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因子
  • 2篇RT-PCR
  • 1篇再矿化
  • 1篇念珠
  • 1篇念珠菌
  • 1篇球菌
  • 1篇羟基磷灰石
  • 1篇木犀
  • 1篇木犀草素
  • 1篇纳米羟基磷灰...
  • 1篇矿化
  • 1篇粪肠球菌
  • 1篇白色念珠菌
  • 1篇白芷
  • 1篇MTT
  • 1篇
  • 1篇肠球菌

机构

  • 3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3篇李雪
  • 2篇许颖
  • 2篇赵波
  • 1篇王健平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白芷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研究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抑菌效果及对毒力因子CPH1、EFG1转录或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模型,MTT法计算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率;激光共聚焦观察不同浓度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相同时间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效果;RT-PCR技术检测在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白芷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激光共聚焦观察显示白芷乙醇提取物使生物膜内活菌死菌比例下降。RT-PCR结果表明白芷乙醇提取物在药物浓度为50、25、12.5mg/mL时抑制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mRNA的表达,在浓度为50mg/mL时则完全抑制毒力因子EFG1mRNA的表达。结论白芷不仅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表达过程产生抑制作用。
赵波许颖李雪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白芷毒力因子RT-PCR
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毒力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研究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毒力因子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粪肠球菌的体外生物被膜模型,5组实验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5、1、2、4和8mg/mL的木犀草素,同步培养24h后,通过MTT检测各组的抑菌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作用24h后的抑菌效果。最后选取适宜的浓度(2、4、8mg/mL)的木犀草素与粪肠球菌共同培养24h后,通过RT-PCR观察各组粪肠球菌毒力因子gelE、esp、ebpA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 MTT和CLSM结果显示:随着浓度的增加,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越来越好(P<0.05)。其中以8mg/mL组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2、4、8mg/mL的木犀草素对其毒力因子gelE、esp、ebpA的mRNA的表达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木犀草素对其毒力因子的抑制效果也越来越好(P<0.05)。当药物浓度为8mg/mL时,可完全抑制gelE、esp、ebpA的mRNA的转录表达。结论木犀草素对粪肠球菌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与此同时还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毒力因子gelE、esp、ebpA的转录表达水平。
李雪许颖赵波
关键词:木犀草素毒力因子粪肠球菌MTTRT-PCR
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根面龋再矿化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根面龋的再矿化效果,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氟化泡沫和氟化钠溶液的再矿化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制备人工早期根面龋模型41个,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矿后的根面的表面形态及用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脱矿后根面的显微硬度。将40个根面龋模型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氟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纳米羟基磷灰石组、氟化泡沫组和氟化钠溶液组。每组使用其相应的试剂处理,经7dpH循环及20d再矿化处理,于扫描电镜观察和显微硬度计测量。统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作LSD-t检验,实验前后采用单样本t检验。结果:氟纳米羟基磷灰石组扫描电镜观察根表面有大量晶粒沉积且平滑,其硬度值与脱矿后和其他组硬度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早期根面龋有较好的再矿化效果。
杨薇王健平刘鑫喆黄歆博李雪
关键词:再矿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