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红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三丁基锡对中国近海常见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4
- 2011年
- 研究三丁基氯化锡(TBT)对中国近海常见5种硅藻和甲藻(硅藻中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派格棍形藻(Bacilaria paxillifera)、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ialis),甲藻中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简裸甲藻(Gymnodinium simplex))的毒性效应,考察了有机锡对浮游藻光合活性(Fv/Fm)、粒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派格棍形藻、聚生角毛藻、简裸甲藻的光合活性(Fv/Fm)受TBT影响较显著;微型原甲藻、丹麦细柱藻的光合活性受TBT影响较小。高质量浓度TBT胁迫下海洋微藻峰值粒径显著减小,低质量浓度TBT对峰值粒径影响不显著。低质量浓度TBT对派格棍形藻、聚生角毛藻、简裸甲藻、微型原甲藻均有较强的毒性作用,非检测毒性浓度(NDEC)分别为1.17、1.07、0.23、3.73μg.L-1,丹麦细柱藻对TBT具有很强耐受性,NDEC为112.62μg.L-1。
- 谢永红苏荣国张丽笑张传松王修林
- 关键词:三丁基锡海洋微藻毒性效应光合活性
- 三丁基锡对中国近海主要优势浮游植物的毒性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三丁基锡(TBT)对我国近海优势浮游植物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 danicus)、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派格棍形藻(Bacilaria paxillifera)、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socialis)、海链藻(Thalassiosira),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微型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mum)、裸甲藻(Gymnodinium sp.)、锥状斯比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简裸甲藻(Gymnodinium simplex)、三角棘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和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生长、峰值粒径和光合活性(Fv/Fm)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藻种对TBT具有不同的耐受性,丹麦细柱藻的耐受性要远强于其他藻种;TBT对藻的96 h生长半抑制浓度EC50(96 h-EC50)分别为136.42、3.55、3.15、2.95、1.90、1.08、0.70、21.60、7.71、4.77、3.81、2.04、0.53、0.51、1.76μg/L;非检测毒性浓度NDEC分别为112.62、1.19、1.17、3.70、0.95、1.07、0.80、6.28、1.84、0.99、3.73、1.63、0.23、0.16、1.76μg/L.TBT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峰值粒径、光合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推测TBT毒性与港口区域优势浮游藻组成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谢永红苏荣国张丽笑王长友王修林
- 关键词:浮游植物三丁基锡毒性LOGISTIC模型光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