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烜

作品数:41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2篇污水
  • 11篇水管
  • 11篇污水管
  • 10篇水处理
  • 10篇污泥
  • 10篇污染
  • 10篇污水管网
  • 10篇管网
  • 9篇污染物
  • 7篇污水处理
  • 6篇生活污水
  • 6篇脱氮
  • 6篇城市污水
  • 5篇引流
  • 5篇引流系统
  • 5篇生活污水处理
  • 5篇碳源
  • 5篇硝化
  • 5篇二级出水
  • 5篇出水

机构

  • 41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陕西优斯达环...
  • 1篇中科核润(陕...

作者

  • 41篇石烜
  • 40篇金鹏康
  • 27篇金鑫
  • 7篇王晓昌
  • 4篇任武昂
  • 3篇王先宝
  • 2篇张琼华
  • 2篇赵楠
  • 2篇韩冬
  • 2篇刘丹
  • 2篇张彤
  • 2篇徐瑶瑶
  • 1篇刘宁
  • 1篇张建锋
  • 1篇金鑫
  • 1篇白雪
  • 1篇付博文
  • 1篇许路
  • 1篇王倩
  • 1篇王锐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11篇2020
  • 9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泥类型对碱性条件下污泥发酵碳源回收的影响研究
<正>国内污水厂污水中低C/N和低C/P的现状己经严重影响到污水厂出水的达标排放。污水中碳源的不足直接导致生化处理环节中微生物的活性降低,从而使得脱氮除磷效果受到极大的限制。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石烜金鹏康王先宝王晓昌
文献传递
污水处理厂碳源回收潜力与活性初沉系统构建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沉池中颗粒态物质沉降导致碳源流失、严重制约脱氮除磷效率的问题,对初沉池中流失碳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沉池对污水中SS、T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6.7%±7.73%、43.71%±5.42%,该部分颗粒物质的沉降是碳源流失的主要因素。为探明污水中碳源的回收潜力,对颗粒态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污水中易生物降解有机物质量浓度较低,仅占进水COD的13.1%,而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占51.4%。由此可知,加速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向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转化可充分挖掘碳源的回收潜力。因此,构建了一种新型活性初沉池系统,组合搅拌淘洗和污泥发酵工艺,并应用于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结果表明,初沉池出水中SCOD和VFA质量浓度分别提升了25%~35%、55%~65%,显著增强了脱氮除磷效果。
杨尚石烜张彤王先宝金鹏康张琼华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污泥发酵
城市污水管网污染物转化与生物代谢机制研究
城市污水管网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承担的污水收集与输送任务是整个系统中污染物转移转化的首个环节。由于污水水质在管网中的紊动变化显著影响了后续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使得污水处理厂进水设计参数与实际进...
石烜
关键词:城市污水管网污染物转化
文献传递
一种碳源制备-存储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源制备‑存储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蓄水箱、AAO系统、二沉池、发酵罐、生物除臭塔、发酵混合液回流系统、二级出水引流系统以及污泥引流系统;所述蓄水箱与所述AAO系统连通,AAO系统与二...
金鹏康荣懿金鑫石烜
文献传递
一种多功能储能发电检查井
一种多功能储能发电检查井,针对高层建筑污废水势能浪费以及出户检查井受冲击造成堵塞、损坏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储能发电检查井。通过在检查井中添加小型贯流式水泵水轮机、抗冲击组件以及堵塞指示装置依次实现了利用水流势能储能发...
金鹏康韩冬石烜金鑫
文献传递
印染废水循环利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变化特性被引量:2
2021年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分布研究较多,但是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时ARGs丰度变化特性研究尚存不足.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印染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采用16S r DNA技术分析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ARGs丰度变化趋势.循环初期,活性污泥中共检出9大类52种ARGs,其中β-内酰胺类(β-lactam)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最高.循环过程中,芳烃类污染物浓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升高,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丰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第100 d,上升61.85%).与此同时,与ARGs相关的Firmicutes、Actin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的丰度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84.66%、64.38%和85.15%).超过21种ARGs受到芳烃类污染物富集的显著影响,其中,6种ARGs与芳烃类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极显著正相关,6种极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ARGs的丰度变化受微生物群落和芳烃类污染物的影响,在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本研究揭示了印染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芳烃类污染物的富集与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对ARGs的影响,对印染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降低抗生素抗性基因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理论指导.
