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江朱杨江段和沱江富顺江段鱼类体内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被引量:10
- 2013年
- 于2010年9—11月在长江朱杨江段采集到9种鱼类标本,分别为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ardson)、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 Garman)、铜鱼(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 et Dabry)、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和鲇(Silurus asotus Linnaeus);在该江段上游支流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6种鱼类标本,分别为鲫、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鲤、大眼鳜、大鳍鳠和鲇,每种鱼的样本量为6—11尾,共计192尾。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及气相色谱法对鱼体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两个江段的各种鱼体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多种多环芳烃的存在。在长江干流朱杨江段所采集到的9种鱼中瓦氏黄颡鱼体内多环芳烃总量(∑PAHs)最高,其含量为(2803.78±215.37)ng/g;鲇鱼体内∑PAHs最低,其含量为(515.86±38.80)ng/g。在沱江富顺江段采集到的6种鱼中鲫体内∑PAHs最高,为(8498.57±1128.22)ng/g;鲇鱼体内∑PAHs最低,其含量为(1295.05±69.69)ng/g。采集自长江朱杨段和沱江富顺段两采集地的相同种类有5种,富顺段5种鱼体内∑PAHs均高于朱杨段同种类鱼体内的含量;除大眼鳜外,其余4种鱼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富顺江段鱼类体内高分子量多环芳烃比例较高,而朱杨江段鱼类体内富集的低分子量多环芳烃和中分子量多环芳烃的比例较高。通过讨论认为,长江朱杨段及其支流沱江富顺段的鱼体均受到了多环芳烃的污染,并且沱江鱼类受多环芳烃的污染程度高于长江干流朱杨段鱼类。此外,沱江富顺段鱼体所含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组成百分比高于长江干流朱杨段的鱼体,但其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组成百分比相对于干流鱼类较低,可能的原因是两个江段多环芳烃的污染源不同。
- 王汨闫玉莲李建岳南南罗其勇谢小军
- 关键词:水体污染多环芳烃鱼类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