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实验用动物保定笼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动物保定笼具。它包括移动框架和帆布兜,移动框架下部设有四个移动支撑脚,在移动支撑脚上固定有带锁止功能的移动轮,在移动框架的上部框边的相对的两条框边中设有滑槽,滑槽中固定有两根活动杆,活动杆两端分...
- 龚宝勇杨丰华黄韧刘晓霖陈锐
- 文献传递
- 白色念珠菌经口感染ICR小鼠建立系统性感染模型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经口感染ICR小鼠建立系统性感染模型,观察C.albicans经黏膜感染后在小鼠体内组织增殖及分布规律。方法 46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n=20)、模型组B(n=20)、对照组(n=6)。模型组采用棉签法口腔接种C.albicans(7×106cfu/m L),对照组同方法接种等容积生理盐水。模型组A小鼠用于临床、生存、剖检观察试验;模型组B接种后第3、5、7天随机解剖5只小鼠用于组织载菌量和病理检验(对照组每个时间点解剖2只),活菌平板计数法检测小鼠组织载菌量,光镜观察小鼠舌、胃、肝、肾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接种后第3天舌面出现明显白斑并随时间加重引起死亡,第5天小鼠死亡率超过50%,第7天死亡率达100%,并能从舌(87.5%)、胃(87.5%)及内脏组织肝(54.5%)、肾(50.5%)、肺(20%)和心脏(4%)中分离到C.albicans,显微镜观察在舌、食道、胃、肝、肾存在菌丝的增殖,对照组未见C.albicans生长,提示模型组小鼠因C.albicans黏膜感染引起小鼠播散性的系统性感染。结论 C.albicans可在一定条件下突破黏膜免疫屏障引起小鼠机会性系统性感染,从而加重感染死亡。
- 罗银珠潘金春何丽芳闵凡贵叶秋莹陈锐吴玉娥黄韧张钰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小鼠
- 噻拉嗪和氯胺酮复合麻醉对蕨麻小型猪血压和脉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为了解氯胺酮、噻拉嗪复合麻醉对蕨麻小型猪血压和脉搏的影响状况,测量了12头蕨麻小型猪在清醒状态下的血压和脉搏,氯胺酮和噻拉嗪复合麻醉后,再次测量血压和脉搏,比较两种状态下蕨麻小型猪血压和脉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使用氯胺酮和噻拉嗪复合麻醉后蕨麻小型猪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脉搏变化不明显。
- 龚宝勇杨镇宇刘晓霖陈锐王希龙杨丰华
- 关键词:氯胺酮复合麻醉血压
- 非人灵长类评价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因素探讨
- 2017年
- 目的基于威斯康辛通用测试仪的延迟应答测试是评价非人灵长类学习记忆能力的常用方法,该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何设定规范的训练和评价参数,对正确评价猴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8~9岁雄性食蟹猴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利用改良的威斯康辛通用测试仪检测,通过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来评价训练次数,评价频率,间隔评价时间,延迟时间和陷阱食盒数量等实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当减少训练阶段的训练次数(小于10次)时,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不稳定且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在获得足够训练的前提下,评价频率对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影响较小;常规训练后3个月进行评价,食蟹猴仍然能够获得65%的获取食物正确率;增加延迟时间后,会导致部分食蟹猴获取食物的正确率显著降低;此外,当增加到3个以上陷阱食盒时,导致食蟹猴获取食物正确率普遍低于65%以下。结论合理的设置训练和评价阶段的实验参数对非人灵长类学习记忆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 李舸刘晓霖陈锐刘书华李韵峰关雅伦李雪娇裴中黄韧张钰
-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学习记忆
- 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为新药筛选建立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方法对免疫抑制ICR小鼠静脉注射临床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CaR,通过临床症状、生存情况、组织载菌量、组织病理、细胞因子分析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对模型评价。结果 CaR感染小鼠在接种后第1天出现死亡,相比临床药敏菌株Ca S感染组,16 d观察期内动物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CaR,90.7%;Ca S,86.2%,P=0.158),但观察早期CaR组死亡比Ca S组快。感染第4天,不同组织均可检测到念珠菌,并发现与Ca S组相比,肾、脑组织载菌量具有显著性差异。真菌引起的典型肉芽肿样是肾、脑、心的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组织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显著,与Ca S组比较,IL-1α和IFN-γ显著升高,TNF-α显著下降。CaR和Ca S感染小鼠给予10 mg/kg氟康唑治疗,死亡率分别为83.3%、37.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耐药白色念珠菌弥散性感染小鼠模型,有望成为抗感染新药研发的重要工具。
- 李航龚宝勇罗银珠吴玉娥陈梅玲陈锐刘晓霖王晖黄韧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