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成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压裂
  • 2篇压裂液
  • 2篇井壁
  • 2篇聚合物压裂液
  • 2篇交联
  • 2篇交联剂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地层
  • 1篇堵漏
  • 1篇堵漏技术
  • 1篇性能表征
  • 1篇性能评价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油井
  • 1篇油井清防蜡
  • 1篇有机盐
  • 1篇有机盐钻井液
  • 1篇原油
  • 1篇脂肪醇聚氧乙...

机构

  • 5篇青海油田
  • 3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薛成
  • 3篇郑延成
  • 3篇张晓梅
  • 2篇董三宝
  • 1篇梅平
  • 1篇纪淑玲
  • 1篇魏晓霞
  • 1篇程涛
  • 1篇马莎莎
  • 1篇宋君

传媒

  • 2篇钻井液与完井...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强抑制防塌型钻井液技术在圆探1井的应用
2017年
针对圆探1井存在的问题,选用了具有强抑制性的胺基有机盐钻井液体系,室内对其抗温性能、抗污染能力及抑制性进行评价。该钻井液体系耐温不低于120℃;黏土污染达8%时,体系的表观黏度仅提高10.5 mPa·s;4%NaCl溶液污染达20%时,黏度保留率高达48.3%,钻井液仍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经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性能易控制,现场操作简单,该井一开钻遇大段砾石层,二开深部井段及三开井段钻遇胶接差泥岩及硬脆性地层,出现了井壁失稳现象,及时补充胺基聚醇抑制剂、NFA-25、QS-2、YDW-1等原料,通过增强钻井液体系的抑制性能和封堵性能,细化防塌措施,有效控制了井壁的稳定。
申明韦西海薛成于刘军宋乐霍其其孙燕王丰明
关键词:泥岩有机盐钻井液井壁
一种酸性压裂液用交联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无机铝盐和无机锆盐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酸性压裂液用复合交联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有机铝锆交联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有机铝锆交联剂的最佳合成工艺:水和甘油占65%,配体之间的比例为m(α-羟基脂肪酸)∶m(乙酸)∶m(多元醇PYA)=6∶3∶1~5∶3∶2,无机铝盐与无机锆盐的比例控制在1∶1左右,配体与金属盐的比例控制在2∶1~2.5∶1之间,反应温度为40~50℃,反应时间为4~5 h。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130℃时,冻胶体系的表观黏度为172 mPa·s;在130℃、170 s-1下连续剪切90 min后,冻胶黏度仍有112 mPa·s;破胶液在30℃时的黏度仅为4.72 mPa·s,破胶彻底,对储层伤害小。
郑延成薛成张晓梅
关键词:性能评价
混合菌系QZ-10对原油的作用性能表征及现场清防蜡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油藏环境中呈单相液态的原油,在开采、运送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及流动条件的变化,石蜡不断从原油中析出,造成井筒、管线的结蜡。微生物清防蜡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需要根据现场的环境条件施用合适的微生物清防蜡菌液。【目的】利用来源于青海油田盐碱油藏环境的混合菌系QZ-10,有效解决油井结蜡的问题并探究作用机理。【方法】针对混合菌系QZ-10开展表面张力/界面张力测定、乳化性能分析、降黏率和防蜡率测定、烃转化能力评估,来表征其性能特征,同时开展现场试验验证其实际清防蜡应用价值。【结果】混合菌系QZ-10菌液能将水-煤油界面张力降至1.21 m N/m,EI_(24)值为91.11%,降黏率达92.90%,防蜡率可达到90.00%,并且能够减少原油中的重质烃类、增加轻质烃组分、改善原油的品质。室内实验结果表明QZ-10菌液具有良好的降黏和乳化性能,展现出能够清除油井结蜡的潜力。选取青海油田中结蜡严重的油井,利用QZ-10菌液进行清防蜡作业,经过140 d的现场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的油井中80.95%油井除蜡效果明显,其中多口油井有显著增油效果,累计增油1100 t。【结论】混合菌系QZ-10具有优良的油井清防蜡及驱油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魏晓霞尹珺纪淑玲程涛马莎莎薛成耿朋学
