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静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耐药菌感染中医病机探讨及临床中药疗效检验观察
- 2019年
- 目的分析耐药菌感染中医病机探讨及临床中药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望京医院2017年4月至12月期间32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耐药铜绿假单胞杆菌株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采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16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治疗措施,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温阳益气透邪的药剂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大剂量黄芪、当归、金银花,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差异。结果对结果分析表明,实验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通过对耐药菌感染患者采用中医病理探讨和中医治疗,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 何丽芳刘祖发董亚静曹得胜
- 关键词:耐药菌感染中医病机中药疗效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医院近4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4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163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4.9%,其中痰液中分离976株占83.9%;分离菌虽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还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还是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易产生多重耐药性,了解其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的变迁,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更好的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 郭洁唐新宁董亚静高原小雪荣芳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 lncRNA UBC1和B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lncRNA UBC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中收集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病灶>5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进行lncRNA UBC1、BMP2 mRNA表达水平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BMP2蛋白水平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lncRNA UBC1、BMP2蛋白水平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 mRNA表达水平及BMP2蛋白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_(3)~T_(4)、Ⅲ~Ⅳ期、淋巴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T_(1)~T_(2)、Ⅰ~Ⅱ期、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且低分化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UBC1、BMP2蛋白高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均明显低于lncRNA UBC1、BMP2蛋白低表达患者(P<0.05)。浸润深度(T_(3)~T_(4))、TNM分期(Ⅲ~Ⅳ期)、淋巴转移、lncRNA UBC1高表达、BMP2 mRNA高表达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密切相关。
- 曹智董亚静谢宇端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临床病理特征
- 2009-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目的:了解医院近4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4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 163株...
- 郭洁唐新宁董亚静高原小雪荣芳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