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平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细胞
  • 1篇血管细胞黏附...
  • 1篇血管细胞黏附...
  • 1篇嗜酸
  • 1篇嗜酸性
  • 1篇嗜酸性粒细胞
  • 1篇嗜酸性粒细胞...
  • 1篇术后
  • 1篇黏附分子
  • 1篇息肉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趋化
  • 1篇细胞黏附分子
  • 1篇粒细胞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鼻-鼻窦...
  • 1篇慢性鼻窦炎
  • 1篇鼻息肉
  • 1篇鼻息肉术后

机构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1篇胡文良
  • 1篇李玲香
  • 1篇王亚平

传媒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8~10wk三种促炎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VCAM-1、Eotaxin及VEGF在鼻息肉组织以及鼻息肉术后8~10wk术区黏膜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鼻息肉术后8~10wk术区愈复情况。方法:对25例鼻息肉组织标本及术后25例鼻息肉病人术区囊泡、肉芽组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VCAM-1、Eotaxin及VEGF在鼻息肉组织以及鼻息肉术后8~10wk术区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并对切片进行分析。结果:鼻息肉组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术后8~10wk明显减少。术后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与Eotaxin的血管表达面积呈正相关;三种促炎因子在各组上皮、腺体及血管细胞区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术腔黏膜良性转归和上皮化发展与病灶性改变两种机制的相互完成的过程,三种促炎因子在这一相互完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鼻息肉术后8~10wk三种促炎因子仍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此期间仍需随访治疗。(2)、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首选方法,术后随访及综合治疗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监测上述三种促炎因子在术腔囊泡、肉芽组织中的含量可能有利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治疗,并据此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随访期限,防止其复发。
王亚平李玲香胡文良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