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洁莹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中子
  • 2篇细胞
  • 2篇快中子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胶质瘤细胞
  • 1篇等离子体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发射
  • 1篇原子发射光谱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 1篇神经胶质瘤细...
  • 1篇生物效应
  • 1篇硼中子俘获
  • 1篇硼中子俘获疗...
  • 1篇中子辐照
  • 1篇中子俘获
  • 1篇细胞系
  • 1篇疗法

机构

  • 3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王潇
  • 3篇孔福全
  • 3篇隋丽
  • 3篇郑洁莹
  • 2篇崔素珍
  • 2篇马南茹
  • 2篇赵葵
  • 2篇杨磊
  • 1篇邓玉林
  • 1篇马宏
  • 1篇刘权卫
  • 1篇陈洪涛
  • 1篇郝小娟
  • 1篇单振刚

传媒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胶质瘤细胞系摄取BPA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BPA(2,2-双(4-羟基苯基)丙烷,Bisphenol A)浓度和温度对胶质瘤细胞系摄取和析出10B的影响。方法:将C6和U251两种胶质瘤细胞系,及大鼠正常脑胶质细胞培养在含不同浓度BPA(10B浓度分别为20、40、60、80、100μg/mL)的培养基中24 h后,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细胞内硼的含量;将C6细胞培养在含不同浓度BPA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更换为不含10B培养基,在不同温度条件(4、25、37℃)下继续培养,并分别于换液后的1、2、3 h,用ICP-AES方法检测细胞内的硼含量。结果:细胞内硼浓度随培养基中BPA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胶质瘤细胞内10B浓度约为正常胶质细胞的2.2倍;温度越高,细胞内硼析出速度越快。结论:BPA对胶质瘤细胞系具有一定亲和力;细胞对10B的析出速率具有温度依赖性。
杨磊王潇隋丽孔福全郝小娟郑洁莹马南茹崔素珍刘权卫赵葵
关键词:硼中子俘获疗法BPA胶质瘤细胞系
快中子诱发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效应研究
2012年
目的:以14 MeV快中子照射体外培养的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研究快中子诱发U251的相关生物效应;方法:快中子照射U251细胞,吸收剂量分别为1、3、5、7 Gy,辐照后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生长曲线以及周期变化等相关指标;结果: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上升,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照射后24 h,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变化;照射后48 h,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变缓;结论:快中子为高LET射线,与相关文献报道的γ射线相比,快中子具有较高的相对生物效应。
杨磊王潇孔福全隋丽崔素珍郑洁莹马南茹赵葵
关键词:快中子U251细胞生物效应
14MeV快中子辐照对大鼠免疫系统的损伤被引量:1
2016年
用14MeV快中子对Wistar雄性大鼠进行5Gy的全身照射,观察其免疫系统损伤情况及氧化应激的相关变化.大鼠分为辐射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辐射后1,7,14d3个时间点取血液、胸腺和脾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后第1d,辐照组大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降至最低,照后第7、14d有所恢复,但仍不足正常组的1/2.血小板数在照后第1d开始减少,至第7d达到最低值,第14d仍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而大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辐照后14d明显低于正常组.另外胸腺和脾脏均出现萎缩,脏器指数明显减小.血浆、胸腺和脾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SOD酶活性及MDA值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说明快中子辐射影响血浆、胸腺和脾脏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造成胸腺和脾脏的萎缩以及一系列组织形态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大鼠的正常免疫功能.
王潇于颖琪郑洁莹单振刚雷润宏隋丽孔福全陈洪涛邓玉林马宏
关键词:快中子免疫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