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振宇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有效性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效应
  • 1篇胃癌
  • 1篇胃癌细胞
  • 1篇胃癌细胞系
  • 1篇息肉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系
  • 1篇腺瘤
  • 1篇腺瘤性
  • 1篇腺瘤性息肉
  • 1篇结肠
  • 1篇结肠炎
  • 1篇结直肠
  • 1篇结直肠癌
  • 1篇菌群
  • 1篇溃疡

机构

  • 3篇潍坊医学院
  • 3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葛振宇
  • 2篇张小茜
  • 2篇张红梅
  • 1篇冯玉光
  • 1篇季万胜
  • 1篇仲华
  • 1篇张丽
  • 1篇崔璨
  • 1篇李虎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进展关系的临床研究探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不同进展过程中患者肠道的优势菌群以及对结直肠癌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例结直肠癌患者、20例腺瘤性息肉患者和2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设为C组、A组和N组,分别收集粪便以及肿瘤组织、息肉组织及肠壁组织。利用16sRNA技术对收集的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微生物的丰度与多样性,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息肉组织以及肠壁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稀释性曲线显示所有样本包含的OTU数目不同;采用α多样性、β多样性、PCoA等分析显示:不同样本间及组间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LEfSe分析显示差异最显著的菌为C组Prevotellaceae、A组Enterobacteriaceae、Erysipelotrichaceae和N组Ruminococcaceae、Bifidobacteriaceae。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6在C组中的阳性率高于A组和N组。结论:在C组、A组与N组中,每个样本的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并不相同,各组具有明显不同的群落结构,呈现出组内样本差异较小,组间样本差异较大的现象(P<0.05)。结直肠癌可能与Prevotellaceae有关,而腺瘤性息肉可能与Enterobacteriaceae、Erysipelotrichaceae有关。慢性炎症可能通过产生IL-6等炎性因子导致癌前病变,进而进展为结直肠癌。
张默涵葛振宇谭杨谷金华史立宏张小茜
关键词:肠道菌群结直肠癌
rmhTNF-α对胃癌细胞系MKN45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rmhTNF对胃癌细胞系MKN45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IU/ml)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处理胃癌细胞MKN45,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观察其细胞增殖抑制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MKN45细胞p53异构体Δ133p53、STAT1及STAT3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随rmhTNF作用浓度增高(50、100、200IU/ml),MKN45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133%,24.800%和3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46,P〈0.01)。RT-PCR结果显示,随rmhTNF浓度增高,MKN45细胞STAT1 m RNA表达上升(F=164.290,P〈0.001),STAT3、Δ133p53 m RNA表达下降(F=29.921,F=24.243;P均〈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Δ133p53与STAT1表达呈负相关(r=-0.951,P〈0.01),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r=0.840,P〈0.01)。[结论 ]MKN45细胞中,Δ133p53是STAT1、STAT3调控肿瘤细胞的共同靶基因,STAT1、STAT3-Δ133p53-p53通路可能是rmhTNF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机制。
崔璨葛振宇魏菁琳张丽王春芽张红梅季万胜
关键词:RMHTNF胃癌细胞系STATP53
Ⅰ型干扰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对Ⅰ型干扰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关于Ⅰ型干扰素治疗UC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采用Rev Man5.1进行荟萃分析,比较干扰素与安慰剂治疗UC的有效缓解率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4篇文献纳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Ⅰ型干扰素治疗UC与安慰剂相比,有效缓解率无明显差异(OR=1.23,95%CI:0.76-2.01,P=0.40),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R=1.44,95%CI:0.21-9.82,P=0.71).结论:应用Ⅰ型干扰素治疗UC患者,其疗效不优于安慰剂.
李虎冯玉光张红梅张小茜仲华葛振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干扰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