关键词:微生物清防蜡油井清防蜡
低分子聚合物压裂液的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对低产停产的老井再次开发,压裂改造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室内评价了低分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压裂液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在65℃下连续剪切1.5 h后粘度仍有102.5 m Pa·s,携砂性能良好,易破胶,低残渣。现场应用效果显示,已停产多年的七深8井恢复生产,累计产油1 200多吨。
宋君薛成
关键词:压裂液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_6)磺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C14~18的脂肪醇与环氧乙烷反应合成了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再以氢化钠为催化剂、丙烷磺内酯为磺化剂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6)磺酸钠(14AES6,16AES6和18AES6)。通过测定反应时间与磺化率的关系,得到14AES6,16AES6和18AES6较佳的磺化时间;测定了产物在蒸馏水、油田采出水和CaCl2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cmc及其对应的γcmc);评价了产物与不同碳数烷烃及胜利临盘油田原油的界面张力,确定了原油的等效烷烃碳数。实验结果表明,14AES6,16AES6和18AES6的较佳磺化时间分别为8,12和16 h;3种产物在蒸馏水中的cmc为0.02%,0.01%和0.005%,γcmc分别为30.52,37.55和35.59 mN·m-1;在临盘油田矿化水中的cmc减小了0~0.01%,γcmc降低了0.81~1.38 mN·m-1;在3种不同浓度CaCl2溶液中16AES6的cmc均为0.005%,低于在蒸馏水中的情况,γcmc略有降低;16AES6和18AES6的最小烷烃碳数分别为10和12,通过测试含有助剂的18AES6体系与原油及烷烃间的界面活性得临盘油田原油的等效烷烃碳数为13。
郑延成张晓梅薛成董三宝梅平
水基合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6
2012年
天然植物胶及其衍生物压裂液因含不溶物,破胶后残渣多,对地层伤害大,且价格居高不下。随着对油气层的保护意识增强,合成聚合物压裂液对细菌不敏感、冻胶稳定性好、无残渣、对地层低伤害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油气田的青睐。文章从丙烯酰胺类、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类等几类稠化剂,对合成聚合物压裂液做了详细阐述,并简述了水基压裂液的发展趋势。
薛成张晓梅董三宝郑延成
关键词:压裂液交联剂
狮202井区裂缝性地层堵漏技术被引量:3
2018年
狮202井区井漏主要发生在N1和E32地层上部,N1地层裂缝发育,E32地层裂缝和溶蚀孔洞双介质储层发育,地层承压能力低,裸眼井段长,容易漏失的层位多,同一裸眼井段内高低压同层,井漏复杂处理难度大,针对该区块的地层漏失特点,引入NTS片状颗粒,该材料坚固,承压能力强,进入漏层后具有翻转能力。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一套堵漏技术配方,根据现场钻井液漏失速度设计了3种不同配方:(1)循环浆+1.0%NT-DS+(2%~3%)NTS(细)+(1%~3%)核桃壳(0.5~1.0 mm)+(1%~3%)SDL+(1%~3%)SQD-98,总浓度为12%~13%;(2)基浆+2%NTS(细)+3%核桃壳(1~3 mm)+(3%~4%)核桃壳(0.5~1.0 mm)+1%NT-DS+3%SDL+3%SQD-98,总浓度为15%~16%;(3)基浆+3%NTS(中︰细=1︰2)+(3%~5%)核桃壳(1~3 mm)+(3%~5%)核桃壳(0.5~1.0 mm)+(1%~2%)NT-DS+3%SDL+5%SQD-98,总浓度为25%左右,并制定了相应的现场施工方案。在狮202井区进行了4口井的试验应用,应用效果良好,堵漏成功率为100%,提高了地层的承压能力,扩大了安全密度窗口,满足后续施工要求。
屈璠韦西海吴金星刘顽薛成杨海琳
关键词:裂缝性地层堵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