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莹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6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免疫荧光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在流感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通过与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比较,探讨免疫荧光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免疫荧光法)试剂盒(简称Sofia FIA)、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DFA)和RT-PCR方法,对2017年7月至12月,350例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Sofia FIA方法共检出甲型/乙型流感186例,总阳性检出率53.1%,其中检出甲型流感病毒35.4%,乙型流感病毒17.7%。Sofia FIA与RT-PCR比较,针对甲乙型流感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kappa值分别为89.4%、100.0%、100.0%、86.6%、93.7%、0.873;针对甲型流感分别为87.9%、100.0%、100.0%、92.5%、95.1%、0.897;针对乙型流感分别为92.5%、100.0%、100.0%、98.3%、98.6%、0.952。DFA与RT-PCR比较,针对甲乙型流感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kappa值分别为83.2%、100.0%、100.0%、80.2%、90.0%、0.800;针对甲型流感分别为82.3%、100.0%、100.0%、89.3%、92.9%、0.847;针对乙型流感分别为85.1%、100.0%、100.0%、96.6%、97.1%、0.902。结论Sofia FIA与DF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与RT-PCR的一致性高,用于流感的筛查有一定临床意义。
- 李晓光陈静王伟李璐林菲贾莹张碧莹梁京津邓忠华苏元波康永峰胥婕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免疫荧光法
- 帕拉米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帕拉米韦是新型的抗病毒药物,本研究拟评价帕拉米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安全性。方法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就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3mg?mL-1治疗,单次静脉滴注,评价其发热、呼吸道和全身症状的缓解情况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8.31±8.30)岁。诊断为甲型流感84例,乙型流感5例。治疗后7d随访,发热均缓解,缓解时间(24.92±14.44)h。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消化道症状5例(5.62%),神经系统症状3例(3.37%)。心电图由治疗前的窦性心律变为治疗后的窦性心动过缓9例(10.11%),窦性心律不齐6例(6.74%),2例治疗后QTc间期延长。治疗前正常,治疗后2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15例(16.85%)甘油三酯升高,6例(6.74%)网织红细胞异常。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帕拉米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 李晓光胥婕李璐林菲梁京津邓忠华张碧莹贾莹康永峰
- 关键词:安全性流行性感冒
- 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门诊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门诊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肝炎组,选择同期无明显躯体及精神症状随同患者就诊的家属和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SF-36、CLDQ和SSRS量表对肝炎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SF-36量表中肝炎组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CLDQ量表中肝炎组的系统症状、情感、焦虑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SSRS调查发现肝炎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结论门诊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年龄大、女性、离异、农民、经济收入低、主观支持少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低的患者更需要关注其生存质量,医务人员应该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健康指导。
- 贾莹李晓光李璐梁京津康永峰林菲邓忠华王伟张碧莹胥婕
- 关键词:社会支持
- 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门诊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 贾莹李晓光李璐梁京津康永峰林菲邓忠华王伟张碧莹胥婕
-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研究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急诊就诊的246例经检查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疾病,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的呼吸道标本,采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19种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成人CAP呼吸道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本组所有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6.7%,其中病毒、细菌、不典型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25.6%、19.9%和18.7%,其中肺炎支原体占18.3%。三种主要的呼吸道病毒依次为流感病毒(14.6%)、副流感病毒(2.8%)和鼻病毒(2.8%)。三种主要的呼吸道细菌为肺炎链球菌(8.5%)、流感嗜血杆菌(6.1%)和肺炎克雷伯杆菌(2.4%)。≥65岁组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低于<65岁组(2.6%vs 21.3%,χ2=10.376,P=0.001)。结论本组样本中,呼吸道病毒超过呼吸道细菌和肺炎支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是位列前三位的病原体。
- 陈静李晓光王伟林菲贾莹胥婕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道病原体呼吸道病毒
- 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方案分析
- 贾莹李晓光李璐梁京津邓忠华林菲苏元波陈静王伟康永峰胥婕
- 新型快速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免疫荧光法在流行性感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背景与核酸检测相比,传统快速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灵敏度偏低,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流感快速检测方法。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在流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于2017年7—12月、2019年1—2月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472例,采集其鼻咽拭子。采用免疫荧光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读取仪器(简称Sofia)和传统快速流感抗原检测方法(免疫渗滤法和胶体金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472例患者采用RT-PCR方法共检出甲型/乙型流感292例(61.9%),其中甲型流感195例(41.3%),乙型流感94例(19.9%),另有3例同时检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472例患者采用免疫荧光法共检出甲型/乙型流感262例(55.5%),其中甲型流感169例(35.8%),乙型流感93例(19.7%)。以RT-PCR方法为金标准,免疫荧光法、免疫渗滤法、胶体金法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的灵敏度依次为89.0%、82.9%、84.6%,特异度依次为98.9%、97.2%、93.3%;免疫荧光法、免疫渗滤法、胶体金法检测甲型流感的灵敏度依次为85.4%、79.3%、79.3%,特异度依次为100.0%、99.3%、97.1%;免疫荧光法、免疫渗滤法、胶体金法检测乙型流感的灵敏度依次为93.8%、87.6%、89.7%,特异度依次为99.5%、99.2%、97.3%。以RT-PCR方法为金标准,免疫荧光法对甲型H1流感、甲型H3流感、乙型流感的检出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1.8%(56/61)、84.7%(111/131)、94.8%(91/96)。16~20岁、21~40岁、41~60岁、>60岁患者中,免疫荧光法对甲型/乙型流感检测的灵敏度依次为95.6%、90.2%、87.2%、78.4%,特异度依次为100.0%、98.2%、100.0%、100.0%。结论与传统快速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比较,免疫荧光法在甲型/乙型流感的检测中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在流感筛查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 李晓光陈静王伟李璐林菲贾莹张碧莹胥婕
- 关键词:正黏病毒科荧光抗体技术
-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化疗后HBV再激活研究
- 苏元波贾莹李璐李晓光李其辉
- 成人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相关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成人EB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混合感染相关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103例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病原不同分为3组:EBV和CMV混合感染组33例,EBV单一感染组53例,CMV单一感染组17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使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混合感染组咽痛(33.3%)、咽部充血(54.5%)、扁桃体肿大(18.2%)及伪膜形成(3.0%)、淋巴结肿大发生率(18.2%)低于EBV感染组(84.9%、98.1%、66.0%、56.6%、96.2%)(Х^2=19.202—25.492,均P〈0.05),与CMV感染组(29.4%、23.5%、8.3%、0.0%、47.1%)差别不大(Х^2=0.078~4.381,均P〉0.05)。混合感染组碱性磷酸酶、吖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外周血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EBV感染组(t/U=3.471~104.629,均P〈0.05),与CMV感染组相当(t/U=0.447—24.330,均P〉0.05),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与EBV感染组和CMV感染组相当(U=1.695,6.371,均P〉0.05),混合感染组发热持续时间[(18±9)d]介于EBV感染组[(15±7)d]与CMV感染组[(21±7)d]之间。结论EBV和CMV混合感染不少见,其临床表现更像CMV感染,肝损伤及发热持续时间无加重表现。
- 李璐林菲贾莹梁京津胥婕
-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EB病毒巨细胞病毒