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雪莹

作品数:4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三峡库区
  • 2篇乡村
  • 2篇路网
  • 2篇库区
  • 1篇山区县域
  • 1篇通达
  • 1篇通达性
  • 1篇农田
  • 1篇熵权
  • 1篇县域
  • 1篇基本农田
  • 1篇绩效
  • 1篇绩效评价
  • 1篇高标准基本农...
  • 1篇高标准农田
  • 1篇TOPSIS
  • 1篇标准农田

机构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邵景安
  • 4篇马雪莹
  • 2篇徐新良
  • 2篇曹飞
  • 1篇蒋佳佳

传媒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熵权-TOPSIS的山区乡镇通达性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被引量:33
2016年
交通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通达性则是反映交通设施水平的有效评价指标。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选取空间数据和调研数据,引入熵权-TOPSIS模型构建集内外通达性和摩擦阻抗于一体的指标体系,客观分析山区乡镇的通达性,以期为交通合理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通达性指标对区域综合通达性影响程度为:交通设施技术(C_4)>摩擦阻抗(C_5)>等效道路密度(C_2)>乡镇内部连通度(C_1)>与省干道衔接度(C_3)。(2)贴近度变异系数达0.5410,说明样区交通通达性水平空间差异大。(3)通达性空间格局表现出以南宾、西沱、悦崃为极核点向外围扩散递减趋势;通达性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高通达区主要分布在平缓区,低通达区主要分布在陡峭山区。(4)通达性良好区域呈"一环一轴"模式分布,呈显著主干道指向性。(5)样区乡镇通达性空间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流转面积有较高趋同性。研究结果能为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合理规划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马雪莹邵景安徐新良
乡村路网对三峡库区社区水平森林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道路作为人为扰动介质被认为是短时空尺度森林景观演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体现为明显的"通道-阻隔"效应。论文以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为例,以3期遥感影像和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的缓冲叠加功能,基于路网动态变化角度,从类型、林龄、起源等主要森林结构方面分析路网变化对森林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道路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道路质量以等外公路和村级公路的改善为主。2)道路对森林景观干扰性明显。森林从类型、起源、林龄三方面在道路缓冲区内的破碎度均高于非缓冲区内的破碎度。1992—2002年及2002—2014年两个时期相比,前一时期其他灌木林、幼龄林以及萌生林大幅减少,基本表现为道路缓冲区内减少量大于非缓冲区内减少量。后一时期乔木林、中龄林以及萌生林有所增加,其他灌木林和成熟林轻微减少,其中,乔木林在道路缓冲区内增加量大于非缓冲区内增加量,中龄林及萌生林则表现为道路缓冲区内增加量弱于非缓冲区内增加量。3)道路影响域范围内,在无政策性干预条件下,道路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导致森林景观的退化,低级路段的消失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
马雪莹邵景安徐新良
关键词:三峡库区
重庆山区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被引量:30
2018年
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评估对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实施、政府决策等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使用访谈数据、图件数据和统计数据,构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样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成效。结果表明:1)与建设前相比,农地平整状况维度中耕地连片度增加13.56%。耕地破碎度呈显著离散性,梯田化率明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维度中道路通达度提升25%,空间离散度略微增加,有集聚效应。道路硬化率建设后分布仍呈中部高、两端低的态势。灌溉保证率和沟渠密度显著增加,空间分布均与南部产业结构、地形密切相关;农田生态环境维度植被覆盖率在建设后空间分布仍呈显著离散性。有效土层厚度明显增加,空间分布格局与道路通达性相当;多主体满意度维度农民满意度和公司企业满足度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南部鹤大台地区满意度最为明显,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建设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2)Ⅰ级成效区,综合成效评价最佳,4个子目标也引起了足够重视,占比为53.26%;Ⅱ级成效区的综合评价次之,4个子目标的投影值也与之匹配,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选址及建成后综合成效凸显的重点区,占比37.62%;Ⅲ级成效区的综合成效相对较差,4个子目标所得投影值也相对较低,占比为9.12%。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评价,应考虑区域独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有序开展差别化评价。
马雪莹邵景安曹飞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绩效评价
三峡库区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曹飞邵景安马雪莹马雪莹杜建平蒋佳佳蒋佳佳
关键词:三峡库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