨道偏心率变化的气候大背景,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川规模总体上与全球冰量变化一致。然而,末次冰期早、中期的冰川规模却与MIS所记录的全球冰量变化不尽一致,强烈显示气候与构造环境对冰川作用的影响;③目前在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方案中,存在着冰期系列由时间和地点双重命名的现象,建议用大理冰期、古乡冰期分别代替末次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
张威刘蓓蓓崔之久李永化董应巍于治龙李洋洋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深海氧同位素
白马雪山冰川槽谷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9
2013年
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对于重建西南季风影响区的环境变迁以及探讨冰川作用特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这里保留着典型的晚第四纪冰川侵蚀地貌,其中冰川槽谷发育特征明显。本文运用抛物线形态参数、梯级宽深比、形态比率等定量分析冰川槽谷的研究方法,对保存在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5429m)东北坡的两条简单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采用7个典型剖面的形态特征参数与其他地区对比,探讨冰川槽谷发育的可能影响因素如水热条件、冰川性质、冰川规模、岩性特点、冰川作用时间等。结果显示:白马雪山冰川槽谷抛物线形态参数b值为1.779,明显小于冰川性质相同的螺髻山(1.835),主要是由于区域降水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而与冰川性质不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825)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的差异,可能与冰川规模、作用时间以及岩性条件密切相关;梯级宽深比中槽谷形态参数沿程变化可以反映冰川流动过程中的动力变化,梯级宽深比中的形态参数A_f和B_f值最大处对应的谷肩位置接近雪线位置。根据槽谷谷肩的位置确定末次冰期早期/中期的雪线高度为4140m,这与用地貌法如冰斗底部高程法、侧碛堤最大高度法和冰川末端至冰斗后壁最大高度法等综合确定的雪线高度4092m基本一致。因此,在冰川槽谷发育的冰川作用区,用槽谷谷肩的海拔高度估算雪线高度可以成为一种比较可靠的确定古雪线方法;白马雪山的冰川槽谷形态参数b-FR的特征表明,即使是海洋性冰川作用区也不符合Hiran和Aniya提出的山地冰川模式,但运用b-FR相关关系可以很好的反映冰川的侵蚀过程。白马雪山地区冰川侧蚀作用导致槽谷坡降值较小,底部较平坦宽阔,呈现出相对完整的U型形态。此外,用形态比率FR值也可以验证雪线的位置高度。
张威毕伟力李永化董应巍于治龙李洋洋
关键词:白马雪山第四纪冰川雪线
中国低纬度地区中更新世以来冰川发育与成因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台湾地区是国内外第四纪学者研究的热点地区,对研究冰川发育与构造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冰期系列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分布在中国低纬度地区的玉龙雪山、拱王山、点苍山、台湾山地的冰期系列,运用多种手段确定的隆升速率论证构造对冰川发育尤其是对冰期系列的主导作用。使用Ohmura的公式P=645+296T+9T2计算玉龙雪山、拱王山、点苍山、台湾玉山的现代理论雪线分别为5 193m、5 000m、5 068m、3 953m,考虑构造抬升的末次冰期雪线降低值分别为1 220m、1 423m、1 630m、928m,末次冰期6-8月平均气温比现代的降低值分别为7.3℃、8.5℃、9.8℃、5.6℃,分析数据显示:台湾山地的气温条件不如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有利于冰川发育,但是台湾山地同样发育大规模的末次冰川作用,说明降水是控制台湾冰川发育的主导因素。
张威李洋洋刘蓓蓓
关键词:横断山脉隆升速率气候
横断山脉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气候与构造耦合
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形态显示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岭谷交错分布,著名的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此发育,地理位置上东西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南北横跨中低纬度,是研究冰川发育的气候与构造耦合的天然场...
刘蓓蓓张威刘亮董应巍于治龙李洋洋
关键词:横断山脉冰川气候
青藏高原边缘及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川演化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经历了几代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基本明确了冰期的历史、分布、特点以及成因机制。以中国西部现代冰川作用区为研究对象,并与中国东部进行对比,阐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历史明显晚于两极和高纬地区;发现中国的冰...
张威李永化刘蓓蓓刘亮董应巍于治龙李洋洋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末次冰期
中国典型山地冰川平衡线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中国典型山地无现代冰川作用区冰川平衡线高度的确定对于过去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选取青藏高原边缘17个山体的28个气象站气温与降水数据,采用确定的最大降水带与经验曲线关系法(简称MPC,下同)、确定的最大降水带与统计公式法(MPF)和实际气象站降水与经验公式法(WPF),恢复了17个山地的现代理论冰川平衡线高度,并对比了三种方法的适用性;综合分析了三种方法的原理、参数选取、计算过程以及误差来源;详细讨论了冰川平衡线处气温与降水关系式、气象站的海拔高度、气温垂直递减率、降水梯度对计算现代冰川平衡线的影响。提出了无现代冰川区的现代理论冰川平衡线计算的综合因子法(ZYZ)。
张威刘蓓蓓崔之久李洋洋刘亮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温冰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