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华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肌纤维母...
  • 1篇肾透明细胞癌
  • 1篇肾细胞
  • 1篇肾细胞癌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透明细胞
  • 1篇透明细胞癌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瘤
  • 1篇纤维母细胞
  • 1篇纤维母细胞瘤
  • 1篇母细胞
  • 1篇母细胞瘤
  • 1篇肌纤维
  • 1篇肌纤维母细胞
  • 1篇肌纤维母细胞...
  • 1篇X线

机构

  • 2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2篇张静
  • 2篇王锡明
  • 2篇刘宏云
  • 2篇高浩
  • 2篇吴建华
  • 1篇李海飞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16例,从病灶数目、大小、形态、强化方式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等方面总结其CT影像特点。结果本组16例均为单发病灶,多位于肾皮质,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多凸出肾轮廓之外,平均4.7cm(2.2~10cm不等),伴或不伴邻近结构受累;增强扫描大多数(12例)动脉期明显不均质强化,静脉期及分泌期强化程度降低,低于周围。肾实质,即典型的“快进快出”式强化,1例动脉期中等度强化,2例仅轻度强化,1例肿瘤内形成动静脉瘘。本组病例其中1例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内可见多发点状及条状钙化,增强后呈中等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结论CT扫描是肾透明细胞癌的重要检查手段,其较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方式是与其它类型肾癌相鉴别的重要参考依据。
刘宏云王锡明于鸿强吴建华张静田世磊高浩刘永顺
关键词:肾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T诊断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7例,行强化CT检查,结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与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 7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42岁,病灶均为单发,腹膜后3例,右下腹小肠系膜、左侧髂窝区、右肺及左腹股沟区各1例,临床表现依据肿块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腰痛3例,腹痛及腹部肿块2例,咳嗽及下肢肿胀各1例,发热3例,CT平扫均呈实性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大部分边界较清,增强后均呈不均质强化或明显持续强化,除右肺肿块外,其余6例肿块均不同程度包绕临近动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管腔通畅,无或略狭窄,血管管壁无破坏,静脉血管多受压移位、狭窄或闭塞,2例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CT检查能明确肿块的部位、累及的范围、周边浸润的程度、内部结构等,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对术后复查随访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宏云王锡明吴建华于鸿强张静田世磊高浩李海飞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