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斌
-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的四个维度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发展与保护带来了新机遇。探讨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建设中存在问题。从生态伦理、生态补偿、环境立法和耗散结构理论四个维度视角出发,厘清了社区共管模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构建自然保护区协调发展管理新构想,认为社区共管模式应是一种在生态法则基础上,由政府主导、社区参与、资源共享、权力均等、义务均担,生态环境有序健康演进和社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双赢模式。本研究旨在为实现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科学性提供支撑和范式。
- 乔斌乔斌苏芝屯
-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协调发展
- 赖草种群有性生殖期构件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
- 2016年
- 以银川平原常见禾草赖草(Leymus secalinus)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采样、实验室分析,探究了赖草种群有性生殖期构件生物量配置格局变化、动态变化及根冠比。结果表明:(1)在构件生物量配置格局动态方面,茎秆构件生物量、有性生殖构件生物量的配置比例呈现倒"V"型变化规律;根茎构件生物量即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大且呈现"V"型变化,叶构件生物量的配置比例变化幅度不大。(2)在构件生物量动态变化方面,叶构件生物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茎杆构件生物量为单峰曲线变化,有性生殖构件生物量表现为倒"V"型,根茎构件生物量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总生物量变化也呈现下降趋势,6~9月依次116.02、105.66、98.22、73.23 g/m^2;根冠比(R/S)从6~9月依次为1.1882、1.0461、0.7933、1.0742,季节波动较大,6月地下生物量最大时,根冠比(R/S)也最大,8月地上生物量最大时,根冠比(R/S)则最小。(3)构件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体现出整体性的生存策略。
- 乔斌何彤慧于骥吴春燕
- 关键词:生物量根冠比
- 银川市典型湖泊湿地中芦苇生长特性及其生境土壤因子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该研究以银川市典型湖泊湿地芦苇为对象,通过原位试验监测芦苇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指标的月份变化特征,建立形态指标与群落数量指标关系估测模型,分析影响芦苇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为湖泊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和芦苇湿地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银川湖泊湿地芦苇在5~7月间生长速率快(P<0.05),在8~9月份生长累积速率降缓(P>0.05),芦苇株高、盖度、生物量等指标峰值出现在8月或9月,10月份各生物学指标出现上下波动变化(P>0.05)。(2)银川湖泊湿地芦苇种群密度增加,群落环境改变,单株生存空间缩小,抑制了茎秆横向生长,表现为密度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单株展叶数增加,单株叶面积伴随增长,群落尺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也相应极显著增加(P<0.01)。(3)在5~10月,各月株高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模型或指数函数模型表达,生长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之后随生长速率变缓这种正相关趋于减弱并消失;在6~8月,各月茎粗与单株地上生物量拟合效果依次增加,随单株地上生物量累积量越来越大,茎秆横向生长起到了物理支撑作用;形态指标与生物量指标在峰值期(8月或9月)拟合效果最佳,多为幂函数模型,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4)土壤全氮(TN)、土壤有机碳(SOC)、土壤碱解氮(AN)、全盐、pH、土壤速效钾(AK)均是影响芦苇生长的特征因子,并以TN、SOC对芦苇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 乔斌何彤慧吴春燕苏芝屯
- 关键词:芦苇生物学特征土壤基质湖泊湿地
- 精准扶贫背景下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路径构建——基于宁夏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案例论证被引量:5
- 2018年
- 在科学梳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路径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切入,阐述了宁夏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口—资源—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认为保护区是由中间低、四周高的复合式盆地构成的"湖—城—地"型生态系统。从生态服务功能、农户生计诉求、多元利益主体等方面探讨了该系统,认识到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资源禀赋不足、当地社区居民的生计能力脆弱、致富能力低下。保护区管理部门、社区居民、投资者、游客等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表现出利益冲突。研究提出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耦合机制,建议走生态产业、移民搬迁、旅游开发同步推进的科学路径,以期为当地社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决策依据。
- 乔斌乔斌何彤慧
- 关键词:乡村社区生态保护扶贫开发
- 银川平原草甸湿地三种禾草构件特征及其土壤生境被引量:3
- 2017年
- 草甸湿地是银川平原干旱背景下特殊的湿地类型,对宁夏引黄灌区绿洲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常见禾草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赖草(Leymus secalinu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研究了3种禾草构件形态特征、构件生物量特征及配置比例,分析了3种禾草生境的土壤特征。结果表明:3种禾草的构件形态、构件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芨芨草各构件特征值最大,赖草和佛子茅次之;3种禾草构件生物量分配策略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P<0.05),其生物量分配模式以种群能够实现持续生存和繁衍为终极目标;禾草生境的土壤理化性质在小尺度上各有不同,因而不同禾草常以单优群落分布,在景观格局上禾草生境则受制于银川平原草甸湿地盐渍化特征和土壤水分梯度差异。该研究为宁夏引黄灌区沟渠廊道生态建设和盐碱草地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 乔斌何彤慧吴春燕苏芝屯
