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能城

作品数:1 被引量:23H指数:1
供职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水源
  • 1篇预氯化
  • 1篇中高浓度
  • 1篇水污染
  • 1篇水源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因子
  • 1篇高浓度
  • 1篇氨氮

机构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作者

  • 1篇孙洪伟
  • 1篇黄玉源
  • 1篇李秋霞
  • 1篇雷泽湘
  • 1篇赖能城

传媒

  • 1篇水处理技术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预氯化去除饮用水水源中高浓度氨氮等污染因子的应急处理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从水污染应急的角度,进行了氨氮的应急处理研究。氨氮去除采用常规工艺与预氯化为主要预氧化工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的混凝、沉淀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作用有限,其主要作用仅为去除水中的致浊物质及部分有机物。在投加次氯酸钠作为预氧化药剂之后,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去除氨氮的效果,当原水氨氮的质量浓度在1.0mg·L-1左右时,次氯酸钠投加量为8.4mg·L-1,能够高效地去除氨氮,沉后水氨氮质量浓度为0.292mg·L-1(达到国家一级水源水质标准),去除率为68.78%,UV254也有32.26%的去除率;如同时需要更高的UV254的去除率,则可选用次氯酸钠9.6mg·L-1的投加量,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87.20%,水源水的氨氮质量浓度在0.123mg·L-1的水平,同时UV254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5.16%,从而控制THMs和THMFP这些毒副产物形成量在相当低的水平,是最理想的选择。此法在短时间内作为去除氨氮这种毒性很强的物质的应急使用是可行的,但不能长期使用,因为对微污染水源而言,如投氯量把握不当,则也会产生较多的毒副产物,对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构成明显影响。
李秋霞孙洪伟赖能城黄玉源雷泽湘
关键词:氨氮预氯化水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