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烜 作品数:9 被引量:2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精神科联络会诊特征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接受精神科联络会诊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广东省援鄂心理医疗队于2020年3月1-7日进行联络会诊的住院患者,共计105例,由参与联络会诊的20名精神科医生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并记录患者联络会诊的主要原因及精神科处理方案。由会诊医生根据主管医师介绍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进入隔离病房面诊患者,会诊后1周内对患者进行回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来自5所定点医院的105例患者,年龄(58.3±18.9)岁,62.9%(66/105)为女性患者,其中102例(97.1%)为医生进入隔离病房进行面诊的患者。105例患者会诊主要原因为焦虑65例(61.9%),抑郁27例(25.7%),失眠6例(5.7%),兴奋6例(5.7%)及幻觉妄想1例(1%)。其中77例(73.3%)患者接受相应心理治疗,1例(1.0%)接受了精神科药物治疗,27例(25.7%)联合心理治疗和精神科药物治疗。回访的结果显示102例(97.1%)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减轻。结论在COVID-19疫情的救治中,被感染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较多见,精神科联络会诊的需求量较大;精神卫生专科医生尽早介入患者的诊疗,对患者康复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张杰 陶炯 李烜 彭红军 尹平 吴逢春 王相兰 郭耀光 刘恩益 钟智勇 李爱凤 翟天一 李学武 冯飞 刘向欣 何红波关键词:住院病人 中国汉族人群双相障碍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氧化应激损害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索双相障碍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特别是不同的疾病状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53例双相障碍I型患者和59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组躁狂发作34例,抑郁发作1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症状严重程度。所有受试者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水平。结果控制体质指数(BMI)后,1患者组的MDA(F=8.362,P<0.01)和GPx(F=4.550,P=0.013)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2将患者组分为躁狂发作组和抑郁发作组,MDA水平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79,P<0.01),躁狂发作组和抑郁发作组均较正常对照高(P<0.01)。GPx活性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5,P=0.022),抑郁发作组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2)。3将患者组分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组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组,MDA水平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46,P=0.001)。有精神病性症状组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组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或0.01)。GPx活性三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6,P<0.01),有精神病性症状组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4未见发病年龄、住院次数、病程、HAMD和BRMS评分分别与SOD、GPx活性及MDA水平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发作期有氧化应激系统失衡,可能和某些临床特征相关。 李烜 李含秋 张晓菲 杨婵娟 成雄超 郑朝盾 曹莉萍 林鄞关键词:双相障碍 氧化应激 抗氧化酶 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对双相障碍Ⅰ型眶额叶皮质体积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索抗氧化酶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A,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对中国汉族成年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Ⅰdisorder,BD-Ⅰ)患者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OFC)体积的影响。方法纳入87例BD-Ⅰ患者和82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进行磁共振扫描和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检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rs4840463多态性与疾病诊断对OFC各亚区体积的交互作用。结果MSRA基因rs4840463多态性和BD-Ⅰ诊断对左右外侧OFC体积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左外侧P=0.030,右外侧P=0.002)。即在BD-Ⅰ患者中,与非风险A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风险A等位基因携带者右外侧OFC体积更小[(7367.52±809.88)mm^(3)vs.(7576.48±906.38)mm^(3),P=0.014];在MSRA基因rs4840463风险A等位基因携带者中,与HC组相比,BD-Ⅰ组左右外侧OFC体积更小[左外侧,(7535.67±809.39)mm^(3)vs.(8012.69±838.59)mm^(3),P=0.014;右外侧,(7367.52±809.88)mm^(3)vs.(8024.04±915.31)mm^(3),P=0.004]。结论MSRA基因作为BD风险基因,其rs4840463位点的风险A等位基因与BD-Ⅰ患者OFC体积减小相关。 杨瑞兰 陈建山 张晓菲 孙加琪 邹文锦 成小芳 邓文皓 张一智 杨婵娟 李烜 崔立谦 曹莉萍关键词:双相障碍 MSRA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氧化应激 等位基因 有和无家族史的青年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脑灰质体积基于体素形态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比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D-Ⅰ)青年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脑灰质体积差异,探讨BD-Ⅰ遗传相关的脑灰质结构改变。方法搜集BD-Ⅰ型青年患者有精神疾病家族史18例、无家族史39例及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49名,运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BM)方法分析组间全脑灰质体积差异,并进一步对患者脑灰质总体积及有异常改变脑区的体积值与一般临床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有家族史组左侧颞上、下回,右侧颞上回,双侧梭状回及双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明显减小,右侧额极-眶额回、右顶上小叶及小脑蚓部灰质体积增大;无家族史组双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体、双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明显减小。