- 关键词:构件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
- 宁夏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堰塞湖群的水质现状被引量:1
- 2018年
- 于2016年8月31-9月1日和2017年8月8-9日,在宁夏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党家岔堰、苏堡堰、堡玉堰、河滩堰中,采集水样,选取p H、溶解氧含量、化学需氧量含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含量、六价铬Cr(Ⅵ)、总溶解固体含量等评价指标,对堰塞湖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堰塞湖水体符合Ⅴ类水域标准,属重度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p H、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决定堰塞湖水质的关键因子;各堰塞湖水体p H差异显著(n=137,p〈0.05),苏堡堰水体p H最小,为8.23-8.83,党家岔堰和堡玉堰水体p H分别为8.45-8.90和8.86-9.89,河滩堰水体p H最大,为9.22-9.97;各堰塞湖水体总氮含量差异显著(n=137,p〈0.05),党家岔堰、苏堡堰、堡玉堰和河滩堰水中的总氮质量浓度依次为1.274-3.684 mg/L、2.006-3.567 mg/L、3.214-4.838 mg/L和7.681-9.983 mg/L;苏堡堰水中的总碳、无机碳和总有机碳含量都最大,其次为党家岔堰和堡玉堰的,河滩堰的最小。
- 乔斌乔斌苏芝屯何彤慧
- 关键词:水质
- 兰州市肯德基快餐店时空分布研究
- 2017年
-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Excel统计分析法,对兰州市14家肯德基店从时空变化、空间特征、分布点周边环境概况以及影响因子几个方面,分析概括了兰州市肯德基店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兰州市肯德基店布局特点为在大型购物中心或商厦、步行街等可见度高、客流量比较大的休闲娱乐场所;在居民小区集中地地段;所在点距离停车场或公交站点很近;一般都在地价较高的地段。
- 苏芝屯何彤慧张杰吴春燕乔斌
- 关键词:肯德基
- 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黄河的多沙性影响了黄河滩涂湿地的形成,不同发育程度的滩涂湿地之间其土壤粒径存在差异。为研究银川平原滩涂湿地的土壤粒径分布状况与分形特征,选取吴忠黄河湿地、银川黄河湿地、平罗湿地以及黄沙古渡4个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实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土壤的粒径特征与滩涂湿地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除黄沙古渡外,滩涂湿地土壤颗粒组成在0~10、10~20、20~30、30~40、40~50cm土层间差异性较小(P<0.05),黄沙古渡的土壤颗粒组成则是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2)滩涂湿地其表层(0~20cm)的土壤颗粒组成与其所处黄河上下游的位置无关,与其发育程度有关,发育程度较高的滩涂湿地土壤细粘粒、粗粘粒含量较高;3)银川平原黄河滩涂湿地土壤颗粒与电导率、pH无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粗粉粒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4)平罗湿地、银川黄河湿地、吴忠黄河湿地以及黄沙古渡4个不同滩涂湿地的土壤分形维数分别为2.74、2.64、2.56、2.34,处于中等水平;5)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细粘粒、粗粘粒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细砂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以很好的反映土壤颗粒分布特征,对于滩涂湿地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苏芝屯何彤慧何彤慧冯艳琼
- 关键词:滩涂湿地土壤粒径发育程度
-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不同水深梯度下芦苇种群生长特征被引量:7
- 2017年
-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芦苇种群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以银川平原湖泊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水深梯度,即Ⅰ(0~5 cm)、Ⅱ(5~25 cm)、Ⅲ(25~50 cm)、Ⅳ(50 cm<Ⅳ<150 cm),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探讨芦苇种群生物量、株高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不同水深环境的响应,分析不同水深梯度株高与生物量的协同适应能力。结果表明:水深对生物量、株高的影响极显著(P<0.01),生物量随着水深的增加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株高对水深增加的响应为非线性正相关;不同水深梯度对生物量、株高的累积速率表现出不同的极显著差异(P<0.01)。各水深梯度生物量累积在时间序列上为单峰形曲线,株高变化规律为先单调上升后维持不变。水越深生长速率越快,生物量和株高的累积效应越明显;芦苇种群对水深梯度变化的生态适应能力并非线性,水深过高(50 cm<Ⅳ<150 cm)或过低(0~5 cm)对芦苇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水深(5~50cm)株高与生物量的耦合程度高,芦苇长势良好。该研究为确定芦苇生长最佳水深阈值区间和有序推进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 乔斌何彤慧于骥吴春燕苏芝屯
- 关键词:芦苇种群水深梯度生物量株高银川平原
- 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养分特征与植物响应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探究草甸湿地土壤养分特征,阐明草甸湿地土壤养分对植物养分的影响,在银川平原选取3种生境的草甸湿地(沼泽草甸、典型草甸和盐生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结合经典统计学方法对土壤养分及植物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水平梯度上,除全磷(TP)外,3种草甸湿地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在土层020cm变化显著(P<0.05)。②在垂直梯度上,全氮(TN)、碱解氮(AN)在盐生草甸中垂直变化不显著(P>0.05),但在典型草甸与沼泽草甸垂直方向上波动幅度较大;TP在草甸湿地土壤中垂直变化不显著(P>0.05);速效磷(AP)与速效钾(AK)在草甸湿地表层具有一定程度的富集效应,并且在不同草甸湿地土层垂直方向上变化显著(P<0.05)。③土壤中C、N和P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AK与土壤P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④草甸湿地植物养分均表现为N限制,其中C∶N、C∶P与土壤养分呈负相关,植物N∶P受土壤有机碳(SOC)、AN影响较为显著。
- 苏芝屯吴春燕何彤慧乔斌冯艳琼王筱平
- 关键词:土壤养分植物养分银川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