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平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氰戊菊酯暴露抑制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形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氰戊菊酯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起的影响。方法取孕18d的ICR小鼠胚胎海马细胞体外培养,建立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外模型。以1、5、10、50mg/L的氰戊菊酯对培养8d后的细胞进行染毒,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法测定染毒48h后的细胞毒性;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小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相对含量及海马神经元突起状况。结果在对海马神经细胞不产生明显细胞毒性的前提下,氰戊菊酯可以引起神经元缺失,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及长度均随之明显下降。结论氰戊菊酯可能特异损害和(或)
- 杨叶新王取南夏玉宝包训迪柴小玉李芳芳张颖平
- 出生后早期接触狄氏剂对ICR小鼠黑质纹状体GFA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出生后早期低剂量狄氏剂(Dieldrin)暴露对青春期和成年期ICR小鼠黑质纹状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仔鼠自出生后(PND)随机分成5个剂量组,即狄氏剂处理组(20、2、0.2μg/kg)、溶剂对照组(DMSO)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于出生后第3天进行腹腔注射染毒,隔天1次,连续6次。分别于青春期和成年期处死一批动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黑质纹状体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出生后早期接触低剂量狄氏剂可引起黑质纹状体GFAP蛋白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高,除了0.2μg/kg组和2μg/kg青春期雌鼠组外,其它剂量组均显著升高GFAP蛋白水平,且成年期明显高于青春期。结论出生后早期接触低剂量狄氏剂可引起黑质纹状体GFAP进行性升高。
- 夏玉宝王取南张颖平包训迪杨叶新李芳芳柴小玉高晔
- 关键词:小鼠
- 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精细化护理体会
- 2024年
- 应用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技术治疗静脉曲张患者时予以精细化护理,并探究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静脉曲张患者的择取区间为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总计纳入82例,均展开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治疗,执行随机原则后完成组别的划分,在手术治疗中分别展开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并对各组患者获取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次数更多的组别为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依从性相应分值居于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心理状况评测值护理后居于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不同维度舒适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曲张患者接受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时,展开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个人健康行为依从性,优化情绪状态,提升舒适度以及满意度。
- 张颖平
- 关键词:静脉曲张精细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