BD患者组之间比较,有家族史组小脑蚓部灰质体积明显大于无家族史组。总体BD患者全脑灰质体积与病程呈负相关(r=-0.549,P=0.03),与PANSS阴性分呈正相关(r=0.479,P=0.01)。结论有和无家族史BD患者均存在脑灰质体积异常,前者异常脑区更广泛,小脑蚓部灰质体积增加更可能是与BD遗传相关的结构改变。 邹文锦 邓文皓 张晓菲 崔立谦 张一智 成雄超 林鄞 李烜 杨婵娟 曹莉萍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 青年患者 家族史 脑灰质 体积 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情况,讨论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3年-2020年完成的9项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编调查表采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疾病特点及试验完成情况,分析受试者的脱落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157例,完成120例,脱落37例。脱落原因分别为:疗效差13例(35.14%),发生不良反应12例(32.43%),撤回知情同意书8例(21.62%),失访4例(10.8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脱落与焦虑程度(r=0.224,P<0.01)和不良事件(r=0.158,P<0.05)呈正相关,与受教育程度(r=-0.209,P<0.01)和总体疗效(r=-0.545,P<0.01)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β=-0.611,OR=0.543,P<0.05)、就诊次数(β=-1.831,OR=0.160,P<0.01)和总体疗效(β=-2.286,OR=0.102,P<0.01)是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结论受教育程度低、首次就诊、疗效不佳、焦虑程度重以及发生不良事件是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 钟潇琦 汪钦林 梁卉薇 李烜 杨婵娟关键词:抗抑郁药 受试者 影响因素 早期脑白质弥散张量与磁化传递成像在诊断双相情感障碍Ⅰ型中的应用 2014年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与磁化传递成像(MTI)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Ⅰ型早期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变化,为早期诊断BD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7例病程小于2年的早期BDⅠ型患者(观察组)及17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DTI及MTI成像,测量双侧前扣带回、额叶白质及胼胝体等结构的各向异性指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磁化传递率(MTR),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右侧前扣带回膝前部FA值降低(P=0.015),ADC值增高(P=0.049),左侧前扣带回膝下部、背后部、右侧前扣带回背后部以及胼胝体体部FA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感兴趣区的MTR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Ⅰ型早期脑白质异常主要位于前扣带回和胼胝体体部,FA及ADC值可早期反映BD脑白质结构异常,而MTR尚不能检测早期BD脑白质轻微变化。 邹文锦 曹莉萍 崔立谦 李烜 邓文皓 老帼慧 郭伟坚 关靖 欧玉芬 陈建华 李新春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 磁化传递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双相障碍Ⅰ型核心家系认知功能遗传度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核心家系探讨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I disorder,BD-I)认知功能的遗传性以及与BD可能相关的认知内表型。方法纳入79例稳定期BD-Ⅰ型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以及正常对照140名。采用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视觉再生、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畅性、汉诺塔(tower of Hanoi,TOH)评估被试的注意力、处理速率、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采用亲代和子代数量性状回归系数计算家系中各认知指标的遗传度(h^2),并与对照组比较,筛选BD组受损的认知指标。结果控制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的混杂影响后,TMT-A错误数(h^2=0.54)、TOH总分(h^2=0.37)、完成任务数(h^2=0.35)的遗传性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上述有遗传性的认知指标中TOH总分、完成任务数指标受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功能中处理速率和执行功能在BD核心家系中可能有遗传性,执行功能指标中TOH总分和完成任务数损害与BD疾病可能相关,可作为BD的内表型。 陈建山 周婷 关力杰 郝小玉 李烜 曹莉萍 杨婵娟关键词:双相障碍 核心家系 遗传度 CACNA1C rs58619945基因型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注意网络皮质厚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CACNA1C rs58619945基因型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D-Ⅰ)患者注意网络皮质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155例BD-Ⅰ患者与来自社区和大学招募的82名健康对照者(HC)为研究对象。对BD-Ⅰ患者和HC受试者进行CACNA1C rs58619945基因分型,并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扫描,获取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这3个亚注意网络的皮层厚度。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评估CACNA1C rs58619945基因型对注意网络皮质厚度的影响,同时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和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软件中快速视觉信息处理测试(CANTAB RVP)评估注意维度功能。本研究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13)第(056)号]。结果与HC组相比,BD-Ⅰ组的双侧前额叶皮层、双侧后顶叶皮层和双侧颞上回皮层的厚度均减少(P<0.05)。CACNA1C基因型与诊断(HC vs.BD)之间在右前额叶皮层、右后顶叶皮层和右颞上回叶皮层厚度上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NTAB RVP和RBANS注意力指数与右前额叶皮层、右后顶叶皮层和右颞上回皮层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主要在BD-ⅠG等位基因携带者中。结论CACNA1C rs58619945 G等位基因与BD-Ⅰ患者的警觉和定向网络中的右前额叶皮层、右后顶叶皮层和右颞上回皮层的形态学变化存在相关性。 张晓菲 梁晓钰 成小芳 陈建山 邓文皓 张一智 崔立谦 成雄超 李烜 杨婵娟 叶碧瑜 曹莉萍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 注意网络 皮质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