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小红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湿地植物
  • 3篇人工湿地
  • 2篇污水
  • 1篇沼气
  • 1篇沼气脱硫
  • 1篇植被
  • 1篇生活污水
  • 1篇生活污水处理
  • 1篇生态修复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净化
  • 1篇水源地
  • 1篇脱氮
  • 1篇农村生活污水
  • 1篇农村生活污水...
  • 1篇气候适应
  • 1篇气候适应性
  • 1篇气脱
  • 1篇丘陵

机构

  • 5篇农业部沼气科...
  • 1篇大自然保护协...

作者

  • 5篇苏小红
  • 4篇王文国
  • 4篇胡启春
  • 2篇潘科
  • 2篇何明雄
  • 2篇汤晓玉
  • 2篇顾新娇
  • 1篇魏本平
  • 1篇邓良伟
  • 1篇陈子爱
  • 1篇侯远青
  • 1篇丁晨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中国沼气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去污效果和气候适应性的湿地植物筛选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在对菖蒲(Acorus calamus)、芦竹(Arundo donax)、茭白(Zizania latifolia)、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5种湿地植物的去污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它们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适生区和分布的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种湿地植物都有较高的去污能力,且不同植物的去污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好的为旱伞草,茭白、再力花和菖蒲次之,芦竹较差;旱伞草在中国西南地区有着广泛的适生区,并可以越冬,是一种去污能力较好并可以全年使用的人工湿地植物。菖蒲、茭白、再力花也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和气候适应能力,但是过冬效果相对较差,在西南地区大部分区域的春、夏、秋季适用于人工湿地栽种。芦竹虽然在西南地区适生区较广,但它在淹水环境中的去污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适当地应用于人工湿地周边的湿生环境中。
苏小红汤晓玉顾新娇王文国何明雄胡启春
关键词:人工湿地湿地植物气候适应性最大熵模型
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常见外来湿地植物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被引量:8
2013年
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8种常见外来湿地植物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并利用改良的澳大利亚杂草评估系统和国内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已被界定为入侵植物,风险最大,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具有一定的潜在入侵风险,应该慎用;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纸莎草(Cyperus papyrus)的风险性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地用于人工湿地。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除水葫芦和大薸以外的上述其他6种外来湿地植物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植物的主要适生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农村地区分布广泛的稻田、河流、湖库和鱼塘等生态系统极易受到威胁。应加强对人工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管理,从可替代的本土植物、选址、生长管理、隔离和再利用等方面进行管控,降低外来湿地植物的风险,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王文国苏小红汤晓玉侯远青胡启春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湿地植物环境风险
川中丘陵区水源地滨岸缓冲带自然植被调查与分析
2012年
滨岸缓冲带是一种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进行景观重建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其技术的关键是植物物种的选择,而乡土植物是首选植物。对川中丘陵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河库滨岸自然生长的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源地栖息的常见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群落特征,筛选出部分可以在水源地浅水区、岸边草地和防护林区域种植的优良本土修复植物,以用于水源地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
王文国苏小红何明雄潘科胡启春
关键词:水源地滨岸缓冲带生态修复乡土植物川中丘陵区
高氨氮对湿地植物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湿地植物在高氨氮浓度下对污水中有机物、总氮、总磷、氨氮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选用5种常用湿地植物包括菖蒲(Acorus calamus)、芦竹(Arundo donax)、茭白(Zizania latifolia)、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通过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系统,处理氨氮浓度分别为25,55,108 mg/L的污水。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5 mg/L时,湿地植物对COD、TP、TN、NH+4-N的去除效果随HRT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当提高进水氨氮浓度时,湿地植物对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下降显著,氨氮浓度越高,去除效果越差;再力花和旱伞草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菖蒲、茭白、芦竹,所以再力花、旱伞草可以用于氨氮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中。
苏小红王文国顾新娇潘科胡启春
关键词:氨氮湿地植物人工湿地
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耦联污泥微生物优势种群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对于不同底物(含氮含硫猪场废水、含氮猪场废水通沼气)、不同接种污泥(厌氧污泥、好氧污泥)和不同微生物培养方式(悬浮培养、附着培养)驯化获得的同步脱氮除硫污泥,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比较不同驯化条件下同步脱氮脱硫耦联系统微生物种群差异,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显示了4种驯化方式脱氮脱硫耦联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经鉴定得知优势种群为埃希氏-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
魏本平陈子爱丁晨苏小红卢秀红邓良伟
关键词:猪场废水脱氮沼气脱硫DG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