徐瑶瑶王锐金鑫石烜王岩金鹏康
关键词:细菌群落循环利用芳香族化合物
交替饥饿培养诱导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交替饥饿培养诱导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包括顺次连通的蓄水池、AAO反应池及沉淀池,所述AAO反应池设置有多个,所述AAO反应池包括顺次连通布置的厌氧池、缺氧...
金鹏康荣懿金鑫石烜
水力条件对污水管网沉积层中SRB与MA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明城市污水管网水力条件对沉积层中硫酸盐还原菌(SRB)和产甲烷菌(MA)的影响,建立了一套长为132 m、管径为DN400的城市污水管道试验系统,探究了污水管道中水体流速对沉积层污染物、环境因子、SRB和M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水流速为0.50~1.20 m/s的冲刷条件下,随冲刷时间的增加,沉积层中碳硫基质不断减少,DO和ORP不断升高,沉积层微生物环境显著改变。在水力扰动下,SRB和MA的种群丰度也发生了变化。由于所在沉积物受到污水的扰动(流速为0.50~1.20 m/s),SRB种群丰度随冲刷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MA种群丰度在污水流速为0.50 m/s条件下整体呈升高趋势,在流速为0.75~1.20 m/s条件下则呈下降趋势。通过监测不同流速扰动沉积物表层、中层后硫化氢(H2S)和甲烷(CH4)的浓度,发现扰动沉积物中层后能减少两种气体的产生,并且1.00、1.20 m/s这种较大流速在影响沉积物中层微生物环境的同时能够显著影响沉积物的底层,有效抑制了H2S和CH4气体的产生。
任俊豪殷伟民贺酰淑石烜金鑫金鑫
关键词:污水管网沉积层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菌
多点汇流下污水管网污染物迁变规律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21年
为研究城市污水管网多点汇流条件下污染物的迁变规律及其对微生物繁衍的影响机制,建立一套多汇流点位的污水管道中试系统,探究污水输送过程中碳,氮,硫3类主要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汇流点前溶解态化学需氧量(SCOD)和硫酸盐(SO(4)^(2-))浓度下降,氨氮(NH(4)^(+)-N)浓度上升,支管汇流使得汇流点3类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加.后期水质达到稳定,在保证支管污水的汇入导致各类污染物增加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SCOD浓度由进口的320mg/L左右下降至出口的280mg/L左右,在氨化作用下导致的NH(4)^(+)-N总增加量在15mg/L左右,高于因汇流产生的增加总量12.5mg/L左右,结果表明汇流管网系统中微生物的消耗代谢作用是碳氮类污染物变化的主导因素,而SO(4)^(2-)后期进出口浓度均在20mg/L左右,说明支管汇流和生化代谢使SO(4)^(2-)的含量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此外,对管网中试系统生物相中微生物繁衍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发酵菌(FB),产氢产乙酸菌(HPA),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含量随繁衍时间显著增加,并在沿程的不同汇流点处出现丰度升高现象.综上所述,在多点汇流导致污水水质波动的作用下,促进了管网生物相中微生物的繁衍增殖,并增强了其代谢作用在污水管网污染物转化的主导地位,使得污染物在管网输送过程中呈现更为显著的转化现象.
石烜高歌任博田嘉盟金鑫王晓昌金鹏康
关键词:污水管网污染物迁移转化
混凝-厌氧水解-SBR法处理中成药废水效能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中成药生产废水高COD(化学需氧量)、高SS(悬浮物)、高色度、可生化性较低等制约常规单一处理方法效力的问题,采用混凝预处理-厌氧水解-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反应器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中成药废水处理特性并探明此过程的污染物降解机理。首先,通过混凝参数正交试验以探明最佳工况:PAC(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为800 mg/L,PAM(聚丙烯酰胺)质量浓度为3mg/L,搅拌强度为250 r/min搅拌1 min后以30 r/min连续搅拌30 min。该工况为有效降低后续废水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并保障其处理稳定性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通过耦合厌氧水解与SBR生物处理方法,使得中成药废水中COD、TP(总磷)、NH_(4)-N、TN(总氮)、SS去除率分别达90.24%、87.93%、93.94%、92.62%、97.30%。该耦合工艺通过各单元间的协同处理特性,实现了逐级高效污染物去除效力,为高浓度中成药废水的稳定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金鹏康王岩石烜金鑫史璐璐张亚强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中成药废水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