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国立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敦煌本
  • 3篇佛教
  • 2篇敦煌文献
  • 2篇灵验
  • 1篇缘由
  • 1篇儒学
  • 1篇受众
  • 1篇受众心理
  • 1篇粟特
  • 1篇粟特人
  • 1篇唐代
  • 1篇唐宋
  • 1篇唐宋时期
  • 1篇农耕
  • 1篇农耕文明
  • 1篇宗教
  • 1篇文化
  • 1篇墓志
  • 1篇节日
  • 1篇科举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朱国立
  • 2篇刘全波
  • 1篇王晶波

传媒

  • 2篇敦煌学辑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甘肃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敦煌本佛教灵验记所见佛教传播中的宣传技巧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触、碰撞、冲突、比附、调和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及至唐代出现了繁荣景象,最终完成了中国化,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对世界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朱国立
关键词:佛教传播受众心理
论唐代入华粟特人与儒学及科举的关系——以墓志文献为中心被引量:2
2016年
史籍中关于入华粟特人与儒学及科举关系的记载相对较少,故难以窥测其深度与广度,大量墓志文献中恰好保留了这方面的信息。通过考察《康敬本墓志》《康文通墓志》《安令节墓志》《史待宾墓志》《郑岩墓志》《曹琳墓志》《何文哲墓志》《米文辩墓志》等文献,我们认为唐代部分入华粟特人与儒学及科举之间曾有过亲密接触,他们中间出现了大量学习儒家经典甚至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家族或个体,这就给我们了解中古时期尤其是唐代入华粟特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新的有益补充,入华粟特人对儒学及科举的接受愈多,其身上的胡气愈少,汉化、华化程度愈深,当然这个过程是入华粟特人自主自愿选择的结果。
刘全波朱国立
关键词:唐代粟特人儒学科举墓志
唐宋敦煌节日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节日是人们生活中的特殊时日。节日在中国的形成、确立与发展源自四时之变和农耕文明的发展,与岁时紧密相连。随着历史的发展,节日名目不断增多、节庆内容更加丰富,节日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涵。关于唐宋敦煌节日的记载,见于敦煌文献中的入破历、愿文、书仪等文献,为我们了解这一时期敦煌的民俗、社会、宗教等提供了可能。在对相关文书和既有成果进行研读过程中,发现敦煌的节日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故将偶得谨记于此,权作引玉之砖。
朱国立
关键词:敦煌文献农耕文明节日
四海同寒食:唐宋时期敦煌佛教寺院中的寒食节
2022年
唐宋时期敦煌佛教界在寒食节期间给寺院属民放假三日、发放节料,还开展祭拜、修园、交游、设乐踏歌等节俗活动,节庆氛围几与俗世无异。佛教本具出世特色,寒食则以纪念祖先和表达孝思为核心,因而敦煌佛教寺院寒食节活动的开展无疑内涵着佛教经典、义理、世界图式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脉脉相通,同时展现了中华礼乐文明对佛教的影响,见证了佛教融入中华礼乐文明体系的进程。
刘全波朱国立
关键词:寒食节佛教
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记》的编写及抄写缘由
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记》抄写于晚唐五代时期,它的编写完成当非蹴于一时,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发现的这一写本可能编写完成于晚唐时期,反映的是距离抄写年代不远的一个编写状态.此外,该作品在其抄写年代具有一定的宣善仇恶、抨击黑...
朱国立
关键词:敦煌文献
从敦煌本佛教灵验记看佛教的传播技巧
2017年
佛教自汉代入传中国以来,通过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期间,佛教弘法者针对不同阶层的受众采取了"分众传播"的策略。敦煌本佛教灵验记恰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传布佛法的"宣传案例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佛教传播的原貌、见证了佛教的传播过程。因此,以敦煌本佛教灵验记为核心分析佛教的传播技巧,或可有益于中国佛教传播史的研究,并有助于宗教传播史的发展。
王晶波朱国立
关键词:宗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